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
【原文】
湖海倦遊客,江漢有歸舟。西風千里,送我今夜岳陽樓。日落君山雲氣,春到沅湘草木,遠思渺難收。徙倚欄杆久,缺月掛簾鉤。雄三楚,吞七澤,隘九州。人間好處,何處更似此樓頭。欲吊沈累無所,但有漁兒樵子,哀此寫離憂。回首叫虞舜,杜若滿芳洲。
《水調歌頭》註釋
【註釋】:
張孝祥平生多次經過岳陽樓,本詞作於哪次?需略作些說明。據詞中的行向與時節,此首應作於乾道五年(1169)三月下旬。是年,孝祥請祠侍親獲准後,離開荊州(今湖北江陵),乘舟沿江東歸。當時曾寫《喜歸作》詩:「湖海扁舟去,江淮到處家。」歸途中,阻風石首,滯留三日。同行諸公都填了詞,他亦用其韻作《浣溪沙》詞,有「擬看岳陽樓上月,不禁石首岸頭風」云云。這些都與本詞的內容相吻合。
詞的開頭「湖海」二句,從自身落筆。橫空而起,抒發詞人湖海飄泊和懷才不遇的感慨,倦游,指仕宦不得意而思歸隱。他曾在《請說歸休好》詩中吐露過脫離官場的複雜心情:「請說歸休好,從今自在閒。」又說 :「田間四時景,何處不開顏?」這種宦海浮沉而今欲歸休的感受,貫穿全篇,使這首境界闊大、宏麗的詞作中帶上沉鬱的格調 。「西風千里,送我今夜岳陽樓 。」承上意寫經過長途的江面飄蕩,終於來到了遊覽勝地岳陽樓上。「日落 」三句,詞人縱筆直寫登樓遠眺的景色:蔚藍的天空,萬里無雲,夕陽斜照在廣闊的洞庭湖面上,波光粼粼;沅水、湘水相匯處的兩岸草木,呈現出一片蔥綠的春色,再看那湖中君山的暮靄雲霧,四周縈繞。這些自然景色,引起詞人內心的深長感觸,思緒翻騰,頗難平靜 。「徒倚欄干久」二句,從傍晚到月夜的時空轉換,更深一層地刻畫詞人倚欄凝思的種種意緒,而含蓄的筆墨又為下片直抒胸臆積蓄了情勢。
換頭「雄三楚」三句,承接上意而掉轉筆鋒,描繪岳陽樓的雄偉氣勢,跌宕飛動。「三楚」,戰國時期楚國的地域廣闊,有西楚、東楚、南楚之稱,後泛指長江中游今湖南一帶地方 。「七澤」是泛指楚地的一些湖澤。「隘九州」是說居國內險要之處。「人間」二句概括登岳陽樓而觸發起古往今來人間悲喜的無窮感歎,又有它獨具的地方色彩。「欲吊沉累無所」三句,進一層抒發憑弔屈原的深切情意。愛國詩人屈原執著追求「舉賢才而授能」的進步政治理想,遭到楚國腐朽的貴族統治集團的仇恨與迫害,長期流放,後自沉於汨羅江 。「沉累」,指屈原沉湘,亦曰「湘累」。無罪被迫而死曰「 累」。作者對屈原身處濁世而堅貞不屈的鬥爭精神,有著心心相印的關係。他欲吊屈原而不知其處所,但登山臨水,有漁兒樵子,與同哀屈原而訴其「 離憂」之情。《史記·屈原列傳》雲 :「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 ,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故憂愁幽思而作《 離騷》。離騷者,猶離憂也 。」詞中「 離憂」二字,包含有如許內容。
作者想到自己此次隱退猶如貶官外放,也將漁樵於江中沙洲之上,內心充塞著無限辛酸悲苦。寫離憂,正是抒寫這種鬱結心中的不平情緒,結筆全用杜甫《同諸公登慈恩寺塔》「回首叫虞舜」句和《離騷》辭語,抒發滿腹的牢愁憂憤和淒涼之怨。以景結情,韻致有餘。
這首詞寫途中登臨的感受,語悲切。上片寫登樓所見之景象,下片抒發弔古傷今的情懷。弔古是明寫,傷感則見於言外。作者不是空泛地抒寫古今人事興衰的感慨,而是從眼前「日落君山」的景物鋪寫,聯想到屈原的政治遭遇和潔身自好的高貴品質,勾引起敬吊之情 。「哀此寫離憂」,表現出作者懷才見棄的幽怨,給讀者以強烈的藝術感染。
問宋朝 古詩 水調歌頭 的作者是誰?
答宋朝 古詩 水調歌頭 的作者是 張孝祥。
問古詩 水調歌頭 全詩共多少字?
答古詩 水調歌頭 全詩共95字。
問湖海倦遊客下一句是什麼?
答湖海倦遊客,江漢有歸舟
問詩句 湖海倦遊客,江漢有歸舟 出自哪首詩?
答湖海倦遊客,江漢有歸舟 出自 宋朝 的詩 《水調歌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