坦腹江亭暖,長吟野望時《江亭》杜甫

古詩詞查詢

請輸入詩辭關鍵詞:

查詢範圍:    

《江亭》原文

江亭

【原文】

坦腹江亭暖,長吟野望時。

水流心不競,雲在意俱遲。

寂寂春將晚,欣欣物自私。

故林歸未得,排悶強裁詩。

江亭註釋

江亭》註釋

這首詩寫於上元二年(761),那時杜甫居於成都草堂,生活暫時比較安定,有時也到郊外走走。表面看上去,「坦腹江亭暖,長吟野望時」,和那些山林隱士的感情沒有很大的不同;然而一讀三、四兩句,區別卻是明顯的。

從表面看,「水流心不競」,是說江水如此滔滔,好像為了什麼事情,爭著向前奔跑;而我此時卻心情平靜,無意與流水相爭。「雲在意俱遲」,是說白雲在天上移動,那種舒緩悠閒,與我此時的閒適心情全沒兩樣。仇兆鰲說它「有淡然物外、優遊觀化意」(《杜詩詳注》)是從這方面理解的,可惜只是一種表面的看法。

不妨拿王維的「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歸嵩山作》)來對比一下。王維是自己本來心中寧靜,從靜中看出了流水、暮禽都有如向自己表示歡迎、依戀之意;而杜甫這一聯則從靜中得出相反的感想。「水流心不競」,本來心裡是「競」的,看了流水之後,才忽然覺得平日如此棲棲遑遑,畢竟無謂,心中陡然冒出「何須去競」的一種念頭來。「雲在意俱遲」也一樣,本來滿腔抱負,要有所作為,而客觀情勢卻處處和自己為難。在平時,本是極不願意「遲遲」的,如今看見白雲悠悠,於是也突然覺得一向的做法未免是自討苦吃,應該同白云「俱遲」才對了。

王詩「流水如有意」,「有意」顯出詩人的「無意」;杜詩「水流心不競」,「不競」洩露了詩人平日的「競」。真是「正言若反」,在作者卻是不自覺的。

下面第三聯,更是進一步揭出詩人杜甫的本色。「寂寂春將晚」,帶出心頭的寂寞;「欣欣物自私」,透露了眾榮獨瘁的悲涼。這是一種融景入情的手法。晚春本來並不寂寞,詩人此時處境閒寂,移情入景,自然覺得景色也是寂寞無聊的了;眼前百草千花爭奇鬥艷,欣欣向榮,然而都與己無關,引不起自己心情的欣悅,所以就嗔怪春物的「自私」了。當然,這當中也不儘是個人遭逢上的感慨,但正好說明詩人此時心境並非是那樣悠閒自在的。讀到這裡,回顧上聯的「水流」「雲在」,寫的是一種什麼樣的思想感情,豈不是更加明白了嗎!

杜甫寫此詩時,安史之亂未平。李光弼於是年春間大敗於邙山,河陽、懷州皆陷。作者雖然避亂在四川,暫時得以「坦腹江亭」,到底還是忘不了國家安危的,因此詩的最後,就不能不歸結到「江東猶苦戰,回首一顰眉」,又陷入滿腹憂國憂民的愁緒中去了。杜甫這首詩表面上悠閒恬適,骨子裡仍是一片焦灼苦悶。這正是杜甫不同於一般山水詩人的地方。

(劉逸生)

--------------------------------------------

從舊次,編在上元二年。

坦腹江亭暖1,長吟野望時2。水流心不競3,雲在意俱遲4。寂寂春將晚5欣欣物自私6。故林歸未得,排悶強裁詩。(草堂本云:江東猶苦戰,回首(,) 一頻眉)7。

(上四江亭之景,下乃對景感懷。水流不滯,心亦從此無競。閒雲自在,意亦與之俱遲。二句有淡然物外、優遊觀化意。春暮之時,物各得所,獨羇旅無歸,故裁詩以排悶。末句應上長吟。)

1坦腹,借用王羲之東床坦腹字。2應瑒詩:「永思長吟。」陰鏗詩:「王城野望通。」3《易》:「水流而不盈。」《左傳》:「心則不競。」4西王母《白雲謠》:「白雲在天,山陵自出。」5何遜詩:「少汀暮寂寂。」6《歸去來辭》:「木欣欣以向榮。」7黃生謂結語宜從草堂本。當此春光和煦,物各得所,思及人猶苦戰,不禁傷心蹙額矣。今按:此時惟河北未平耳,江東卻無所指。張九成子韶曰:陶淵明云:「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杜子美云:「水流心不競,雲在意俱遲。」若淵明與子美相易其語,則識者必謂子美不及淵明矣。觀雲無心,鳥倦飛,則可知其本意。至於水流而心不競,雲在意俱遲,則與物初無間斷,氣更混淪,難輕議也。王嗣奭曰:中四,居然有道之言。公性稟高明,當閒適時,道機目露,故寫得通透如此。覺雲淡風輕,無此深趣。按此章云「欣欣物自私」,有物各得所之意。前詩云「花柳更無私」,有與物同春之意。分明是沂水春風氣象。

-----------仇兆鰲 《杜詩詳注》-----------

江亭》相關問答

唐朝 古詩 江亭 的作者是誰?

唐朝 古詩 江亭 的作者是 杜甫

古詩 江亭 全詩共多少字?

古詩 江亭 全詩共40字。

坦腹江亭暖下一句是什麼?

坦腹江亭暖,長吟野望時

詩句 坦腹江亭暖,長吟野望時 出自哪首詩?

坦腹江亭暖,長吟野望時 出自 唐朝 的詩 《江亭》。

《江亭》相關
關於《江亭》
詩詞大全
經典詩集
詩集大全
各個朝代的詩
課本古詩詩辭
黃歷查詢
日曆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