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寺隱喬木,山僧高下居《謁文公上方》杜甫

古詩詞查詢

請輸入詩辭關鍵詞:

查詢範圍:    

《謁文公上方》原文

謁文公上方

【原文】

野寺隱喬木,山僧高下居。石門日色異,絳氣橫扶疏。

窈窕入風磴,長蘆紛卷舒。庭前猛虎臥,遂得文公廬。

俯視萬家邑,煙塵對階除。吾師雨花外,不下十年餘。

長者自布金,禪龕只晏如。大珠脫玷翳,白月當空虛。

甫也南北人,蕪蔓少耘鋤。久遭詩酒污,何事忝簪裾。

王侯與螻蟻,同盡隨丘墟。願聞第一義,回向心地初。

金篦刮眼膜,價重百車渠。無生有汲引,茲理儻吹噓。

謁文公上方註釋

謁文公上方》註釋

黃鶴編在寶應元年梓州內。《維摩經》:汝往上方界,分度四十二恆河沙佛土。《前漢·翼奉傳》云:上方之情樂也。

野寺隱喬木,山僧高下居。石門日色異,絳氣橫扶疏1。窈窕入風磴2長蘿紛卷舒。庭前猛虎臥3,遂得文公廬。

(首記上方景象。野寺二句,遙(,) 望寺前。石門二句,近至山門。風磴二句,入寺之路。庭前二句,直造寺中矣。高下居,僧房層疊。絳氣橫,日映霞光。風磴,石梯凌風。卷舒,風動籐蘿也。猛虎臥庭,比其法力神通。)

1江淹詩:「絳氣下縈薄。」註:「絳氣,赤霞氣也。」《洞蕭賦》:「標敷紛以扶疏。」2《歸去來辭》:「既窈窕以尋壑。」3《史記》:「不避猛虎之害。」《高僧傳》:惠永住廬山西林寺,屋中常有一虎,人或畏之,輒驅出令上山。人去後,還復馴伏。又潭州善覺禪師,以二虎為侍者。

俯視萬家邑,煙塵對階除1。吾師雨花外2,不下十年餘3。長者自布金4,禪龕只宴如5。大珠脫玷翳6,白月當空虛7。

(此贊文公道法。登堂俯視,煙塵即在目前,文公說法之外,久不下接塵世矣。施金者至,而禪心不動,外忘物也。中無所翳,而虛明常在,定生慧也。)1《杜臆》:俯視二句,便知上方所由名。《國策》:韓康子使使者致萬家之邑於智伯。王粲《登樓賦》:「循階除而下降兮。」2《續高僧傳》:法雲講《法華經》,忽感天花,狀如飛雪,滿空而下,延於堂內,升空不墜。又勝光寺道宗講大論,大雨眾花,旋繞講堂,飛流戶內。3一說以不下為不減十年,恐於上文外字、本句餘字,俱未安耳。4《西域記》:昔善施長者,拯乏濟貧,哀孤惜老,時號給孤獨。願建精舍,請佛降臨,惟太子逝多園地爽塏,具以情告。太子戲言金遍乃賣。善施即出藏金,隨言布地,建立精舍。5陳何處士詩:「禪龕八想淨,義窟四塵輕。」《廣韻》:「龕,塔下室。」嵇康詩:「與世無營,神氣晏如。」6《唐書》:天竺國王屍羅逸多,獻火珠、郁金、菩提樹。洙曰:佛書有牟尼珠及水月之說,言其性之圓明也。7《楞嚴經》:白月則光,黑月則暗,《法苑珠林》:西方,一同分為黑白,初月一日至十五日名為白月。十六日已去至於月盡,名為黑月。

甫也南北人1,蕪蔓少耘鋤。久遭詩酒污2,何事忝簪裾3。王侯與螻蟻,同盡隨丘墟4。願聞第一義5,回向心地初6。金篦刮眼膜7,價重百車渠8。無生有汲引9,茲理儻吹噓十。

(末敘來謁之意。上六作悔語,下六作悟語。詩酒為障,簪裾系情,則此中蕪蔓矣。既知貴賤同歸於盡,須向心地用功。刮膜,去外來之蔽。汲引,開本性之覺。詠僧家詩,全用釋典,乃杜公獨步處。此章前二段各八句,末段十二句收。)

1《檀弓》:「丘也,東西南北之人也。」2王勃詩:「詩酒間長筵。」3孔魚詩:「吾子盛簪裾。」4鮑照詩:「同盡無貴賤。」《李斯傳》:「國為丘墟。」5《楞嚴經》:「所說自然成第一義。《涅槃經》:出世人所知,名第一義諦,世人所知,名為世諦。《廣弘明集》:昭明太子答問二諦:一真諦,曰第一義諦。二俗諦,亦曰世諦。6《華嚴經》:菩薩摩訶薩,有址種回向。《華嚴論》:有心地法門。【錢箋】佛說心地者,以心有能生可依止義喻之。如地佛菩薩,發心修行,最重初心。如《華嚴》云:初發心時,便成正覺是也。故曰心地初。舊引《楞嚴》初地,不切。7《涅槃經》:如盲目人為治目,造詣良醫,是時良醫即以金篦決其眼膜。8《法華經》:或有行施金銀、珊瑚、珍珠、車渠、瑪瑙。《廣雅》:「車渠,石之次玉。」《廣志》:車渠,出大秦及西域諸國。9《楞嚴經》:是人即獲無生法忍。《疏》云:真如實相,名無生法,無漏真智為忍。江總《棲霞寺碑》:「汲引之常。十《老子》:「噓之吹之。」《東坡志林》云:子美詩:「知名未足稱,侷促商山芝。」又「王侯與螻蟻,同盡隨丘墟。願聞第一義,回向心地初。」知子美詩外,別有事在也。

王嗣奭曰:「王候與螻蟻,同盡隨丘墟」,不過襲莊、列語。「願聞第一義,回向心地初」,亦禪門恆談。東坡以此四句,許公得道,此窺公之淺者。余讀公詩,見道語未易屈指,而公亦不自知也。非以學佛得之。平生飢餓、窮愁,無所不有,天若有意鍛煉之,而動心思性,天機自露。如鐵以百煉成鋼,所存者鐵之筋也,千古不磨矣。《西銘》云:「富貴福澤以厚生,生無不死。貧賤憂戚以玉成,成者不壞。」君子不以此易彼也。

宋張表臣曰:予讀「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功業頻看鏡,行藏獨倚樓」,歎其含蓄如此。及云「虎氣必騰上,龍身寧久藏」,「蛟龍得雲雨,雕鶚在秋天」,則又駭其奮迅也。「草深迷市井,地僻懶衣裳」,「經心石鏡月,到面雪山風」,愛其清曠如此。及云「退朝花底散,歸院柳邊迷」,「君隨丞相後,我住日華東」,則又怪其華艷也。「久客得無淚,故妻難及晨」,「囊空恐羞澀,留得一錢看」,嗟其窮愁如此。及云「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笑時花近靨,舞罷錦纏頭」,則又疑其侈麗也。至讀「讖歸龍鳳質,威定虎狼都」,「風塵三尺劍,社稷一戎衣」,則又見其發揚而蹈厲矣。「五聖聯龍袞,千官列雁行」,「聖圖天廣大,宗祀日光輝」,則又得其雄深而雅健矣。「許身一何愚,竊比稷與契」,「雖乏諫諍姿,恐君有遺失」,則又知其許國而愛君也。「對食不能餐,我心殊未諧」,「人生無家別,何以為蒸黎」,則知其傷時而憂民也。「不聞夏殷衰,中自誅褒妲」,「煌煌太宗業,樹立甚宏達」,斯則隱惡揚善,而《春秋》之義耳。「巡非瑤水遠,跡是雕牆後」,「天王守太白,仁立更搔首」,斯則憂深思遠,乃詩人之旨耳。至於「上有郁藍天,垂光抱瓊台」,「風帆倚翠蓋,暮把東王衣」,乃神仙之致耶?「惟有摩尼珠,可照濁水源」,「願聞第一義,回向心地初」,乃佛來之義耶?嗚呼!有能窺其一二者,便可名家,況深造而具體者乎。此予所以稚齒服膺,華顛未至也。

-----------仇兆鰲 《杜詩詳注》-----------

謁文公上方》相關問答

唐朝 古詩 謁文公上方 的作者是誰?

唐朝 古詩 謁文公上方 的作者是 杜甫

古詩 謁文公上方 全詩共多少字?

古詩 謁文公上方 全詩共140字。

野寺隱喬木下一句是什麼?

野寺隱喬木,山僧高下居

詩句 野寺隱喬木,山僧高下居 出自哪首詩?

野寺隱喬木,山僧高下居 出自 唐朝 的詩 《謁文公上方》。

《謁文公上方》相關
關於《謁文公上方》
詩詞大全
經典詩集
詩集大全
各個朝代的詩
課本古詩詩辭
黃歷查詢
日曆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