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鄭廣文游何將軍山林十首》
【原文】
不識南塘路,今知第五橋。
名園依綠水,野竹上青霄。
谷口舊相得,濠梁同見招。
平生為幽興,未惜馬蹄遙。
百頃風潭上,千章夏木清。
卑枝低結子,接葉暗巢鶯。
鮮鯽銀絲膾,香芹碧澗羹。
翻疑柁樓底,晚飯越中行。
萬里戎王子,何年別月支?
異花開絕域,滋蔓匝清池。
漢使徒空到,神農竟不知。
露翻兼雨打,開坼漸離披。
旁捨連高竹,疏籬帶晚花。
碾渦深沒馬,籐蔓曲藏蛇。
詞賦工無益,山林跡未賒。
盡捻書籍賣,來問爾東家。
剩水滄江破,殘山碣石開。
綠垂風折筍,紅綻雨肥梅。
銀甲彈箏用,金魚換酒來。
興移無灑掃,隨意坐莓苔。
風磴吹陰雪,雲門吼瀑泉。
酒醒思臥簟,衣冷欲裝綿。
野老來看客,河魚不取錢。
只疑淳樸處,自有一山川。
棘樹寒雲色,茵蔯春藕香。
脆添生菜美,陰益食單涼。
野鶴清晨出,山精白日藏。
石林蟠水府,百里獨蒼蒼。
憶過楊柳渚,走馬定昆池。
醉把青荷葉,狂遺白接□(上「曰」下「離」)。
刺船思郢客,解水乞吳兒。
坐對秦山晚,江湖興頗隨。
床上書連屋,階前樹拂雲。
將軍不好武,稚子總能文。
醒酒微風入,聽詩靜夜分。
絺衣掛蘿薜,涼月白紛紛。
幽意忽不愜,歸期無奈何。
出門流水住,回首白雲多。
自笑燈前舞,誰憐醉後歌。
只應與朋好,風雨亦來過。
《陪鄭廣文游何將軍山林十首》註釋
【鶴注】鄭虔膺博士之命,在天寶九載。以詩中第五首考之,是公未定官時游此,當在十一二載間。《東方朔傳》:竇太主曰:「回輿枉路,臨妾山林。」註:「園中有山,故言山林。」《通志》:少陵原,乃樊川北原,自司馬村起,至何將軍山林而盡,其高三百尺,在杜城之東,韋曲之西,俗呼為塔陂。
不識南塘路1,今知第五橋2。名園依綠水3,野竹上青霄4。谷口舊相得5,濠梁同見招6。平生為幽興7,未惜馬蹄遙8。
(首章領起,乃未至而遙望之詞。上四,何氏山林。下四,陪鄭同游。自塘至橋,橋畔有園,園中有竹,層次如畫。谷口,指鄭。濠梁,指何。趙汸曰:何於鄭為舊交,因而並招及己,但以素有山林幽意,故作此游,非輕赴人招也,說得曲折微婉。《杜臆》末拈幽興,為十首之綱。)1《世說》:祖逖曰:「昨夜復南塘一遊。」此借其字。【朱注】許渾詩云:「背嶺枕南塘。」意亦在韋曲左右。2《通志》:韋曲之西有華巖寺,寺西北有雁鶩坡,坡西北有第五橋。張禮《游城南記》:第五橋,在韋曲西,以姓得名。3《世說》:王子敬自會稽經吳。顧辟疆有名園,先不識主人,逕往其家。魏文帝詩:「菱芡覆綠水。」4庚肩吾詩:「野竹交臨浦。」梁王訓詩:「石橋通小澗,竹路上青霄。」5谷口,用鄭子真事,注見首卷。6《莊子》:莊子與惠子,同游壕梁之上。吳論:「園以水勝,故稱濠梁。」陶潛詩:「山澤久見招。」7陳子昂詩:「山深興轉幽。」8《盤中詩》:「何惜馬蹄歸不數。」趙汸曰:凡一題而賦數首者,須首尾佈置,有起有結,每章各有主意,無繁複不倫之失,乃是家數。觀此十章,乃後五章,可見。
王嗣奭曰:山林與園亭異。依山臨水,連村落,包原隰,涵樵漁,王右丞輞川似之,非止一丘一壑之勝而已。合觀十首,分明一篇遊記,有首有尾,中間或賦景,或寫情,經緯錯綜,曲折變化,用正出奇,不可方物。
吳門顧氏曰:首章言馬蹄,四章言沒馬,八章言走馬,蓋此游有馬無舟,故舵樓疑越,刺船思郢,乃虛擬舟楫之趣,非實事也。黃生曰:首章敘入何鄭,他人不免費手,此能引古為喻,語不繁而意已明,何等簡淨。
其二
百頃風潭上1,千章夏木清2。卑枝低結子3,接葉暗巢鶯4。鮮鯽銀絲鱠5,香芹碧澗羹6。翻疑舵樓底7,晚飯越中行8。
(二章,志林中景物之勝。首二為綱,三四承夏木,五六承風潭。末乃觸景而念昔游。風潭覆以夏木,見其蕭森可愛。【朱注】卑枝接葉二句,古人所謂疊韻詩。食有芹卿,乃初到而留飲,末雲晚飯,蓋至暮而留宿矣。)
1庚信詩:「交柯乍百頃,擢木或千尋。」黃希曰:潭,當是廣濟潭,在萬年縣。祖孫登詩:「風潭如佛鏡,出溜似調琴。」2《漢書·貨殖傳》:「山居千章之萩。」註:「大樹曰章。」陶潛詩:「夏木獨森疏。」3方氏疑「卑」、「低」二字犯重,然古人亦所不避。太白詩云「玉窗青青下落花」,「下」、「落」兩字不免犯重,但「下」就窗前言,「落」就花片言,亦自有別。《列子》:「鴻鵠高飛,不集卑枝。」孫擢詩:「晚花猶結子。」4周景式《孝子傳》:「三荊同株,接葉連陰。」5銀絲,鮮鱠之色。碧澗,芹草所生。《洛陽伽藍記》:王肅至魏,飯鯽魚羹。《酉陽雜俎》:南孝廉善斫膾絲,縷輕可飛。6《呂氏春秋》:菜之美者,雲夢之芹。《說文》:「楚葵,水芹也,今水中芹菜。一名水英。」謝靈運詩:「銅陵映碧澗。」7庚信詩:「翻疑承毒水。」南方大船,尾有舵樓。仲長統詩:「微風為舵。」8公年二十時,曾游吳越。
其三
萬里戎王子1,何年別月支2。異花來絕域3,滋蔓匝清池4,漢使徒空到5,神農竟不知。露翻兼雨打,開拆漸離披6。
(三章,記林間花卉之奇。首記花名,次記花種。五六承異花,見其可貴。七八承滋蔓,憐其易謝。張騫不攜此種,故曰空到。《本草》弗載其名,故曰不知。《杜臆》開拆,頂露翻。離披,頂雨打。)1《本草》:日華子云:獨活,一名戎王使者。戎王子,當是其類。《朱子語類》:未知何種。鶴曰:加一「戎」字,言其來自戎中,猶雲戎菽、戎葵。《杜臆》:人競珍之,故猶稱「戎王子。」胡夏客曰:外國王子入居內地,攜有其土異花,何將軍得其種也。此說「戎王子」是借人稱花。2《漢書注》:月支,西域外國也。《舊唐書》:肅州酒泉郡,漢月氏國地。氏,音支。3《水經注》:水側生異花。李陵書:「出征絕域。」4《左傳》:「無使滋蔓。」王儉詩:「蘭生已匝苑。」《子虛賦》:「游於清池。」5《史記》:漢使至。6宋玉《九辯》:「奄離披此梧揪。」初疑第五句「空」字上不應用「徒」字,後見《許彥周詩話》作「漢使慚空到」,但「慚」字又下得太實。楊升庵云:古人用字,有不嫌重者,《左傳》:「十年尚猶有餘臭。」「猶」即「尚」也。《書經》:「弗遑暇食。」「遑」即「暇」也。據此,則「徒」「空」不妨連用矣。若實字便不當疊用,太白《懷張子房》詩「我來圯橋上」,卻是言橋橋,可乎?
其四
旁捨連高竹1,疏籬帶晚花2。碾渦深沒馬3,籐蔓曲藏蛇。詞賦工無益4,山林跡未賒5。盡捻書籍賣6,來問爾東家7。
(四章,羨林傍幽僻之致。上四寫景,下四敘情,上四以整煉為工,下四以蕭疏見致,俱有章法。沒馬是實事,藏蛇是想像。《杜臆》:公獻賦不售,故欲賣書買宅,乃憤激之詞。此雲晚花,七章言清晨白日,見其次第。)
1《漢書》:高祖適從旁捨來。2梁簡文帝詩:「晚花欄下照,疏螢簟上飛。」3《莊子》:「輸碾地。」《西京賦》:「當足見碾,值轂被轢。」此言碾轍底陷處,水漩成渦,偶舉所見以入詩,如「壞道哀湍瀉」亦然。《杜臆》謂園木周圍曲繞,狀如碾槽之渦。4蕭琛詩:「奕奕工辭賦。」古詩:「虛名復何益。」5未賒,言不遠。《魏志》:蔡邕見王粟曰:「此王公孫也,有異才,吾家書籍文章當盡與之。」6捻,指取物也。7《邴原傳》:原遊學詣孫崧,崧曰:「君鄉里鄭君,學者之范模也,君乃捨之,所謂以鄭君為東家丘也。」原曰,「以鄭君為東家丘,以僕為西家愚夫耶。」王筠詩:「微步出東家。」東家,指何氏。
其五
剩水滄江破1,殘山碣石開2。綠垂風折筍,紅綻雨肥梅3。銀甲彈箏用4,金魚換酒來5。興移無灑掃6,隨意坐莓苔7。
(五章,見山林景物,而喜逢豪飲,在四句分截。言此間穿池壘石,特大地中剩水殘山耳,其勢之雄闊,足以破滄江而開碣石。烹筍摘梅,園中佳品。彈箏換酒,將軍豪興。故復移席苔前,以享其用意之慇勤。申涵光曰:起語近纖,五六太板。)
1《唐書》有殘膏剩馥之句。隋煬帝詩:「日落滄江靜。」2庚信《謝滕王啟》:「蒲桃繞館,始開碣石之池。」3本是風折筍而綠垂,雨肥梅而紅綻,乃用倒裝句法耳。沈佺期詩:「園槿綻紅艷。」4古詩:「十五學彈箏,銀甲不曾卸。」以銀甲作指甲,取其有聲。5《晉書》:阮罕為散騎常侍,常以金貂換酒。《唐·車服志》:佩魚始高宗朝,武後改佩魚為龜。中宗初,罷龜袋,復給魚。楊慎曰:高宗初,用佩魚,以鯉為李也。武後改用龜,龜屬玄武也。杜詩「金魚換酒來」,此時仍用魚矣。李白《贈賀知章》云「金龜換酒處」,蓋系往時舊物耳。盧照鄰詩:「金貂有時須換酒。」6《後漢·陳蕃傳》:薛勤謂蕃曰:「孺子何不灑掃以待賓客?」7庚信賦:「細草橫階隨意坐。」《天台山賦》:「踐毒苔之滑石。」王嗣奭曰:通首散漫寫去,無起束呼應,另是一格。亦緣十首自有大起結,此首如中聯也。又曰:銀甲二句,見其好客而貧。何本武人,而風致不減賀季真,尤為難得。
後人沾丐杜詩,皆成佳句。杜有「春色醉仙桃」句,陳簡齋云:「暖日薰楊柳,濃陰醉海棠。」杜有「紅綻雨肥梅」句,范石湖云:「梅肥朝雨細,茶老暮煙寒。」各見脫化之妙。
其六
風磴吹陰雪1,雲門吼瀑泉2。酒醒思臥簟,衣冷欲裝綿。野老來看客3,河魚不取錢4。只疑淳樸處5,自有一山川6。
(六章,狀山林高寒,而美其淳樸,亦四句分截。風磴而吹陰雪者,乃雲門之吼瀑泉也,以下句解上句。蓋夏本無雪,飛瀑遙濺,乍疑是雪耳。酒醒方思臥簟,而衣冷反欲裝綿,言夏日陰森也。野老看客,饋以河魚,即此見風土淳樸,與他處不同。【洪注】「另有一山川」,暗用桃花源事。)
1鮑照詩:「既類風門磴。」2孔融詩:「高明躍雲門。」《山海經》:「廬山有瀑布泉。」3應劭《藝文志注》:「年老居田野,相民耕種,故稱野老。」丘遲詩:「野老時一望。」4《淮南子》:「河魚不得明目。」晉樂曲:「酤酒不取錢。」5《亢倉子》:「政省則人淳樸。」6陶潛詩:「山川一何曠。」
其七
栜樹寒雲色1,茵蔯春藕香2。脆添生菜美,陰益食單涼3。野鶴清晨出4,山精白日藏5。石林蟠水府6。百里獨蒼蒼7。
(七章,記山林物產,而歎其景幽,亦四句分截。茵蔯之脆,得生菜而加美。栜樹之陰,展食單而倍涼。次聯分頂,野鶴晨出,言其超曠,山精晝藏,言其深邃。百里之內,獨見蒼蒼,甚言石林之高聳,非謂何林有百里也。此雲晨日,下二章言晚、言夜,次第又相聯絡。)
1棘乃小棗,棘下鋪單,頗無佳致,當是栜樹。《詩正義》:「白色為栜,赤栜為桋。」郭璞曰:「赤栜葉細而岐銳,白栜葉員而歧大,木也。」陶潛詩:「寒雲沒西山。」2《本草》:茵蔯,蒿類,經冬不死,更因舊苗而生,故名。3趙氏以單為鋪地之單,乃布單也。邵氏以單為盛器之章,乃竹筐也。謂方曰笥,圓曰簞。朱氏從前說。鄭望《膳夫錄》:韋僕射巨源,有燒尾宴食單。4《世說》:「昂昂如野鶴之在雞群。」秦嘉詩:「清晨當引邁。」5《玄中記》山精,如人,一足,長三四尺,食山蟹,夜出晝藏。庚信詩:「山精鏤寶刀。」6石林,叢石如林也。《楚辭》:「焉有石林。」《述異記》:漢沔會流處,岸上有石,銘云:「下至水府三十一里。」皆傳李斯刻此石。7江淹詩:「山氣亙百里。」梁蕭統詩:「漸見岫蒼蒼。」王嗣奭曰:公恣意冥搜,觸目成趣,粗亦成精,近不遺遠,隨意命筆,變幻生動如此。
其八
憶過楊柳渚,走馬定昆池1。醉把青荷葉2,狂遺白接■3。刺船思郢客4,解水乞吳兒5。坐對秦山晚6,江湖興頗隨。
(八章,因水府而旁記游跡。上四實景,下四虛摹。山林勝游,留連累日,故柳渚昆池,亦皆經過。折荷脫巾,醉時狂態。刺船解水,走馬而思泛舟也。)
1曹植詩:「走馬長楸道。」《唐書·安樂公主傳》:嘗請昆明池為私沼,不得,乃自鑿定昆池。張禮《游城南記》:池在韋曲之北。定昆池,既在韋曲之北,楊柳渚亦當在其傍。2《西陽雜俎》:魏鄭公愨,取大荷葉置硯格上,盛酒三升,以簪刺葉,令與柄通,傳吸之,名碧筒杯。按:池有荷葉,醉中把此為戲,顧氏以為飲器之名,非是。漢《招商歌》:「青荷晝偃葉夜舒。」3《晉·山簡傳》:時人歌曰:「時時能騎馬,倒著白接■。」白接■,白巾也。《爾雅注》:「白鷺翅上有長翰,江東取為接■。」4王洙曰:郢客善操舟,吳兒善泅水。《莊子》:刺船而去。山濤詩:「刺船蓮花浦,郢客思遨遊。」郢,乃楚之都。5解水,識水性也。謝朓詩:「吳兒未習水,歇笑輕波瀾。」6梁高爽詩:「坐對空寂宇。」秦山,即終南山。諸家以上六句為追敘舊遊,非也。此游本在夏時,而把荷解水亦正言夏日事,豈指平時遊歷耶。諸章言鮮鯽香芹,言綠筍紅梅,言生菜食單,言醉把荷葉,知園中留飲非一日矣。此章所憶經過興會,蓋同屬遊園事也。
其九
床上書連屋1,階前樹拂雲2。將軍不好武3,稚子總能文4。醒酒微風入5,聽詩靜夜分6。絺衣掛蘿薛7,涼月白紛紛8。
(九章,宿何園而記其韻事。上四見主人儒雅,下四言夜景清幽。首句屬賦,起不好武。次句屬比,起總能文。【顧注】五六乃倒裝,本言風入而酒醒,夜分猶聽詩也。誦詩者,必何氏子弟。【趙汸注】微風涼月,不作對耦,轉換開闔,意態無窮,此所謂大家數也。)1《南史·蕭恭傳》:「仰眠床上,看屋樑而著書。」2《世說》:謝太傅問諸子侄,子弟亦何預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謝車騎曰:「譬如芝蘭玉樹,欲使其生於階庭耳。」3《顏氏家訓》:漢郎顏駟,自稱好武,更無事跡。《歸去來辭》:「稚子候門。」4《前漢·賈誼傳》:諸生於是以為能文。5《風賦》:「清清泠泠,愈病析酲。」嵇康詩:「微風動褂。」6靜夜分,夜中分,出更漏也。魏文帝詩:「靜夜不能寐。」《周禮》:「以星分夜。」《韓非子》:「夜分而聞鼓新聲者。」7薛荔女蘿,見《楚辭》。岑文本詩:「雕樓網蘿薛。」8王融詩:「壁門涼月舉。」言月穿蘿薜,影著絺衣者紛紛零落也。張正見詩:「紛紛白雪綺窗前。」劉會孟謂將軍好文,亦見世變,《杜臆》謂此治終亂始之機,皆非也。
明皇好大喜功,致將帥開邊啟釁,黷武而殃民。公詩「健兒寧斗死,壯士恥為儒」,蓋傷之也。何將軍不好武,正與邀功生事者有別,少陵豈肯譏之耶?宋、明之世,以將不知兵而亡,天寶之時,以將好用兵而亂,事勢不同,未可概論。劉之謬於說詩,往往如此。
其十
幽意忽不愜1,歸期無奈何2。出門流水住3,回首白雲多4。自笑燈前舞,誰憐醉後歌5?只應與朋友6,風雨亦來過7。
(十章總結,乃出門以後情事。首二惜別之情,三四別後之景,五六回憶前事,七八豫訂重遊。幽意不愜,為迫于歸期耳,兩句起勢突兀。舞曰自笑,歌曰誰憐,無復林中豪興矣,故須再過以慰寂寥。朋好,指鄭廣文。錢謙益曰:八句之內,勢變多端,尺寸之間,移形換步,正所謂「波瀾獨老成」也,杜老不容易放筆如此。)
1江淹詩:「寂寞幽意長。」《世說》:左太沖作《三都賦》,初意思甚不愜。2宋之問詩:「歸期多年歲。」《莊子》:「為之奈何。」3《易》:「出門同人。」庾信詩:「畫水流全住,圖雲色半輕。」4劉顯詩:「回首望歸途。」左思詩:「白雲停陰岡。」5劉攽曰:古人多歌舞飲酒。張燕公詩云:「醉後歡更好,全勝未醉時。動容皆是舞,出話總成詩。」李白云:「要須回舞袖,拂盡五松山。醉後涼風起,吹人舞袖環。」今時舞者,必欲曲盡奇妙,又恥效樂工藝,益不復如古人常舞矣。古人重歌詩,自隋以前,南北舊曲頗似古,如《公莫舞》、《丁督護》,亦自簡淡。唐來,是等曲又不復入聽矣。近世樂府為繁聲,加重疊,謂之纏聲,促數尤甚,固不容一唱三歎也。6沈約詩:「心從朋好盡。」7《杜臆》:風雨,用《谷風》詩語。盧元昌曰:公自留贈崔子後,還鄉整旆,故山興濃。貧交之歎,白絲之悲,既有慨乎言之。何將軍於衰馬困頓時,獨有濠梁見招之舉,得非城東種瓜之客,灞陵射虎之人歟?宜公於遊覽之下,記敘特詳也。
-----------仇兆鰲 《杜詩詳注》-----------
問唐朝 古詩 陪鄭廣文游何將軍山林十首 的作者是誰?
答唐朝 古詩 陪鄭廣文游何將軍山林十首 的作者是 杜甫。
問古詩 陪鄭廣文游何將軍山林十首 全詩共多少字?
答古詩 陪鄭廣文游何將軍山林十首 全詩共403字。
問不識南塘路下一句是什麼?
答不識南塘路,今知第五橋
問詩句 不識南塘路,今知第五橋 出自哪首詩?
答不識南塘路,今知第五橋 出自 唐朝 的詩 《陪鄭廣文游何將軍山林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