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衰更懶拙,生事不自謀《發秦州(乾元二年,自秦州赴同谷縣紀行)》杜甫

古詩詞查詢

請輸入詩辭關鍵詞:

查詢範圍:    

《發秦州(乾元二年,自秦州赴同谷縣紀行)》原文

發秦州(乾元二年,自秦州赴同谷縣紀行)

【原文】

我衰更懶拙,生事不自謀。無食問樂土,無衣思南州。

漢源十月交,天氣涼如秋。草木未黃落,況聞山水幽。

栗亭名更佳,下有良田疇。充腸多薯蕷,崖蜜亦易求。

密竹復冬筍,清池可方舟。雖傷旅寓遠,庶遂平生游。

此邦俯要衝,實恐人事稠。應接非本性,登臨未銷憂。

谿谷無異石,塞田始微收。豈復慰老夫,惘然難久留。

日色隱孤戍,烏啼滿城頭。中宵驅車去,飲馬寒塘流。

磊落星月高,蒼茫雲霧浮。大哉乾坤內,吾道長悠悠。

發秦州(乾元二年,自秦州赴同谷縣紀行)註釋

發秦州(乾元二年,自秦州赴同谷縣紀行)》註釋

原註:乾元二年,自秦州赴同谷縣紀行。

【鶴注】《九域志》:秦州,西南至成州二百六十五里。同谷,其附邑也。崔德符曰:詩題兩紀行:發秦州至鳳凰台,發同谷縣至成都。二十四首皆以紀行為先後,無復差舛。

我衰更懶拙,生事不自謀1。無食問樂土2,無衣思南州3。

(首敘啟行大意。)

1《北史》:馮偉不治生事。2《莊子》:「吾無糧,故無食。」師氏曰:同谷不經殘破,故雲樂土。《詩》:「樂土樂土,愛得我所。」3又:「無衣無褐,何以卒歲。」地誌:同谷,蜀北秦南,故曰南州。《楚辭》:「嘉南州之炎德。」

漢源十月交1,天氣如涼秋。草木未黃落2,況聞山水幽。栗亭名更嘉3,下有良田疇4。充腸多薯蕷5,崖蜜亦易求6。密竹復冬筍7,清他可方舟8。雖傷旅寓遠,庶遂平生游。

(此言同谷之當居。上四,記風景之暖,應上「無衣思南州。」中四,記物產之美,應上「無食同樂土。」冬筍,承物產。清池,承風景。公《秦州》詩,眷眷於東柯之勝,及《寄侄佐》詩,又歎羨其所居山水,然實未嘗往居焉。讀此章,知赴同谷時,蓋寓於栗亭也。)

1《杜臆》:成縣之東河,源出秦州南,又有南河,源出青渠堡南,俱入龍峽,注干嘉陵江。嘉陵水,即漢水。此詩漢源,當在龍峽。鮑注以0 漢源為縣名,非也。《唐書》:漢源縣屬成州。地誌:漢有二源,東源出武都氏道,西源出隴西西縣之.塚山,南入廣漢。此名漢源,蓋西漢也。《詩》:「十月之交。」2《月令》:「季秋之月,草木黃落。」3《九域志》:栗事,在成州東五十里,去秦州一百九十五里。《杜臆》:栗亭,乃魏時縣名。志云:即漢源別名也。4曹植詩:「良田無晚歲。」《孟子》:「易其田疇。」5梁元帝書:「適口充腸,無素弗獲。」《本草》:薯蕷,俗名山藥,補虛勞,充五臟,註:蜀道者尤良。陶隱居曰:薯蕷處處有之,掘取食之以充糧。《山海經》作藉輿,音與薯蕷同。6《圖經本草》:石蜜,即崖蜜,其蜂黑色,似■,作房於巖崖高峻處或石窟中。以長竿刺令蜜出取之,多者至三四石,味■,色綠,入藥勝於他蜜。黃希曰:崖蜜,成州多產,故貢蠟燭。李義山詩:「紅壁寂寥崖蜜盡,碧簾迢遞霧巢空。」唐人大抵稱蜜為崖蜜。7謝靈運詩:「密竹使徑迷。」8曹植詩:「清池激長流。」《西都賦》:「方舟並騖。」註:「方,並也。」

此邦俯要衝1,實恐人事稠。應接非本性2,登臨未銷憂3。谿谷無異石4,塞田始微收5。豈復慰老夫,惘然難久留6。

(此言秦州之當去。人事稠雜,則非風景之幽矣。塞田薄收,則無物產之饒矣)。

1《漢靈帝紀》:傅燮曰:「涼州,天上要衝,國家藩衛。」2《世說》:王子敬曰:「山川之美,使人應接不暇。」3張纘啟:「歸瞰戶矚,不異登臨。」《登樓賦》:「聊暇日以銷憂。」4宋玉《風賦》:「浸淫谿谷。」5谿谷皆石,則難耕。塞田帶沙,故薄收。6李陵詩:「行人難久留。」

日色隱孤戍1,烏啼滿城頭2。中宵驅車去3,飲馬寒塘流4。磊落星月高5,蒼茫雲霧浮6。大哉乾坤內,吾道長悠悠7。

(此敘臨發情景。日暮孤征,戴星侵霧,不勝中途寥落之感矣。《杜臆》:此詩難於作結。「大哉乾坤內,吾道長悠悠」,亦近亦遠,收得恰好,與「飄蕩雲天闊」同意。胡夏客曰:行役著此結語,何等氣象。此章,起段四句,次段十二句,下兩段各八句。)

1庾信詩:「野戍孤煙起。」2王筠詩:「棲烏城上喧。」3古詩:「驅車策駑馬。」4又:「飲馬長城窟。」何遜詩:「露濕寒塘草。」5古詩:「兩頭纖纖月初生,磊磊落落向曙墾。」6庾信詩:「蒼茫雲貌愁。」7《家語》:孔子曰:「吾道其南矣。」漢王褒《九懷》:「彌遠路兮悠悠。」錢謙益曰:《寰宇記》:同谷縣有栗亭鎮,鹹通中,刺史趙鴻刻石同谷曰:工部題栗亭十韻,不復見。鴻詩曰:「杜甫栗亭詩,詩人多在口。悠悠二甲子,題記今何有?」王嗣奭曰,無食二句,此公卜居本意,然時無地主,衣食從何得之?所以東柯、同谷,終非駐足之所也。

韓子蒼曰,子美《秦州紀行》諸詩,筆力變化,當與太史公諸贊方駕,學者宜常諷誦之。《朱文公語錄卜杜詩初年甚精細,晚年曠逸不可當,如《自秦州入蜀》諸詩,分明如畫,乃其少作也。張級曰:二公之論不同。大抵此詩變化精細,皆兼有之。但公時年四十八,故云「我衰更懶拙」,未可謂之少作。

-----------仇兆鰲 《杜詩詳注》-----------

發秦州(乾元二年,自秦州赴同谷縣紀行)》相關問答

唐朝 古詩 發秦州(乾元二年,自秦州赴同谷縣紀行) 的作者是誰?

唐朝 古詩 發秦州(乾元二年,自秦州赴同谷縣紀行) 的作者是 杜甫

古詩 發秦州(乾元二年,自秦州赴同谷縣紀行) 全詩共多少字?

古詩 發秦州(乾元二年,自秦州赴同谷縣紀行) 全詩共160字。

我衰更懶拙下一句是什麼?

我衰更懶拙,生事不自謀

詩句 我衰更懶拙,生事不自謀 出自哪首詩?

我衰更懶拙,生事不自謀 出自 唐朝 的詩 《發秦州(乾元二年,自秦州赴同谷縣紀行)》。

《發秦州(乾元二年,自秦州赴同谷縣紀行)》相關
關於《發秦州(乾元二年,自秦州赴同谷縣紀行)》
詩詞大全
經典詩集
詩集大全
各個朝代的詩
課本古詩詩辭
黃歷查詢
日曆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