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丈三韓外,崑崙萬國西《奉贈太常張卿垍二十韻》杜甫

古詩詞查詢

請輸入詩辭關鍵詞:

查詢範圍:    

《奉贈太常張卿垍二十韻》原文

奉贈太常張卿垍二十韻

【原文】

方丈三韓外,崑崙萬國西。

建標天地闊,詣絕古今迷。

氣得神仙迥,恩承雨露低。

相門清議眾,儒術大名齊。

軒冕羅天闕,琳琅識介圭。

伶官詩必誦,夔樂典猶嵇。

健筆凌鸚鵡,銛鋒瑩鷿鵜。

友於皆挺拔,公望各端倪。

通籍逾青瑣,亨衢照紫泥。

靈虯傳夕箭,歸馬散霜蹄。

能事聞重譯,嘉謨及遠黎。

弼諧方一展,班序更何躋。

適越空顛躓,游梁竟慘淒。

謬知終畫虎,微分是醯雞。

萍泛無休日,桃陰想舊蹊。

吹噓人所羨,騰躍事仍睽。

碧海真難涉,青雲不可梯。

顧深慚鍛煉,材小辱提攜。

檻束哀猿叫,枝驚夜鵲棲。

幾時陪羽獵,應指釣璜溪。

奉贈太常張卿垍二十韻註釋

奉贈太常張卿垍二十韻》註釋

張垍為太常卿,在天寶十三載。當是其年作。【朱注】《舊書》天寶十三載三月,張均由憲部尚書貶建安太守,還為大理卿。不言均嘗為太常卿也。此詩乃是與垍。考《舊書·均傳》云:九載,遷刑部尚書,自以才名當為宰輔。楊國忠用事,罷陳希烈,引韋見素代之,仍以均為大理卿,均大失望。《垍傳》云:十三載,盡逐張垍兄弟,仍以均為建安太守,垍為盧溪司馬,歲中召還,再遷為太常卿。《新書》:均還,授大理卿,垍授太常卿。與《舊書》合。《通鑒》亦云:至德元載五月,太常卿張垍,薦虢王巨有勇略。此詩是贈垍甚明。舊本作均,乃刀筆之訛耳。《前漢·百官表》:奉常,秦官,掌宗廟禮儀,有丞。景帝中六年,更名太常。

方丈三韓外1,崑崙萬國西2。建標天地闊3,詣絕古今迷。氣得神仙迥4,恩承雨露低5。相門清議眾6,儒術大名齊7。

(先引古托諷。言方丈崑崙,其東西異標,在天地遼闊之鄉,欲往指絕域,乃古今共迷之處。張垍於寶仙洞中,求得真符,其感神仙而膺主眷,豈若前世之渺茫乎。又繼之曰:宰相之門,實清議所屬,儒術相繼,宜父子齊名,豈可求仙以結主知乎。言外隱含譏刺。)

1張遠註:《通鑒》:天寶九載十月,太白山人王元翼,言見玄元皇帝,雲寶仙洞有妙寶真符。命刑部尚書張均等往求,得之。此必與垍同行也。《史記·秦紀》:齊人徐市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瀛州,仙人居之。於是遣徐市入海求仙人。《十洲記》:方丈洲,在東海中央,東西南北岸,相去正等。方丈,方五千里。《魏志》:韓在帶方之南,東西以海為限,南與倭接,方可四千里。有三種,一曰馬韓,二曰辰韓,三曰弁韓。辰韓者,古之辰國也。馬韓在西。2周穆王升崑崙,出《列子》。《水經》:崑崙墟,在西北,去嵩五萬里。《易》:「先王以建萬國。」3《天台山賦》:「赤城霞起而建標。」4《晉書·嵇康傳》:「神仙稟之自然。」5《詩·蓼蕭》註:「雨露者,天所潤萬物,喻王者恩澤。」6相門,見《贈韋左丞》詩。垍,乃說之子,故曰相門。晉傅玄《士風論》:「先王之御天下,教化隆於上,清議行於下。」清議,即月旦評意。7《史記》:「招致儒術之士。」《孔叢子》:「莫不服先生之大名也。」

軒冕羅天闕1,琳瑯識介珪2,伶官詩必誦3,夔樂典猶稽4。健筆凌鸚鵡5,銛鋒瑩鷿鵜6。友於皆挺拔7,公望各端倪8。通籍逾青瑣9,亨衢照紫泥十。靈虯傳夕箭(11),歸馬散霜蹄(12)。能事聞重譯(13),嘉謨及遠黎(14)。弼諧方一展(15),班序更何躋(16)。

(此稱美張卿。軒冕多人,而介圭特重,言清卿之貴。伶官誦詩,而樂律待稽,言太常之職。筆能作賦,而詞鋒如劍,兄弟挺出,而公卿可期,此言文章品望。身居青瑣,而文映紫泥,漏深傳箭,而騎馬出朝,此言出入恩寵。製作遙傳,而謀猷及遠,弼諧得展,而班次莫加,此言勳名爵位。)

1《七命》:「軒冕蕩蕩。」《左傳》:「服冕乘軒。」袁豸詩:「連吹入天闕。」2《楚辭》:「璆鏘鳴兮琳琅。」《世說》:有人見王太尉諸公還,諸人曰:「今日之行,觸目見琳琅珠玉。」琳琅,佩玉之飾,言於琳琅中識介圭也。《詩》:「錫爾介圭。」《箋》:「介圭,長尺有二寸。」3洙曰:邶詩《簡兮·序》:「仕於伶官。」註:「伶氏,世掌樂官,故後世號樂官為伶官。」《漢·禮樂志》:誦六詩,習六舞。4《書》:「夔,命女典樂,教胄子。」5庾信《宇文順集序》:「章表健筆,一付陳琳。」《後漢書》:禰衡在黃祖座,作《鸚鵡賦》,筆不停綴,文不加點。6《西京賦》:「胸突銛鋒。」《爾雅注》:「鷿鵜,似鳧而小。」膏中瑩刀劍。戴嵩詩:「劍瑩鷿鵜膏。」7黃徹《■溪詩話》:《書》言;「惟孝友於兄弟。」《後漢·史弼傳》:「陛下信於友於,不忍恩絕。」而淵明詩遂云:「再喜見友於。」《詩》言:「貽厥孫謀。」《南史》:到溉之孫蓋,從宋武帝登北固樓,賦詩,帝稱為才子。後溉和上詩,上輒手詔戲之曰:「得無貽厥之力乎?」而王儉碑文又云:「貽厥之寄,允屬時望。」杜詩「友於皆挺拔」,昌黎詩「誰謂貽厥無基址」,二事正可作對。《文心雕龍》:「景純《仙篇》,挺拔而為俊矣。」8《晉·虞■傳》:孔愉,有公才而無公望;丁潭,有公望而無公才。《南史·謝舉傳》:「人倫儀表,久著公望。」《莊子》:「終始反覆,不知端倪。」端,緒也。倪,畔也。9《漢文帝紀》:令從官給事官司馬中者,得為大父母父母兄弟通籍。應劭曰:「籍者,為二尺竹牒,記其年紀、名安、物色,懸之宮門,按驗相應,乃得入也。」應劭曰:「黃門侍郎,每日暮向青瑣門拜,謂之夕郎。」【錢箋】均、增供奉翰林院,故曰逾青瑣。十《易》:「何天之衢亨。」紫泥,注見二卷,此言掌綸翰之事也。(11)陸倕《新漏刻銘》:「靈虯承注,陰蟲吐吸。銅史司刻,金徒抱箭。」(12)《莊子》:「馬蹄可以踐霜雪。」曹植詩:「俯身散馬蹄。」蘇伯玉妻詩:「何惜馬蹄歸不數。」(13)袁淑詩:「畢能事之效。」《漢·西域傳》:越裳重譯,獻白雉。師古曰:「譯,謂傳言也。道路絕遠,風俗殆隔,故累譯而後乃通。【朱注】時垍自貶所召還,故有「重譯」「遠黎」之句。(14)《揚子法言》:「忠言嘉謨。」沈佺期詩:「宸慈恤遠黎。」(15)《書》:「謨明弼諧。」(16)【朱注】班序,謂班爵之序。更何躋,言莫有躋其上者。《左傳》:「朝以正班爵之義,帥長幼之序。」

適越空顛躓1,游梁竟慘淒2。謬知終畫虎3,微分是醯雞4。萍泛無休日5,桃陰想舊蹊6。吹噓人所羨7,騰躍事仍睽8。碧海真難涉9,青雲不可梯十。顧深慚鍛煉(11),才小辱提攜(12)。檻束哀猿叫,(13),枝驚夜鵲棲(14)。幾時陪羽獵(15),應指釣璜溪(16)。

(末乃自敘淪落也。適越游梁,浪游之跡。知同畫虎,謂召試不遇。分等醯雞,謂抱道不行。萍蹤無托,而回想舊居,以張公吹噓之後,騰躍終沮也。從此碧海無涯,青雲難上矣,雖蒙顧遇提攜,亦自愧才疏未煉耳。哀猿驚鵲,困窮莫訴,陪獵釣溪,終望張之見引也。此章八句起,下兩段各十六句。)

1【趙注】公初落魄時,嘗適越矣,傳所謂客吳越是也。公又嘗游梁矣,《贈李白》詩所謂「亦有梁宋游」是也。《莊子》:宋人章甫而適越,越人斷髮文身,無所用之。《抱朴子》:「闇於自量者,忘中道之顛躓。」2《史記》:相如因病兔,客遊梁。《楚辭》:「心閔憐之慘淒兮。」3《馬援傳》:「畫虎不成,反類狗也。」4《莊子》:孔子見老聃,出,語顏回曰:「丘之道,其猶醯雞乎?」註:「甕中蠛蠓也。」5謝靈運詩:「蘋萍泛沉深。」古詩:「泛泛江漢萍,漂蕩水無根。」6《李廣傳贊》:「桃李不言,下自成蹊。」7吹噓,見前。8《莊子》:「我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睽,乖離也。9《十洲記》:東海之東,復有碧海,水不鹽苦,正作碧色。十謝靈運詩:「共登青雲梯。」註:「仙者因雲而升,謂之雲梯。」(11)顧,眷顧也。張協《七命》:「楚之陽劍,歐治所營,乃鍛乃煉,萬辟千灌。」註:「鍛煉,刻苦成材之義。」(12)《曲禮》:「長者與之提攜。」【朱注】垍必嘗薦公而不達,故有吹噓、提攜等句。(13)《淮南子》:「置猿檻中,非不巧捷,無所肆其能。」(14)魏武樂府:「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無枝可依。」(15)《揚雄傳》:雄上《河東賦》。其年十二月羽獵,雄從,因作《羽獵賦》以諷。(16)《尚書大傳》:文王至磻溪,見呂望,拜之,答曰,「望釣得玉璜,刻曰:姬受命,呂佐檢。」

-----------仇兆鰲 《杜詩詳注》-----------

奉贈太常張卿垍二十韻》相關問答

唐朝 古詩 奉贈太常張卿垍二十韻 的作者是誰?

唐朝 古詩 奉贈太常張卿垍二十韻 的作者是 杜甫

古詩 奉贈太常張卿垍二十韻 全詩共多少字?

古詩 奉贈太常張卿垍二十韻 全詩共200字。

方丈三韓外下一句是什麼?

方丈三韓外,崑崙萬國西

詩句 方丈三韓外,崑崙萬國西 出自哪首詩?

方丈三韓外,崑崙萬國西 出自 唐朝 的詩 《奉贈太常張卿垍二十韻》。

《奉贈太常張卿垍二十韻》相關
關於《奉贈太常張卿垍二十韻》
詩詞大全
經典詩集
詩集大全
各個朝代的詩
課本古詩詩辭
黃歷查詢
日曆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