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開頭的詩詞,三字開頭古詩詞,開頭字是三字的古詩,第1個字是三字的詩句

古詩詞開頭字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例如:想查詢字開頭的詩,請輸入漢字

查詢類型:    

年文會許追隨, 和遍南朝雜體詩。 未把彩毫還郭璞, 乞留殘錦與丘遲。 竹齋琴酒歡成夢, 水寺煙霞賞對誰。 今日秋風滿湘浦, 只應搔首詠瓊枝。
十六離宮, 樓台與天通。 閣道步行月, 美人愁煙空。 恩疏寵不及, 桃李傷春風。 淫樂意何極, 金輿向回中。 萬乘出黃道, 千旗揚彩虹。 前軍細柳北, 後騎甘泉東。 豈問渭川老, 寧邀襄野童。 秋暮瑤池宴, 歸來樂未窮。
日疾風吹浩蕩, 綠蕪未遍平沙。 約回殘影射明霞。 水光遙泛坐, 煙柳臥欹斜。 霜鬢不堪春點檢, 留連又見芳華。 一枝重插去年花。 此身江海夢, 何處定吾家。
島煙霞, 十洲風月, 四明古號仙鄉。 縈紆雉堞, 中涵一片湖光。 繞岸異卉奇芳。 跨虹橋、隱映垂楊。 玉樓珠閣, 冰簾捲起, 無限紅妝。 龍舟兩兩飛揚。 見飄翻繡旗, 歌雜笙簧。 清尊滿泛, 休辭飲到斜陽。 直須畫蠟熒煌。 況夜深、不阻城隍。 且拚沈醉, 歸途便教, 徹曉何妨。
年閒悶在餘杭, 曾為梅花醉幾場。 伍相廟邊繁似雪, 孤山園裡麗如妝。 蹋隨游騎心長惜, 折贈佳人手亦香。 賞自初開直至落, 歡因小飲便成狂。 薛劉相次埋新壟, 沈謝雙飛出故鄉。 歌伴酒徒零散盡, 唯殘頭白老蕭郎。
十日, 春歸日復暮。 惆悵問春風, 明朝應不住。 送春曲江上, 眷眷東西顧。 但見撲水花, 紛紛不知數。 人生似行客, 兩足無停步。 日日進前程, 前程幾多路。 兵刃與水火, 盡可違之去。 惟有老到來, 人間無避處。 感時良未已, 獨倚池南樹。 今日送春心, 心如別親故。
十年前此布衣, 鹿鳴西上虎符歸。 行時賓從過前寺, 到處松杉長舊圍。 野老競遮官道拜, 沙鷗遙避隼旟飛。 春風一宿琉璃地, 自有泉聲愜素機。
萬蓮經十春, 半生不蹋院門塵。
五半圓夜, 二七素秋天。 銀河耿耿, 中渡絳節會星軿。 寶鵲喜傳佳信, 丹鳳歡迎仙仗, 瑞彩映珠躔。 此意天長久, 不比在人間。 多情客, 捧香餌, 潔賓筵。 慇勤拜舞, 乞壽乞富乞團圓。 宜與人人願足, 更看家家歡洽, 喜氣滿江山。 今夕莫辭醉, 後會是來年。
十六里西川地, 圍繞城郭峨天橫。 一家人率一口甓, 版築才興城已成。 役夫登登無倦色, 饌飽觴酣方暫息。 不假神龜出指蹤, 盡憑心匠為籌畫。 畫閣團團真鐵甕, 堵闊巉巖齊石壁。 風吹四面旌旗動, 火焰相燒滿天赤。 散花樓晚掛殘虹, 濯錦秋江澄倒碧。 西川父老賀子孫, 從茲始是中華人。
十年來坐對山, 唯將無事化人間。 齋時往往聞鍾笑, 一食何如不食閒。
十六旬盈復缺, 百年堪喜又堪傷。 勸君莫惜登樓望, 雲放嬋娟不久長。
軍江口擁雙旌, 虎帳長開自教兵。 機鎖惡徒狂寇盡, 恩驅老將壯心生。 水門向晚茶商鬧, 橋市通宵酒客行。 秋日梁王池閣好, 新歌散入管弦聲。
年竭力向春闈, 塞斷浮華眾路岐。 盛選棟樑非昔日, 平均雨露及明時。 登龍舊美無邪徑, 折桂新榮盡直枝。 莫道只陪金馬貴, 相期更在鳳凰池。
山有瓊樹, 霜雪色逾新。 始自風塵交, 中結綢繆姻。 西掖方掌誥, 南宮復司春。 夕燕華池月, 朝奉玉階塵。 眾寶歸和氏, 吹噓多俊人。 群公共然諾, 聲問邁時倫。 孤鴻既高舉, 燕雀在荊榛。 翔集且不同, 豈不欲慇勤。 一旦遷南郡, 江湖渺無垠。 寵辱良未定, 君子豈緇磷。 寒暑已推斥, 別離生苦辛。 非將會面目, 書札何由申。
五五短長亭。 都只解、送人行。 天遠樹冥冥。 悵好夢、才成又驚。 夜堂歌罷, 小樓鍾斷, 歸路已聞鶯。 應是困ˍ騰。 問心緒、而今怎生。
日天氣新, 長安水邊多麗人。 態濃意遠淑且真, 肌理細膩骨肉勻。 繡羅衣裳照暮春, 蹙金孔雀銀麒麟。 頭上何所有? 翠微盍葉垂鬢唇。 背後何所見? 珠壓腰衱穩稱身。 就中雲幕椒房親, 賜名大國虢與秦。 紫駝之峰出翠釜, 水精之盤行素鱗。 犀箸厭飫久未下, 鸞刀縷切空紛綸。 黃門飛鞚不動塵, 御廚絡繹送八珍。 簫鼓哀吟感鬼神, 賓從雜遝實要津。 後來鞍馬何逡巡, 當軒下馬入錦茵。 楊花雪落覆白蘋, 青鳥飛去銜紅巾。 炙手可熱勢絕倫, 慎莫近前丞相嗔!
籬蓋馳道, 風烈一無取。 時見牧牛童, 嗔牛吃禾黍。
邊近日往來通, 儘是將軍鎮撫功。 兵統萬人為上將, 威加千里懾西戎。 清笳繞塞吹寒月, 紅旆當山肅曉風。 卻恨北荒沾雨露, 無因掃盡虜庭空。
月儘是頭白日, 與春老別更依依。 憑鶯為向楊花道, 絆惹春風莫放歸。
三字的釋義

漢字三的含義及解釋

三〈數〉

(指事。本義:數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義 [three]

三,天地人之道也。從三數。--《說文》

三,數名。--《廣韻》

二與一為三。--《莊子·齊物論》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老子》

王三賜命。--《易·師》。荀註:「三者陽德成也。」

結恨三泉。--《後漢書·袁紹傳》。註:「三者數之小終。」

有不速之客三人來。--《易·需》

紀之以三。--《國語·周語下》

狡兔有三窟,僅得免其死耳。--《戰國策》

又如:三叉(三歧的道路);三木(古時套在犯人頸、手、足上的刑具);三節(農曆二月一日中和節、三月三上巳節、九

三sān

⒈數目字:~個。~人行必有我師。

⒉多次:再~叮囑。~番五次。~思而行。~令五申。~復斯言。

⒊〔三甲〕〈古〉"殿試"中榜者(進士)的三個等級。宋朝太平興國八年將殿試的中榜者,分為三等即"三甲"。一甲,賜"進士及第";二甲,賜"進士出身";三甲,賜"同進士出身"。每甲各取有若干名,統稱進士。元、明、清,殿試的中榜者,一甲只取有三名,二甲、三甲則各取有若干名。一甲的第一名叫狀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

三san 1.多次;再三。

詩詞大全
經典詩集
詩集大全
各個朝代的詩
課本古詩詩辭
黃歷查詢
日曆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