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適、虢州岑二十七長史》
【原文】
故人何寂寞,今我獨淒涼。老去才難盡,秋來興甚長。
物情尤可見,辭客未能忘。海內知名士,雲端各異方。
高岑殊緩步,沈鮑得同行。意愜關飛動,篇終接混茫。
舉天悲富駱,近代惜盧王。似爾官仍貴,前賢命可傷。
諸侯非棄擲,半刺已翱翔。詩好幾時見,書成無信將。
男兒行處是,客子斗身強。羈旅推賢聖,沈綿抵咎殃。
三年猶瘧疾,一鬼不銷亡。隔日搜脂髓,增寒抱雪霜。
徒然潛隙地,有靦屢鮮妝。何太龍鍾極,於今出處妨。
無錢居帝裡,盡室在邊疆。劉表雖遺恨,龐公至死藏。
心微傍魚鳥,肉瘦怯豺狼。隴草蕭蕭白,洮雲片片黃。
彭門劍閣外,虢略鼎湖旁。荊玉簪頭冷,巴箋染翰光。
烏麻蒸續曬,丹橘露應嘗。豈異神仙宅,俱兼山水鄉。
竹齋燒藥灶,花嶼讀書床。更得清新否,遙知對屬忙。
舊官寧改漢,淳俗本歸唐。濟世宜公等,安貧亦士常。
蚩尤終戮辱,胡羯漫猖狂。會待襖氛靜,論文暫裹糧。
《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適、虢州岑二十七長史》註釋
原註:「時患瘧病。」
《唐書》:彭州濛陽郡,屬劍南道,垂拱二年,析益州置。虢州弘農郡,屬河南道,義寧元年析隋弘農郡置。【洙注】彭州,今成都府彭縣。虢州,今河南府盧氏縣。【朱注】新舊兩史皆云:高先刺蜀,後刺彭。唯黃鶴作先彭而後蜀。今按此詩云「秋來興長」,又云「隴草洮雲」,明是乾元二年秋在秦州作。最後公在潭州《追酬高蜀州人日詩序》云:「往居在成都時,高任蜀州刺史。」則知高刺蜀州在後矣,今以兩詩互證,二史之誤顯然。【鶴注】史云:乾元二年五月,貶李帆為蜀州刺史。柳芳《歷》亦云:適乾元初刺彭,上元初牧蜀。房琯作《蜀州先主廟碑》載,州將高適建,其末云「公頃自彭遷蜀」,皆與杜詩合。史誤其先後耳。【錢箋】適《謝上彭州刺史表》云:「始拜宮允,今列藩條,以今月七日,到所部上訖。」則適自詹事,即出刺彭,鶴注是也。高集有《春酒歌》云:「前年持節將楚兵,去年留司在東京。今年復拜二千石,盛夏五月西南行。彭門劍門蜀山裡。」則適之刺彭,在乾元元年,歲月皆可考。《岑參集·佐郡思舊遊詩序》云:己亥春三月,參自補闕轉起居舍人,夏四月,署虢州長史。則岑之黜官,正乾元二年之夏,公詩作於是秋也。
故人何寂寞1,今我獨淒涼2。者去才雖盡3,秋來興甚長4。物情尤可見5,詞客未能忘。海內知名士6,雲端各異方7。
(首領全局。敵人何嘗寂寞乎,今我獨見淒涼耳,二句賓主並提。才盡而興猶長,欲遣淒涼也。詞客而處遠方,念及故人也。六句分承上文。)
1張載《敘行賦》:「嗟寂寞而愁予。」2庾信詩:「淒涼多怨情。」3陸機詩:「但為老去年遒。」《南史》:江淹晚節,才思微退,時人謂,525 之才盡。4潘岳有《秋興賦》。5物情可見,謂聚散不常。鮑照詩:「物情乖喜歇。」6魚氏《典略》:陳宮,少與海內知名之士皆相連結。庾信《枯樹賦》:「殷仲文風流儒雅,海內知名。」7比二公於雲端,則知其不寂寞矣。枚乘樂府:「美人在雲端。」曹植詩:「離別各異方。」
高岑殊緩步1,沈鮑得同行2。意愜關飛動3,篇終接混茫4。舉天悲富駱5,近代借盧王6。似爾官仍貴,前賢命可傷7。諸侯非棄擲8,半刺已翱翔9。詩好幾時見,書成無信將十。
(此應「故人何寂寞。」上四,言二子詩才,可追往古詞人。次四,言二子境遇,猶勝近世詩人。諸侯,點使君。半刺,點長史。詩好二句,惜遠別也。用意愜當,則機神飛動,此詩思之妙。篇勢將終,而元氣混茫,此詩力之厚。二句極推高岑,實少陵自道也)。
1湛方生《遊園詠》:「任緩步以升降。」此言才若高岑,縱舒自如也。2沈鮑,謂沈約、鮑照。《詩》:「攜手同行。」3《文心雕龍》:「延壽《靈光》,含飛動之勢。」4《莊子·繕性》篇:「古之人在混茫之中。」5《唐書》:富嘉謨,武功人,舉進士。文章本經術,人爭慕之。中興初,官監察御史卒。又:駱賓王,義烏人,七歲能賦詩。武後時,除臨海丞,棄官去。徐敬業舉兵,署為府屬,後亡命不知所之。6又:盧照鄰,范陽人,為鄧王典簽,王重其文,待以相如。調新都尉,病,去官,自沉穎水死。又:王勃,龍門人,六歲善文辭。補虢州參軍,除名,渡海溺水,悸而卒。鮑照詩:「回首眷前賢。」7言四子有才無命,今爾官既達,益歎前賢可傷矣。8曹冏《六代論》:今之州牧郡守,古之方伯諸侯。杜氏《通典》:武德元年,罷郡置州,改太守為刺史,即古諸侯。9庾亮《答郭豫書》別駕:舊與刺史別乘,其任居刺史之半,安可任非其人。【錢箋】《職原》云:別駕、長史、司馬,通謂之上佐。周必大云:郡丞,秦官,惟掌兵馬。自漢迄唐,其名不常,曰別駕,曰司馬,曰治中,曰長史,雖均號上佐,其實從事之長耳。岑為長史,而曰「半刺已翱翔」,賈為司馬,而曰「治中實棄捐」,蓋並可以互稱。《楚辭》:「與道翱翔。」十司馬相如《諭巴蜀檄》:「故遣信使,曉諭百姓。」本言誠信之使。釋寶月詩:「有信即寄書,無信長相憶。」此以信為使也。姜氏考註:晉宋以還,將信之人即稱為信。又《鮑永傳》引《東觀漢記》:遣信人馳至長安。
男兒行處是1,客子斗身強2。羇旅推賢聖3,沉綿抵咎殃4。三年猶瘧疾,一鬼不銷亡5。隔日搜脂髓6,增寒抱雪霜。徒然潛隙地7,有靦屢鮮妝8。
(下兩段,應「今我獨淒涼。」此言多病而淒涼也。行處是,起羇旅。斗身強,起沉綿。隔日增寒,言瘧作。潛地鮮妝,避瘧鬼也。)
1陸機詩:「男兒多遠志。」2阮瑀詩:「客子易為戚。」《易林》:「斗身戰天。」3《左傳》:「羇旅之臣。」王弼《易注》:「仲尼為旅人,即推賢聖意。」古詩:「賢聖莫能度。」4沈約《蕭愐碑》:「因遇沉痾,綿留氣序。」《後漢·張升傳》:「偃蹇反俗,立致咎殃。」5《後漢·禮儀志》註:《流舊儀》:顓頊氏有三子,生而亡去,為疫鬼,一居江水為瘧鬼。沈約詩:「一謝永銷亡。」6《素問》:「瘧者,陰與陽爭,不得出,是以間日而作。」又曰:「瘧者之寒,湯火不能溫也。」7《記》:「想見於隙地,曰會。」8《詩》:「為鬼為蜮,有靦面目。」《任昉集》:「惟此人斯,有靦面目。」
何太龍鍾極1,於今出處妨2。無錢居帝裡3,盡室在邊疆4。劉表雖遺恨5,龐公至死藏。心微傍魚鳥6,肉瘦怯豺狼。隴草蕭蕭白7,洮雲片片黃8。
(此言遠客而淒涼也。龍鍾,歎衰老。出處,傷不遇。帝裡,指長安。邊疆,謂東谷。劉表二句,言不輕附人。魚鳥,喜相親。豺狼,恐見噬。草白雲黃,及邊塞蕭條之象)。
1王褒書:「援筆攬紙,龍鍾橫集。」《青箱雜記》:古語有二聲合為一字者,如「不可」為「叵」「而已」為「耳」,蓋起於西域二合之音。龍鍾切為癃,潦倒切為老,謂人之癃老,以龍鍾、潦倒目之,音義取此。【錢箋】龍鍾。《演義》謂不昌熾,不翹舉,如■鬖、拉搭之類。按:《荀子·議兵篇》:「觸之者角摧隴種,東寵而退耳。」註:「隴種,遺失貌,如隴之種物然,或曰即鍾也。」《新序》作隴鍾而退。龍鍾似即隴種,語轉而然耳。薛蒼舒註:《廣韻》:「龍鍾,竹名,世言龍鍾,謂年老如竹之枝葉,搖曳不自矜持。」此說杜撰不經。後人《記事珠》等書,據為故實,可笑也。李濟翁《資暇錄》解龍鍾字,尤支離。庾信《竹杖賦》:「每與龍鍾之族,幽翳沉沉。」註:「龍鍾,竹名。」亦屬相沿之說。今按《洞冥記》:「陽關之外花牛津,時得異石,長十丈,高三丈,立於望仙宮,因名龍鍾石。」龍鍾三說不同。如《洞冥記》,是老人身重如石,難移動也。張希良曰:龍鍾二字,有作者憊解者,有作蹭蹬解者,有作下淚解者。王褒書云:「授筆攬紙,龍鍾橫集。」常建詩云:「雙袖龍鍾淚不幹。」李端詩云:「龍鍾相見誰能免。」則下淚之狀也。元載入關別妻詩云:「年來誰不似龍鍾,雖在侯門不見容。」蘇頲詩云:「龍鍾踏澗泥。」《品彙》註:「龍鍾,行不動貌。」《述異記》有龍鍾石。皆蹭蹬之狀也。杜詩雲,「何太龍鍾極。」高適詩云:「龍鍾還忝二千石。」則老憊之狀也。今人謂老人之不潔者曰癃松,正龍鍾之訛。張九齡《答子昂贈竹簪》詩云:「遺我龍鍾節。」龍鍾本是龍種,別為一義耳。2張載詩:「出處雖殊途。」3《神仙傳》:李仲甫賣筆落遼東市,無錢亦與筆。《晉書·王導傳》:建康,古之金陵,舊為帝裡。4《左傳》:「盡室而行。」又:「搖蕩我邊疆。」5劉表、龐公,注見本卷前。陽縉詩:「遺恨沒秦宮。」6《絕交書》:遊山水,觀魚鳥,心甚樂之。《離騷》:「乘白黿兮逐文魚,與汝游兮河之渚。」魚,葉偶許切。7古詩:「蕭蕭白楊樹。」8何處士詩:「香雲片片生。」
彭門劍閣外1,虢略鼎湖旁2。荊玉簪頭冷3,巴箋染翰光4。烏麻蒸續曬5,丹橘露應嘗6。豈異神仙宅7,俱兼山水鄉8。竹齋燒藥灶9,花嶼讀書床十。更得清新否(11),遙知對屬忙(12)。
(此應「雲端各異方。」彭門虢略,敘明兩州。荊玉、烏麻,承「虢。」巴箋、丹橘,承「彭。」四句分記物產之佳。唯神仙宅,故可燒藥,唯山水鄉,故有花嶼。四句合記景地之勝。清新二句,照上詩好。對屬忙,身繫官職也)。
1《水經注》:李冰為蜀守,見氏道縣有天彭山,兩山相對,其形如闕,謂之天彭門,亦曰天彭闕。2《左傳》:「東盡虢略。」《後漢·郡國志》:陸渾西有虢略地。《唐書》:虢州,先曰鼎州,以鼎湖名。《寰宇記》:荊山,在鼎湖縣南,出美玉,即黃帝鑄鼎之所。3簪頭,簪於頭也。4《紙譜》:蜀箋紙,盡用蔡倫法,有玉版、貢余、經屑、表光之名。《秋興賦》:「染翰操紙。」5《本草》:胡麻生中原山谷。陶隱居曰:胡麻當九蒸九曝,熬搗充餌,以烏者為良。6謝莊詩:「橘露靡兮蕙煙輕。」《蜀都賦》:「戶有橘柚之園。」7《天台賦》:「神仙之窟宅。」8崔融詩:「由來山水鄉。」9《南越志》:長沙瀏陽縣王喬山,有合丹灶。十庾信詩:「書卷滿床頭。」(11)蕭揚州《迸士表》:「詞賦清新。」(12)《新唐書》:沈約、庾信,以音韻相婉附,屬對精密。
舊官寧改漢1,淳俗本歸唐2。濟世宜公等3,安貧亦士常4。蚩尤終戮辱5,胡羯漫猖狂6。會待妖氛靜7,論文暫裹糧8。
(賓主總收,又應「詞客未能忘。」寧改漢,刺史依然漢官也。本歸唐,虢州本屬堯封也。位可濟世,則不寂寞矣。自安貧賤,甘受淒涼矣。蚩尤,指祿山。胡羯,指思明。裹糧論文,願與諸人聚首也。此章首尾各八句,三四兩段各十句,二五兩段各十二句。)
1陳樂昌公主詩:「新官對舊官。」《漢·百官表》:武帝元封五年,置部刺史十三人,掌奉詔條察諸州。2《詩傳》:「成王封叔虞於唐,後改號晉。其俗憂深思遠,有堯之遺風。」3《晉書·杜預傳》:「禹稷之功,期於濟世。」《史記·高帝紀》:「公等皆去。」4漢《金鄉長侯成碑》:「安貧樂道,忽於時榮。」《列子》:「貧者,士之常也。」《世說》:殷仲堪曰:「貧者,士之常,焉得登高枝而捐其本。」5《史記》:黃帝殺蚩尤於涿鹿之野。6前涼王祚令:「胡羯氏羌,鹹懷竊璽。」《莊子》:「浮游不知所求,猖狂不知所往。」7魏文帝書:「用給左右,以除妖氛。」8《左傳》:「裹糧坐甲。」劉琨詩:「裹糧攜弱,匍匐星奔。」凡排律,多在首聯扼題,若作長排,必在首段總挈。如此篇,用四語標眼,而後用四段分應。下篇用兩語提綱,而後用兩扇對承。細心體玩,方見杜詩脈絡之精密。
-----------仇兆鰲 《杜詩詳注》-----------
問唐朝 古詩 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適、虢州岑二十七長史 的作者是誰?
答唐朝 古詩 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適、虢州岑二十七長史 的作者是 杜甫。
問古詩 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適、虢州岑二十七長史 全詩共多少字?
答古詩 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適、虢州岑二十七長史 全詩共300字。
問故人何寂寞下一句是什麼?
答故人何寂寞,今我獨淒涼
問詩句 故人何寂寞,今我獨淒涼 出自哪首詩?
答故人何寂寞,今我獨淒涼 出自 唐朝 的詩 《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適、虢州岑二十七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