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帥蒙恩澤,兵戈有歲年《有感五首》杜甫

古詩詞查詢

請輸入詩辭關鍵詞:

查詢範圍:    

《有感五首》原文

有感五首

【原文】

將帥蒙恩澤,兵戈有歲年。

至今勞聖主,可以報皇天。

白骨新交戰,雲台舊拓邊。

乘槎斷消息,無處覓張騫。

幽薊餘蛇豕,乾坤尚虎狼。

諸侯春不貢,使者日相望。

慎勿吞青海,無勞問越裳。

大君先息戰,歸馬華山陽。

洛下舟車入,天中貢賦均。

日聞紅粟腐,寒待翠華春。

莫取金湯固,長令宇宙新。

不過行儉德,盜賊本王臣。

丹桂風霜急,青梧日夜凋。

由來強幹地,未有不臣朝。

受鉞親賢往,卑宮制詔遙。

終依古封建,豈獨聽簫韶。

盜滅人還亂,兵殘將自疑。

登壇名絕假,報主爾何遲。

領郡輒無色,之官皆有詞。

願聞哀痛詔,端拱問瘡痍。

有感五首註釋

有感五首》註釋

《有感五首》,作於代宗廣德元年(763)秋。這是其中第三首,內容和當時朝廷中遷都洛陽之議有關。安史亂後,長安所在的關中地區殘破,每年要從江淮轉運大量糧食到長安;加上吐蕃進擾,長安處在直接威脅之下,因此朝中有遷都之議。這首詩即為此有感而發。

「洛下舟車入,天中貢賦均。」首聯先從洛陽所處的優越地理位置寫起。相傳周成王使召公復營洛邑,說:「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貢,道裡均焉。」次句本此。兩句是說,洛陽居於全國中心,水陸交通便利,四方入貢賦稅,到這裡的路程也大致相等。這裡所說的內容也就是主張遷都洛陽的人所持的主要理由。詩人用肯定的口吻加以轉述,是因為單就地理位置而論,洛陽確有建都的優越條件。這裡先讓一步,正是為了使下面轉出的議論更加有力。這是一種欲擒故縱的手法。

「日聞紅粟腐,寒待翠華春。」頷聯緊承「舟車」、「貢賦」,翻出新意。「紅粟腐」用《漢書·食貨志》「太倉之粟,陳陳相因,腐敗而不可食」。「翠華」是天子之旗,這裡指代皇帝。兩句是說,我近日常聽說,洛陽的國家糧倉裡堆滿了已經腐敗的糧食,貧寒的老百姓正延首等待皇上能給他們帶來春天般的溫暖呢。話說得很委婉。實際上杜甫是反對遷都洛陽的,但他一則旁敲側擊,說「天中」只不過提供了苛斂之便;一則反話正說,明言百姓所待以見百姓所怨。當時持遷都之議的人們中,必有以百姓盼皇帝東幸洛陽為辭的,所以詩人含而不露地反唇相譏說:百姓所望的是「翠華春」,可不是盼來一場更大的災難!

主張遷都洛陽的人還將洛陽的地險作為遷都的理由,於是詩人又針對這種議論而發表見解道:「莫取金湯固,長令宇宙新。」「莫取」,就是「不要只著眼於」的意思。杜甫並不是否認「金湯固」的作用,而是認為,對於鞏固封建國家政權來說,根本的憑藉是不斷革新政治,使人民安居樂業。兩句一反一正,一諄諄告誡,一熱情希望,顯得特別語重心長。詩寫到這裡,已經從具體的遷都問題引申開去,提高昇華到根本的施政原則,因此下一聯就進一步說到怎樣才能「長令宇宙新」。

「不過行儉德,盜賊本王臣。」答案原極簡單而平常:只不過是皇帝躬行儉德,減少靡費,減輕人民的負擔罷了。要知道,所謂「盜賊」,本來都是皇帝的臣民呵。腹聯「莫取」、「長令」,反覆叮嚀,極其鄭重,末聯卻輕描淡寫地拈出「不過」二字。這高舉輕放的戲劇性轉折,使得輕描淡寫的「不過」更加引人注目,更增含蘊。為了進一步強調「行儉德」的重要,詩人又語重心長地補上一句「盜賊本王臣」,一針見血地揭示了封建社會官逼民反的事實,思想的深刻,感情的深沉和語言的明快尖銳,在這裡被和諧地統一起來了。

這首詩富於政論色彩,又具有強烈藝術感染力,是帶有杜甫獨特個性的。如果說將議論引入五律這種通常用來抒情寫景的形式,是杜甫的一種有意義的嘗試,那麼議論而挾情韻以行,便是杜甫成功的藝術經驗。

(劉學楷)

--------------------------------------------------

【鶴注】此廣德元年逐時有感而作,非止成於一時。【盧注】五章乃收京後追述當年時事。蓋痛其前,又勉其後也。

將帥蒙恩澤1,兵戈有歲年。至今勞聖主2,何以報皇天3。白骨新交戰4,雲台舊拓邊5。乘搓斷消息,無處覓張騫6。

(首章,歎節鎮不能禦寇。當時將帥負恩,不知盡心報國,以致邊土爭戰,而敕使不歸。後四句,乃戰和兩意。勞聖主,承兵戈。報皇天,承恩澤。新戰之地,即舊拓之邊,傷今思昔也。時李之芳使吐蕃,被留經年,故用張騫乘搓為喻。)

1《前漢·黃霸傳》:「左右之官,皆將帥也。」又「數下恩澤。」2吳質書:「念蒙聖主恩。」3皇天,比君。《楚辭》:「皇天無私阿兮。」《北史》:高琳為後周名將,周文帝宴群公,仍賦詩。琳詩曰:「寄言竇車騎,多謝霍將軍。保以報天子,沙漠淨妖氛。」何以報天句,本此。4魏許昌碑表:「白骨既交於曠野。」溫子升《為高敖曹謝表》:「群龍交戰。」5【錢箋】唐自武德以來,開拓邊境,地連西域,皆置都督府州縣。開元中,置朔方等處節度使以統之。祿山反後數年間,西北數十州,相繼淪沒,盡取河西、隴右之地,自鳳翔以西、邠州以北,皆為左衽矣。曰雲台,思開國功臣也。《通鑒》:漢武帝曰:「輪台西於車師千餘里。」杜佑曰:輪台,渠犁地,今在交河北庭界中,其地相連。溫子升《答齊神武敕》:「開拓邊境,為國立功。」6《漢·張騫傳》:騫以郎應募使月氏,經匈奴,匈奴留騫十餘載,後亡歸漢。【朱注】張騫窮河源,無乘搓之說。張華《博物誌》:海上有人,每年八月,乘槎到天河,未嘗指言張騫。宗懍《歲時記》乃云:武帝令張騫尋河源,乘槎而去。趙蔡俱疑懍為訛。或云:張騫乘槎,出《東方朔內傳》,今此書失傳。庾肩吾《奉使江州》詩:」漢使俱為客,星槎共逐流。」正用此事也。洪容齋《續筆》云:前輩謂少陵當流離顛沛之際,一飯不忘君,故詩有云:「萬方頻送喜,無乃聖躬勞。」「至今勞聖主,何以報皇天。」「獨使至尊憂社稷,諸君何以答昇平。」「天子亦應厭奔走,諸公固合思昇平。」皆是心也。

其二

幽薊余蛇豕1,乾坤尚虎狼2。諸侯春不貢,使者日相望3。慎勿吞青海,無勞問越裳4。大君先息戰5,歸馬華山陽6。

(此章,歎鎮將之擁兵。上二分提,三四承首句,五六承次句,末二總結。蛇豕,指河北降將。虎狼,指吐蕃羌夷。諸侯不修職貢,致煩朝使諭旨,近在內地,尚有隱憂,況青海越裳,能勤遠略乎。蓋由人君急於息戰,以致國威不振也。)

1《左傳》:「吳為封豕長蛇,薦食上國。」2賈山《至言》:「秦以熊羆之力,虎狼之心。」3《董仲舒傳》:使者冠蓋相望。4【朱注】天寶後,南詔叛唐歸吐蕃,屢為邊患。此詩青海指吐蕃,越裳指南詔也。《南史》:林邑國,本漢日南郡象林縣,古越裳界也。杜氏《通典》:交阯之南有越裳國,周公居攝六年,越裳重譯而獻白雉。5《易·師》上爻:「大君有命。」宋之問詩:」漢皇未息戰。」6《書·武成篇》:「歸馬於華山之陽。」此詩末二句,向有三說。舊注謂:戒當時生事外夷者,其說迂而不切。觀吐蕃入寇,郭子儀僅以二千騎從事,亦何暇生事乎?《杜臆》謂:推原禍本,因玄宗大開邊釁,致貽患至今,若早能息戰歸馬,焉有此禍乎?玩詩語意,亦不相合。《錢箋》謂:息戰歸馬,惜代宗不復能用兵,而婉其辭以譏之。此說近是。但此時民苦兵革,亦豈可勸之用兵乎。愚按廣德元年,史朝義既誅,河北諸將皆降。僕固懷恩奏留降將,分帥河北。唐世藩鎮之禍,實自此始。詩言息戰歸馬,蓋欲收鎮兵以實關內。時子儀在京,可為統領。一以銷北顧之憂,一以備西侵之患。此最當時大計,唯此計不行,而後有吐蕃之陷京。懷恩之犯闕,不勝紛紛多事矣。考大歷八年,子儀入對,謂河南等鎮,殫屈稟給,未始蒐擇,請追赴關中,勒步隊,示金鼓,則攻必破,守必全,久長之策也。公之熟籌時事,正與汾陽意同。

其三

洛下舟車入1,天中貢賦均2。日聞紅粟腐3,寒待翠華春4。莫取金湯固5,長令宇宙新。不過行儉德6,盜賊本王臣7。

(此章,歎都洛之非計。上四述時議,下四諷時事。議者謂帝幸東都,其地舟車咸集,貢賦道均,且傳倉多積粟,春待駕臨,此特進言者之侈談耳。豈知國家欲固金湯而新宇宙,實不繫乎此。若能行儉德以愛人,則盜賊本吾王臣耳,何必為此遷都之役耶?【單復注】盜賊本王臣,即「撫我則後,虐我則仇」之謂也。【顧注】是年天興聖節,諸道節度使獻金飾器用、珍玩駿馬,其值緡錢二十四萬。常袞上言請卻之,不聽。代宗漸有奢侈之志,故以儉德規之。)

1《世說》:晉元帝問洛下消息。2《史記》:成王使召公復營洛邑,曰,「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貢,道裡均焉。」3《漢·食貨志》:「太倉之粟,陳陳相因,腐敗而不可食。」4《上林賦》:「建翠華之旗。」5賈誼曰:金城湯池,帝王萬世之業。6《書》:「慎乃儉德。」7《詩》:「莫非王臣。」楊德周曰:「盜賊本王臣」,駕馭撫綏,俱在其中。錢謙益曰:自吐蕃入寇,車駕東幸,程元振勸帝都洛陽以避蕃亂。郭子儀附章論奏,其略曰:「東周之地,久陷賊中,宮室焚燒,十不存一。矧其土地狹隘,才數百里間,東有成皋,南有二室,險不足恃,適為戰場。明明天子,躬儉節用,苟能抑豎刁、易牙之權,任蘧瑗、史?之直,則黎元自理,寇盜自息。」公此意,正概括汾陽論奏大意。

朱鶴齡曰:唐江淮之粟,皆輸洛陽,轉運京師。時劉晏主漕,疏浚汴渠,故言洛下舟車無阻,貢賦大集,當急布春和。散儲粟以贍窮民。

王道俊《博議》曰:《傷春》詩有「近傳王在雒」及「滄海欲東巡」之句,則此詩為傳聞代宗將幸東都而作也。史稱喪亂以來,汴水湮廢,漕運自江漢抵梁洋,迂險勞費。廣德二年三月,以劉晏為河南江淮轉運使。時兵火之後,中外艱食。晏乃疏汴水,歲運米數十萬石以給關中。公之意,唐建東都,本備巡幸。今汴洛之間,貢賦道均,且漕渠已通,倉粟不乏,只待翠華之臨耳。勿謂洛陽陜阨,無金湯可守。乘此時而赫然東巡,號令天下,則宇宙長新矣。蓋能行恭儉之德,則率土皆臣,盜賊豈足慮哉。王導論遷都云:「能弘衛文大帛之冠,無往不可。若不績其麻,則樂土為墟。」公意正此意也。

按:已上兩說不同,今主錢氏,有子儀籌策可據也。

其四

丹桂風霜急1,青梧日夜凋2。由來強幹地3,未有不臣朝4。授鉞親賢往5,卑宮制詔遙6。終依古封建,豈獨聽簫韶7。

(此章,諷朝廷建宗藩以懾叛臣。上二,即景托興,引起強幹。下文,親賢封建,即申明此意。桂,比王室。梧,比宗藩。曰急、曰調,見其侵陵削弱矣。惟國家本干強固,則節鎮自然臣服。昔上皇在蜀,一命親賢往鎮,而制詔遂至遙傳,此當時已行之成驗也。今若依古封建之制,可以坐銷亂萌,何待聽簫韶而始見太來哉。【黃生注】卑宮,承前儉德來。)

1《漢·五行志》:成帝時童謠:「桂樹華不實,黃雀巢其顛。」註:桂,赤色,漢家象。張正見詩:「丹桂有藂香。」2鮑照詩:「青梧葉方稀。」3後漢丁恭議:「古者封建諸侯不過百里,強幹弱枝,所以為治也。」4宋意疏:「春秋之義,諸父昆弟,無所不臣。」《六韜》:「凡國有難,君召將,授以斧鉞。」5《左傳》:「分茅列土,親賢並建。」註:「親賢,同姓也。」晉武帝詔:益州素號難治,宜以重鎮親賢撫之。按:天寶十五載七月丁卯,上皇制以太子亨充天下兵馬元帥,朔方、河東、河北、平盧節度使,南取長安、洛陽,此即親賢授鉞之制詔也。時上皇初幸蜀中,行宮草創,故曰卑宮。【錢箋】上皇分封諸王,如禹之與子,故以卑宮言之。《壯游》詩云「禹功亦命子」,此其證也。6《魏都賦》:「察卑宮於夏禹。」劉勰曰:「古者王言,同稱為命,秦並天下,改命曰制、令曰詔。」肅宗乾元二年,以趙王系為兵馬元帥。詔曰:靖難平凶,必資於金革。總戎授律,實仗於親賢。寶應元年,代宗即位,以雍王適為元帥。詔曰:「國之大事,兵馬為先。朝有舊章,親賢是屬。」此肅、代兩朝,授鉞親賢,相沿為定制矣。7《虞書》:「簫韶九成。」錢謙益曰:天寶十五載七月,房琯建分鎮討賊之議,上皇詔曰:「令元子北略朔方,命諸王分守重鎮。」詔下,遠近相慶,鹹思效忠於興復。祿山撫膺曰:「吾不得天下矣。」肅宗即位,雖用諸子統師,然皆不出京師,遙制而已。宗支削弱,藩鎮不臣。公追歎朝廷不甩琯議,失強幹弱支之義也。

盧元昌曰:公是年,為閬州《進論巴蜀安危表》一則曰:原陛下度長計大,速以親賢出鎮。再則曰:必以親賢委之節鉞,此古維城磐石之義。終曰:臣特望以親賢為總戎者,意在根固流長,國家萬代之利。與引詩相表裡。

其五

胡滅人還亂1,兵殘將自疑2。登壇名絕假3,報主爾何遲。領郡輒無色4,之官皆有詞5。願聞哀痛詔6,端拱問瘡痍7。

(此章,慨當時重節鎮而輕郡守。上四,責諸將之跋扈。下四,傷州郡之誅求。寇滅而人還亂者,由兵少而將自疑也。在諸將實封爵土,絕非假攝者比,何以不思報主,而反懷貳心耶。且節鎮權重,則征斂日繁,郡守不得自主,故領郡常無氣色,而之官每有怨詞。代宗端拱方新,可不下哀痛之詔,以恤窮民乎。知恤民疾苦,則當重司牧之任,以免節鎮之牽制也。)

1《杜臆》:僕固懷恩恐賊平寵衰,奏留薛嵩等分帥河北,此「兵殘將自疑」也。田承嗣舉管內戶口壯者,皆籍為兵,又選驍騎萬人自衛,謂之牙兵,此「胡滅人還亂」也。2殘,乃殘少之殘,非殘害之殘。《後漢·公孫述傳》:光武下詔曰:「勿以來歙、岑彭受害自疑。」3【邵注】漢高帝築壇,拜韓信為大將。【顧注】廣德元年,諸道節度使並加實封,所謂名絕假也。《漢書·韓信傳》:信使人言曰:「齊邊楚不為假王以鎮之,其勢不定。」帝曰:「大丈夫定諸侯,即為真王耳,何以假為。」【趙注】名絕假,言真拜之,非特假節而已。4宋玉《神女賦》:「比之無色。」5《漢書》:蕭望之便道之官。《左傳》:「我有詞也。」6【盧注】哀痛詔,即是年柳伉疏中「天下其許朕自新」之意。邵註:漢武帝末年,下哀痛之詔以自悔過。7隋煬帝詩:「端拱朝萬國。」《季布傳》:「創痍未瘳。」創、瘡同。錢謙益曰:李肇《國史補》:開元以前,有事於外,則命吏臣,否則止。自置八節度、十採訪,始有坐而為使。其後名號益廣,大抵生於置兵,盛於專利,普於銜命。於是為使則重,為官則輕。故天寶末,佩印有至四十者。大歷中,請俸有至千貫者。宦官內外,悉屬之使。舊為權臣所管,州縣所理,今屬中人者有之。此詩云「登壇名絕假」,謂諸將兼官太多,所謂坐而為使也。「領郡輒無色」,州郡皆權臣所管,不能自達,故曰無色也。「之官皆有詞」,所謂為使則重,為官則輕也。《送陵州路使君》詩云:「王室比多難,高官皆武臣。」與此正相發明。東坡謂唐郡縣多不得人,由重內輕外者,此天寶以前事。以言乎廣德之時,則迂矣。

王嗣奭《杜臆》曰:詩人尚風,其弊也,煙雲花草,湊砌成篇,核其歸存,恍無定處。杜詩宗雅頌,比興少而賦多。如此五首,皆賦也,即用比興,意有所主,總歸於賦。故情景不一,而變化無窮,一時感觸,而千載長新。又曰:讀此五詩,皆救時之碩畫,報主之赤心,自許稷契,真非虛語。耳食者謂公志大才疏,良可悲矣。

黃生曰:七律之《諸將》,責人臣也。五律之《有感》,諷人君也。然此雖諷人君,未嘗不責其臣,以強圉國事,敗壞至此,皆人臣之罪也。公平日諄諄論社稷憂時事者,大指盡此五首。又曰:此五首,在公生平為大抱負,即全集之大本領,從來讀杜詩者,並未拈出。又曰:末首,通結數章之意,而歸本於主德。所謂君仁莫不仁,君正莫不正,而惟務格君之心者,具於此見之。讀此五章,猶以詩人目少陵者,非惟不知人,兼亦不知言矣。

-----------仇兆鰲 《杜詩詳注》-----------

有感五首》相關問答

唐朝 古詩 有感五首 的作者是誰?

唐朝 古詩 有感五首 的作者是 杜甫

古詩 有感五首 全詩共多少字?

古詩 有感五首 全詩共200字。

將帥蒙恩澤下一句是什麼?

將帥蒙恩澤,兵戈有歲年

詩句 將帥蒙恩澤,兵戈有歲年 出自哪首詩?

將帥蒙恩澤,兵戈有歲年 出自 唐朝 的詩 《有感五首》。

《有感五首》相關
關於《有感五首》
詩詞大全
經典詩集
詩集大全
各個朝代的詩
課本古詩詩辭
黃歷查詢
日曆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