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賀的詩,李賀簡介及生平事跡,李賀詞集,李賀詩詞代表作

詩詞查詢

請輸入詩辭關鍵詞:

查詢範圍:    

唐朝 詩人 李賀簡介及生平事跡

李賀的簡介和代表作

李長吉歌詩敘

杜牧

太和五年十月中,半夜時,捨外有疾呼傳緘書者,牧曰:

「必有異,亟取火來1及發之,果集賢學士沈公子明書一通,

曰:「我亡友李賀,元和中,義愛甚厚,日夕相與起居飲食。賀

且死,嘗授我平生所著歌詩,離為四編,凡二百三十三首。數年

來東西南北,良為已失去;今夕醉解,不復得寐,即閱理篋帙,

忽得賀詩前所授我者。思理往事,凡與賀話言嬉游,一處所,一

物候,一日一夕,一觴一飯,顯顯然無有忘棄者,不覺出涕。賀

復無家室子弟,得以給養恤問。嘗恨想其人詠味其言止矣!子厚

於我,與我為賀序,盡道其所來由,亦少解我意。」牧其夕不果

以書道不可,明日就公謝,且曰:「世謂賀才絕出於前。」讓居

數日,牧深惟公曰:「公於詩為深妙奇博,且復盡知賀之得失短

長。今實敘賀不讓,必不能當公意,如何?」復就謝,極道所不

敢敘賀。公曰:「子固若是,是當慢我。」牧因不敢復辭,勉為

賀敘,終甚慚。

賀,唐皇諸孫,字長吉。元和中,韓吏部亦頗道其歌詩。雲

煙綿聯,不足為其態也;水之迢迢,不足為其情也;春之盎盎,

不足為其和也;秋之明潔,不足為其格也;風檣陣馬,不足為其

勇也;瓦棺篆鼎,不足為其古也;時花美女,不足為其色也;荒

國(多)殿,梗莽邱壟,不足為其怨恨悲愁也;鯨(口去)鰲擲,

牛鬼蛇神,不足為其虛荒誕幻也。蓋騷之苗裔,理雖不及,辭或

過之。騷有感怨刺懟,言及君臣理亂,時有以激發人意。乃賀所

為,得無有是?賀能探尋前事,所以深歎恨古今未嘗經道者,如

金銅仙人辭漢歌、補梁庾肩吾宮體謠。求取情狀,離絕遠去筆墨

畦逕間,亦殊不能知之。賀生二十七年死矣!世皆曰:使賀且未

死,少加以理,奴僕命騷可也。賀死後凡十有五年,京兆杜牧為

其敘。

李長吉小傳

李商隱

京兆杜牧為李長吉集敘,狀長吉之奇甚盡,世傳之。長吉姊

嫁王氏者,語長吉之事尤備。長吉細瘦,通眉,長指爪。能苦吟

疾書,最先為昌黎韓愈所知。所與游者,王參元、楊敬之、權璩、

崔植輩為密。每旦日出與諸公游,未嘗得題然後為詩,如他人思

量牽合以及程限為意。恆從小奚奴,騎距驢,背一古破錦囊,遇

有所得,即書投囊中。及暮歸,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見所書多,

輒曰:「是兒要當嘔出心乃已爾1上燈,與食,長吉從婢取書,

研墨疊紙足成之,投他囊中。非大醉及弔喪日率如此,過亦不復

剩王、楊輩時復來探取寫去。長吉往往獨騎往還京、洛,所至

或時有著,隨棄之,故沈子明家所餘四卷而已。長吉將死時,忽

晝見一緋衣人,駕赤虯,持一板書若太古篆或霹靂石文者,云:

「當召長吉。」長吉了不能讀,(焱欠)下榻叩頭,言阿(上彌下

女)老且病,賀不願去。緋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樓,立召君為

記。天上差樂,不苦也1長吉獨泣,邊人盡見之。少之,長吉

氣絕。常所居窗中,(火孛)(火孛)有煙氣,聞行車(口彗)管之聲。

太夫人急止人哭,待之如炊五斗黍許時,長吉竟死。王氏姊非能

造作謂長吉者,實所見如此。嗚呼!天蒼蒼而高也,上果有帝耶?

帝果有苑圃宮室觀閣之玩耶?苟信然,則天之高邈,帝之尊嚴,

亦宜有人物文采愈此世者,何獨眷眷於長吉而使其不壽耶?噫!

又豈世所謂才而奇者,不獨地上少,即天上亦不多耶?長吉生時

二十七年,位不過奉禮太常,時人亦多排擯毀斥之。又豈才而奇

者,帝獨重之,而人反不重耶?又豈人見會勝帝耶?

書李賀小傳後

陸龜蒙

玉溪生傳李賀云:長吉常時旦日出遊,從小奚奴,騎距驢,

背一古破錦囊,遇有所得,即書投囊中。暮歸,足成其文。余為

兒時,在溧陽聞白頭書佐言:孟東野,貞元中以前秀才,家貧,

受溧陽尉。溧陽昔為平陵,縣南五里有投金瀨,瀨南八里許道東

有故平陵,城周千餘步,基址陂陀,裁高三四尺。而草木勢甚盛,

率多大櫟,合數十抱,(聚)條蒙翳,如塢如洞。地窪下,積水

沮洳,深處可活魚鱉輩。大抵幽邃岑寂,氣候古澹可喜,除裡民

樵罩外無入者。東野得之忘歸,或比日,或間日,乘驢領小吏經

(暮下土換馬)投金渚一往。至,得蔭大櫟,隱巖(條),坐於積

水之旁,吟到日西還,爾後袞袞去,曹務多弛廢。今禿躁卞急,

不佳東野之為,立白王府,請以假尉代東野,分其俸以給之。東

野竟以窮去。吾聞淫畋漁者,謂之暴天物。天物既不可暴,又可

抉摘刻削,露其情狀乎?使自萌卵至於槁死,不能隱伏,天能不

致罰耶?長吉夭,東野窮,玉溪生官不掛朝籍而死,正坐是哉!

正坐是哉!

事記二則

李賀字長吉,系出鄭王后。七歲能辭章,韓愈、皇甫(是)

始聞未信,過其家,使賀賦詩,援筆輒就如素構,自目曰高軒過,

二人大驚,自是有名。為人纖瘦,通眉,長指爪,能疾書。每旦

日出,騎弱馬,從小奚奴,背古錦囊,遇所得,書投囊中。未始

先立題然後為詩,如他人牽合課程者。及暮歸,足成之。非大醉

、弔喪日率如此,過亦不甚剩母使婢探囊中,見所書多,即怒

曰:「是兒要嘔出心乃已耳1以父名晉肅,不肯舉進士,愈為

作諱辯,然卒亦不就舉。辭尚奇詭,所得皆警邁,絕去翰墨畦逕,

當時無能效者。樂府數十篇,雲韶諸工皆合之絃管。為協律郎,

卒年二十七。與游者權璩、楊敬之、王恭元,每撰著,時為所取

去。賀亦早逝,故其詩歌世傳者鮮焉。(《新唐書》)

其母夫人鄭氏念其子深,及賀卒,夫人哀不自解。一夕,夢

賀來,如平生時,白夫人曰:「某幸得為夫人子,而夫人念某且

深,故從小奉親命,能詩書為文章。所以然者,非止求一位而自

飾也,且欲大門族,上報夫人恩。豈期一日死,不得奉晨夕之養,

得非天哉!然某雖死,非死也,乃上帝命。」夫人訊其事,賀曰:

「上帝神仙之居也,近者遷都於月圃,構新宮名曰白瑤。以某榮

於辭,故召某與文士數輩共為新宮記;帝又作凝虛殿,使某輩纂

樂章。今為神仙中人甚樂,願夫人無以為念。」既而告去。夫人

寤,甚異其夢,自是哀少解。(《太平廣記》)

詩評八則

宋景文諸公在館,嘗評唐人詩云:「太白仙才,長吉鬼才。」

(《文獻通考》)

「太白仙才,長吉鬼才」,然仙詩、鬼詩皆不堪多見,多見

則仙亦使人不敬,鬼亦使人不驚。(嚴羽)

李賀有太白之語,而無太白之才。太白以意為主,而失於少

文;賀以詞為主,而失於少理。(《歲寒堂詩話》)

李長吉、玉川子詩皆出於《離騷》,未可以立談判也。

(《漁隱叢話》)

大歷以後,解樂府遺法者,惟李賀一人。設色濃妙,而詞旨

多寓篇外,刻於撰語,渾於用意。中唐樂府,人稱張、王,視此

當有奴郎之隔耳!譚友夏云:「詩家變化,盛唐已極。後又

欲別出頭地,自不得無東野、長吉一派。」(毛馳黃《詩辯坻》)

昔人謂詩能窮人,或謂非止窮人,有時而殺人。蓋雕琢肝腸,

已乖衛生之術;嘲弄萬象,亦豈造物之所樂哉?唐李賀、本朝邢

居實之不壽,殆以此也。(周益公《平園續稿》)

李賀《雁門太守行》首句云:「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

金鱗開。」《摭言》謂賀以詩卷謁韓退之,韓暑臥方倦,欲使閽

人辭之。開其詩卷,首乃《雁門太守行》,讀而奇之,乃束帶出

見。宋王介甫云:「此兒誤矣!方黑雲壓城時,豈有向日之甲光

也?」或問此詩韓、王二公去取不同,誰是?予曰:「宋老頭巾

不知詩。凡兵圍城,必有怪雲變氣。昔人賦鴻門,有『東龍白日

西龍雨』之句,解此意矣。予在滇,值安鳳之變,居圍城中,見

日暈兩重,黑雲如蛟在其側。始信賀之詩善狀物也。」(楊慎)

王直方《詩話》云:「李賀《高軒過》詩中有:『筆補造化

天無功』之句,予每為之擊節,此詩人所以多窮也」。

(《漁隱叢話》)

唐朝 詩人 李賀 簡介

唐朝 詩人 李賀的簡介 補充[1]

李賀(790~816) ,中國唐代詩人。字長吉。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祖籍隴西,自稱「隴西長吉」。家居福昌昌谷,後世因稱他為李昌谷。李賀為唐宗室鄭王李亮的後裔,但家已沒落。他「細瘦通眉,長指爪」,童年即能詞章,15、16歲時,已以工樂府詩與先輩李益齊名。元和三、四年間(808~809),韓愈在洛陽,李賀往謁。據說,韓愈與皇甫湜曾一同回訪,賀寫了有名的《高軒過》詩。李賀父名晉肅,「晉」、「進」同音,與李賀爭名的人,就說他應避父諱不舉進士,韓愈作《諱辨》鼓勵李賀應試,無奈「闔扇未開逢猰犬,那知堅都相草草」,禮部官員昏庸草率,李賀雖應舉赴京、卻未能應試,遭饞落第。後來做了三年奉禮郎,鬱鬱不平。因仕途失意,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寫詩上。在京時,居崇義裡,與王參元、楊敬之、權璩、崔植等為密友,常偕同出遊,一小奴騎驢相隨,背一破錦囊。李賀得有詩句,即寫投囊中,歸家後足成完篇。母鄭夫人常說「是兒要當嘔出心乃已爾」。後辭官歸昌谷,又至潞州(今山西長治)依張徹一個時期。一生體弱多病,27歲逝世。死前曾以詩分為四編,授其友沈子明。死後15年,沈子明囑杜牧寫了序。人們出於對李賀的懷念,傳說李賀臨死時,見天帝派緋衣使者相召到天上白玉樓作記文;又傳其母一夕夢見李賀,說他正為天帝作白瑤宮記文(李商隱《李賀小傳》及張讀《宣室志》)。昭宗時,韋莊上奏請追賜李賀進士及第,贈補闕、拾遺官職。但因宮廷發生事變,所奏被擱置。 李賀曾自編其集。有《李賀詩歌集注》。生平見李商隱《李賀小傳》,新、舊《唐書》本傳,《宣室志》,《幽閒鼓吹》,《摭言》。

李賀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又是中唐到晚唐詩風轉變期的一個代表者。他所寫的詩大多是慨歎生不逢時和內心苦悶,抒發對理想、抱負的追求;對當時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和人民所受的殘酷剝削都有所反映。他喜歡在神話故事、鬼魅世界裡馳騁,以其大膽、詭異的想像力,構造出波譎雲詭、迷離惝恍的藝術境界,抒發好景不長、時光易逝的感傷情緒,《文獻通考》中說:「宋景文諸公在館,嘗評唐人詩云:『太白仙才,長吉鬼才。』」《歲寒堂詩話》中說:「李賀有太白之語,而無太白之才。」

【詩詞特色】

李賀詩受楚辭、古樂府、齊梁宮體、李杜、韓愈等多方面影響,經自己熔鑄、苦吟,形成非常獨特的風格。李詩最大的特色,就是想像豐富奇特、語言瑰麗奇峭。長吉上訪天河、游月宮;下論古今、探鬼魅,他的想像神奇瑰麗、旖旎絢爛。長吉刻意錘煉語言,造語奇雋,凝練峭拔,色彩濃麗。他的筆下有許多精警、奇峭而有獨創性的語言。如「羲和敲日玻璃聲」(《秦王飲酒》)、「銀浦流雲學水聲」(《天上謠》)、「玉輪軋露濕團光」(《夢天》)等匪夷所思的奇語,比比皆是。可以說,尚「奇」是長吉所處的時代、特別是他的良師益友韓愈所代表的韓孟詩派共同的追求。他也有不少明快易懂的作品,如《勉愛行》、《感諷五首》其一、《京城》、《嘲少年》等。

長吉詩的另一大特點就是較多地寫古體詩、寫樂府,很少寫當時流行的近體詩,現存詩作無一首七律。李賀在樂府詩的繼承和創新方面作出了傑出貢獻,借古寓今,或諷或歎,靈活多變,渙然有新意。在同時代的「元白」、「張(籍)、王(建)」兩派樂府外,別開境界,獨樹一幟。他特別擅長短篇,如《天上謠》、《夢天》、《帝子歌》等,是後人稱為「長吉體」的代表作。在唐代,李商隱、溫庭筠的古詩,就是走李賀所開闢的道路。宋人賀鑄、周邦彥、劉克莊、璋三勘、文天祥,元人薩都剌、楊維楨,明人湯顯祖,清人曹雪芹、黎簡、姚燮,都受到李賀詩的影響。

杜牧(《李長吉歌詩敘》)贊之為「騷之苗裔。」王夫之(《唐詩評選》)說:「長吉於諷刺,直以聲情動今古」,「真與供奉(李白)為敵。」毛先舒《詩辨坻》說:「大歷以後,解樂府遺法者,惟李賀一人。設色濃妙,而詞旨多寓篇外。刻於撰語,渾於用意。」薛雪(《一瓢詩話》)認為:「唐人樂府,首推李、杜,而李奉禮、溫助教(即溫庭筠),尤益另炷瓣香。」沈德潛(《唐詩別裁集》):「依約楚辭,而意取幽奧,辭取環奇。」高柄稱他為「天縱奇才」(《唐詩品彙》);姚文燮以為他「力挽頹風」(《昌谷集注凡例》);黎簡甚至說:「論長吉每道是鬼才,而其為仙語,乃李白所不及」。魯迅先生同情李賀的不幸,且「年輕時較愛讀唐朝李賀的詩」,在他手書古人的詩文中,李賀是最多的一位。毛澤東主席與陳毅元帥探討詩詞時也曾說:「李賀的詩很值得一讀,不知你有興趣否?」(《致陳毅》)

毋庸諱言,李賀的詩也有不少缺點。一方面由於過分雕琢求奇,有的作品語意晦澀、堆砌詞藻,藝術形象欠完整,情思脈絡欠連貫。杜牧含蓄地說:「賀能探尋前事,所以深歎恨古今未嘗道者,如《金銅仙人辭漢歌》、《還自會稽歌》,求取情狀,離絕遠去筆墨畦逕間,亦殊不能知之。」錢鍾書評曰:「長吉穿幽入仄,慘淡經營,都在修辭設色,舉凡謀篇命意,均落第二義。」[2]《談藝錄》另一方面由於李賀仕進無路,體弱多病,儘管是一個青年詩人,術特色李賀的詩想像力豐富,意境詭異華麗,常用些險韻奇字,作品中出現的「死」字達20多個﹐「老」字達50多個,風格同唐朝其他詩人迥然不同。他的詩作內容有一部分承襲了屈原《楚辭》中《山鬼》,《國殤》等篇的傳統,如《神弦曲》、《雁門太守行》、《金銅仙人辭漢歌》等。另一部分則很有現實主義風格,如《老夫采玉歌》,反映了貧民生活的艱苦。同時他的詩中也流露出對好景不常、時光易逝的感傷情緒。貶李者說是「牛鬼蛇神太甚」(張表臣《珊瑚鉤詩話》),甚至認為是「詩之妖」(潘德輿《養一齋詩話》)。 王世貞用一個「過」字來簡要概括長吉詩,還是很有道理的。

【重要箋注】

1.杜牧《李長吉歌詩敘》

2.李商隱 《李長吉小傳》

3.《新唐書 文藝志》(其中記載李賀詩集有五卷本,較之「小李杜」的記載多出了一卷,為外卷)

4.北宋五卷本《李賀歌詩編》

5.南宋本《李長吉文集》

(主要有鮑欽止本、宣城本、京師本、會稽姚氏本等五種刻本,其中,前三本都是四卷二百一十九首,而後兩本除有四卷本的二百一十九首以外,還多出了一個外集)

6. 南宋 吳正子《李長吉詩箋注》(這是現存的李賀詩歌的最早註釋本,其中的內容有題解、校勘、註釋、箋疏四個部分,吳氏還詳細論證了鮑欽止本、宣城本、京師本、會稽姚氏本等五種刻本的流變與特點)

7.《四庫全書》中將劉辰翁評與吳正子評合為一本,題名為《箋注評點李長吉歌詩》,四庫館臣評此二書為:「正子此注,但略疏典故所出,而不一一穿鑿其說,猶勝諸家之淆亂。辰翁論詩以幽雋為宗,逗後來竟陵弊體。所評杜詩,每捨其大而求其細。王士禛顧極稱之。好惡之偏,殆不可解。惟評賀詩,其宗派見解,乃頗相近,故所得較多。」

8.明代 徐渭 董懋策 評注的《唐李長吉詩集》

9.明代 曾益 註釋的《昌谷集》

10.明代 餘光解 《昌谷詩集》

11.明代 黃淳耀 評注的《李長吉集》

12.明清之際 由姚佺箋注,邱象升等六人辨注、孫之蔚等七人評注的《李長吉昌谷集句解定本》

13.清代 姚文燮 注《昌谷集注》

14.清代 劉嗣奇 輯評之《李長吉詩刪注》

15.清代 李汝棟 選注《昌谷集注》

16.清代 王琦 箋注之《李長吉詩匯解》(此作為李賀詩歌評點集大成者,分為校注、匯解兩大部分,錄詩分卷,均依吳正子的注本。明清以來成就最高,流傳最廣。四卷並外集共收詩二百四十一首,又從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中收錄《靜女春曙曲》和《少年樂》,故而凡二百四十三首,為李賀集各種舊注本中存詩最多者)

17.清代 吳汝綸 評注之《李長吉詩評注》

18.清代 方世舉 批點之《李長吉詩集批注》(方世舉的評點也值得一讀,所評點的長吉詩,過尋於姚佺等人箋注《李長吉昌谷集句解定本》,凡評詩一百九十首,有總批數則,批語中特以「以長吉之近律者與律同為標明」)

19.清代 黎簡 評點黃淳耀評本之《李長吉集》

20.清代 陳本禮 注《協律鉤玄》

21.清代 李裕 辯注《昌谷集辯注》

22.葉蔥奇 疏注之《李賀詩集》(此作十分重要,與南宋吳正子的《李長吉詩箋注》,清代王琦的《李長吉詩匯解》為三座里程碑)

23.李衍 箋注之《李賀詩校箋證異》

24.劉斯翰 選注之《李賀詩選》

25.吳企明、尤振中先析之《李賀詩選析》

26.楊抱樸 《詩鬼之詩》

27.傅經順 主編之《李賀詩歌賞析集》

28.朱自清《李賀年譜》及《補記》

【傳世精品】

《高軒過》

《夢天》

《雁門太守行》

《致酒行》

《李憑箜篌引》

《金銅仙人辭漢歌並序》

《秦王飲酒》

《老夫采玉歌》

《野歌》

《苦晝短》

《馬詩二十三首》

《仁和裡雜敘皇甫湜》

《感諷五首》

《楊生青花紫石硯歌》

《羅浮山人與葛篇》

《天上謠》

《浩歌》

《秋來》

《蘇小小墓》

唐朝 詩人 李賀 介紹

唐朝 詩人 李賀的介紹 補充[2]

李長吉歌詩敘

杜牧

太和五年十月中,半夜時,捨外有疾呼傳緘書者,牧曰:

「必有異,亟取火來1及發之,果集賢學士沈公子明書一通,

曰:「我亡友李賀,元和中,義愛甚厚,日夕相與起居飲食。賀

且死,嘗授我平生所著歌詩,離為四編,凡二百三十三首。數年

來東西南北,良為已失去;今夕醉解,不復得寐,即閱理篋帙,

忽得賀詩前所授我者。思理往事,凡與賀話言嬉游,一處所,一

物候,一日一夕,一觴一飯,顯顯然無有忘棄者,不覺出涕。賀

復無家室子弟,得以給養恤問。嘗恨想其人詠味其言止矣!子厚

於我,與我為賀序,盡道其所來由,亦少解我意。」牧其夕不果

以書道不可,明日就公謝,且曰:「世謂賀才絕出於前。」讓居

數日,牧深惟公曰:「公於詩為深妙奇博,且復盡知賀之得失短

長。今實敘賀不讓,必不能當公意,如何?」復就謝,極道所不

敢敘賀。公曰:「子固若是,是當慢我。」牧因不敢復辭,勉為

賀敘,終甚慚。

賀,唐皇諸孫,字長吉。元和中,韓吏部亦頗道其歌詩。雲

煙綿聯,不足為其態也;水之迢迢,不足為其情也;春之盎盎,

不足為其和也;秋之明潔,不足為其格也;風檣陣馬,不足為其

勇也;瓦棺篆鼎,不足為其古也;時花美女,不足為其色也;荒

國(多)殿,梗莽邱壟,不足為其怨恨悲愁也;鯨(口去)鰲擲,

牛鬼蛇神,不足為其虛荒誕幻也。蓋騷之苗裔,理雖不及,辭或

過之。騷有感怨刺懟,言及君臣理亂,時有以激發人意。乃賀所

為,得無有是?賀能探尋前事,所以深歎恨古今未嘗經道者,如

金銅仙人辭漢歌、補梁庾肩吾宮體謠。求取情狀,離絕遠去筆墨

畦逕間,亦殊不能知之。賀生二十七年死矣!世皆曰:使賀且未

死,少加以理,奴僕命騷可也。賀死後凡十有五年,京兆杜牧為

其敘。

李長吉小傳

李商隱

京兆杜牧為李長吉集敘,狀長吉之奇甚盡,世傳之。長吉姊

嫁王氏者,語長吉之事尤備。長吉細瘦,通眉,長指爪。能苦吟

疾書,最先為昌黎韓愈所知。所與游者,王參元、楊敬之、權璩、

崔植輩為密。每旦日出與諸公游,未嘗得題然後為詩,如他人思

量牽合以及程限為意。恆從小奚奴,騎距驢,背一古破錦囊,遇

有所得,即書投囊中。及暮歸,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見所書多,

輒曰:「是兒要當嘔出心乃已爾1上燈,與食,長吉從婢取書,

研墨疊紙足成之,投他囊中。非大醉及弔喪日率如此,過亦不復

剩王、楊輩時復來探取寫去。長吉往往獨騎往還京、洛,所至

或時有著,隨棄之,故沈子明家所餘四卷而已。長吉將死時,忽

晝見一緋衣人,駕赤虯,持一板書若太古篆或霹靂石文者,云:

「當召長吉。」長吉了不能讀,(焱欠)下榻叩頭,言阿(上彌下

女)老且病,賀不願去。緋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樓,立召君為

記。天上差樂,不苦也1長吉獨泣,邊人盡見之。少之,長吉

氣絕。常所居窗中,(火孛)(火孛)有煙氣,聞行車(口彗)管之聲。

太夫人急止人哭,待之如炊五斗黍許時,長吉竟死。王氏姊非能

造作謂長吉者,實所見如此。嗚呼!天蒼蒼而高也,上果有帝耶?

帝果有苑圃宮室觀閣之玩耶?苟信然,則天之高邈,帝之尊嚴,

亦宜有人物文采愈此世者,何獨眷眷於長吉而使其不壽耶?噫!

又豈世所謂才而奇者,不獨地上少,即天上亦不多耶?長吉生時

二十七年,位不過奉禮太常,時人亦多排擯毀斥之。又豈才而奇

者,帝獨重之,而人反不重耶?又豈人見會勝帝耶?

書李賀小傳後

陸龜蒙

玉溪生傳李賀云:長吉常時旦日出遊,從小奚奴,騎距驢,

背一古破錦囊,遇有所得,即書投囊中。暮歸,足成其文。余為

兒時,在溧陽聞白頭書佐言:孟東野,貞元中以前秀才,家貧,

受溧陽尉。溧陽昔為平陵,縣南五里有投金瀨,瀨南八里許道東

有故平陵,城周千餘步,基址陂陀,裁高三四尺。而草木勢甚盛,

率多大櫟,合數十抱,(聚)條蒙翳,如塢如洞。地窪下,積水

沮洳,深處可活魚鱉輩。大抵幽邃岑寂,氣候古澹可喜,除裡民

樵罩外無入者。東野得之忘歸,或比日,或間日,乘驢領小吏經

(暮下土換馬)投金渚一往。至,得蔭大櫟,隱巖(條),坐於積

水之旁,吟到日西還,爾後袞袞去,曹務多弛廢。今禿躁卞急,

不佳東野之為,立白王府,請以假尉代東野,分其俸以給之。東

野竟以窮去。吾聞淫畋漁者,謂之暴天物。天物既不可暴,又可

抉摘刻削,露其情狀乎?使自萌卵至於槁死,不能隱伏,天能不

致罰耶?長吉夭,東野窮,玉溪生官不掛朝籍而死,正坐是哉!

正坐是哉!

事記二則

李賀字長吉,系出鄭王后。七歲能辭章,韓愈、皇甫(是)

始聞未信,過其家,使賀賦詩,援筆輒就如素構,自目曰高軒過,

二人大驚,自是有名。為人纖瘦,通眉,長指爪,能疾書。每旦

日出,騎弱馬,從小奚奴,背古錦囊,遇所得,書投囊中。未始

先立題然後為詩,如他人牽合課程者。及暮歸,足成之。非大醉

、弔喪日率如此,過亦不甚剩母使婢探囊中,見所書多,即怒

曰:「是兒要嘔出心乃已耳1以父名晉肅,不肯舉進士,愈為

作諱辯,然卒亦不就舉。辭尚奇詭,所得皆警邁,絕去翰墨畦逕,

當時無能效者。樂府數十篇,雲韶諸工皆合之絃管。為協律郎,

卒年二十七。與游者權璩、楊敬之、王恭元,每撰著,時為所取

去。賀亦早逝,故其詩歌世傳者鮮焉。(《新唐書》)

其母夫人鄭氏念其子深,及賀卒,夫人哀不自解。一夕,夢

賀來,如平生時,白夫人曰:「某幸得為夫人子,而夫人念某且

深,故從小奉親命,能詩書為文章。所以然者,非止求一位而自

飾也,且欲大門族,上報夫人恩。豈期一日死,不得奉晨夕之養,

得非天哉!然某雖死,非死也,乃上帝命。」夫人訊其事,賀曰:

「上帝神仙之居也,近者遷都於月圃,構新宮名曰白瑤。以某榮

於辭,故召某與文士數輩共為新宮記;帝又作凝虛殿,使某輩纂

樂章。今為神仙中人甚樂,願夫人無以為念。」既而告去。夫人

寤,甚異其夢,自是哀少解。(《太平廣記》)

詩評八則

宋景文諸公在館,嘗評唐人詩云:「太白仙才,長吉鬼才。」

(《文獻通考》)

「太白仙才,長吉鬼才」,然仙詩、鬼詩皆不堪多見,多見

則仙亦使人不敬,鬼亦使人不驚。(嚴羽)

李賀有太白之語,而無太白之才。太白以意為主,而失於少

文;賀以詞為主,而失於少理。(《歲寒堂詩話》)

李長吉、玉川子詩皆出於《離騷》,未可以立談判也。

(《漁隱叢話》)

大歷以後,解樂府遺法者,惟李賀一人。設色濃妙,而詞旨

多寓篇外,刻於撰語,渾於用意。中唐樂府,人稱張、王,視此

當有奴郎之隔耳!譚友夏云:「詩家變化,盛唐已極。後又

欲別出頭地,自不得無東野、長吉一派。」(毛馳黃《詩辯坻》)

昔人謂詩能窮人,或謂非止窮人,有時而殺人。蓋雕琢肝腸,

已乖衛生之術;嘲弄萬象,亦豈造物之所樂哉?唐李賀、本朝邢

居實之不壽,殆以此也。(周益公《平園續稿》)

李賀《雁門太守行》首句云:「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

金鱗開。」《摭言》謂賀以詩卷謁韓退之,韓暑臥方倦,欲使閽

人辭之。開其詩卷,首乃《雁門太守行》,讀而奇之,乃束帶出

見。宋王介甫云:「此兒誤矣!方黑雲壓城時,豈有向日之甲光

也?」或問此詩韓、王二公去取不同,誰是?予曰:「宋老頭巾

不知詩。凡兵圍城,必有怪雲變氣。昔人賦鴻門,有『東龍白日

西龍雨』之句,解此意矣。予在滇,值安鳳之變,居圍城中,見

日暈兩重,黑雲如蛟在其側。始信賀之詩善狀物也。」(楊慎)

王直方《詩話》云:「李賀《高軒過》詩中有:『筆補造化

天無功』之句,予每為之擊節,此詩人所以多窮也」。

(《漁隱叢話》)

關於李賀

唐朝 詩人 李賀的代表作 有哪些?

唐朝 詩人 李賀的代表作 包括:

《詠懷二首 其二》《白虎行》《相和歌辭·江南曲》《南園》《感諷六首》《梁公子》《崑崙使者》《龍夜吟》《馬》《河南府試十二月樂詞·八月》。

李賀是哪個朝代的人?

李賀 是 唐朝 詩人。

李賀的詩有哪些
詩詞大全
經典詩集
詩集大全
各個朝代的詩
課本古詩詩辭
黃歷查詢
日曆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