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郭山光峭若煙,倚空樓殿白雲巔。
孤軒半出青松杪,顥氣疑游碧漢邊。
惜別擬留風外燕,傷秋因感雨中蟬。
人家掩映藏魚浦,島樹扶疏沒水天。
痛飲豈同蓮社客,狂歌聊許竹林賢。
忘形且盡尊前樂,休憶樓巖與濟川。
附火膚革燥,遠火寒慘慘。
坐臥置湯婆,稍覺兩足暖。
抓搔不停手,苛癢殊未減。
飲食固多忌,所幸能強飯。
客至不出迎,予非敢疏懶。
附熱啣泥不足言,爾來杖錫亦紛然。
不趨鑪炭趨寒谷,青白於中覺汝賢。
附麗高陰暑裡其,衰榮不主林神。
胡床想踞僧垣夜,卻愛香隨露滴身。
附巘憑崖豈易躋,無心應合與雲齊。
橫身勢欲填滄海,肯為行人惜馬蹄。
附口做生涯。休寫交加。憑他實語莫虛嘩。便是於身增福祿,贍己榮家。見似浪淘沙。苦勸深嗟。若還不使到廳衙。兩主休和歡又喜,公跨雲
附郭水連山,公餘獨往還。
疏煙魚艇遠,斜日寺樓閒。
繫馬芭蕉外,移舟菡萏間。
天涯逢此景,誰信自開顏。
附石菖蒲誰手種,形模姿色妙難如。
黃蜂變去惟窠在,綠玉抽來祗寸餘。
夜為露華離几案,曉添灶井向階除。
如何便得生秋意,更俗中間置小魚。
漢字附的含義
附
(形聲。從阜,付聲。從「阜」,表示與地形地勢的高低上下有關。本義:小土丘。《說文》:「附婁,小土山也。」)
沾著,附著 [adhere]
如塗塗附。--《詩·小雅·角弓》
是故塗不附。--《考工記·輪人》
丈人附耳謂先生曰:「有匕首否?」--馬中錫《中山狼傳》
又如:附纏(附著,糾纏住);附離(附著)
依傍;依附 [rely on;depend on]
附於諸侯,曰附庸。--《禮記·王制》
勝所以自附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義,為能急人之困。--《史記·魏公子列傳》
齊人勿附於秦。--宋·蘇洵《六國論》
又如:附勢;附籍天潢(依附皇室);附郭(近城的
附(附) fu
⒈外加,隨帶:~加。~件。~帶。
⒉靠近:~近。~耳之言。
⒊依從,從屬:依~。歸~。~庸。~屬。
⒋
【附和】在言行上盲目跟從別人:隨聲~和。
⒌
【附議】同意別人的提議或動議。
⒍
【附會】(也寫作"傅會")將沒有相關連的事拉在一起,將沒有某種意義的事物說成有某種意義:牽強~會。穿鑿~會。
────────────────—
附pǒu 1.見"附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