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段寒沙淺水,蕭蕭暮雨孤篷。香羅不共征衫遠,砧杵客愁中。別恨慵看楊柳,歸期暗數芙蓉。碧梧聲到紗窗曉,昨夜幾秋風。
段生方逾垣,洩柳方閉門。
二子豈獨善,蓋亦避世喧。
種粟在南野,種葵在東園。
日夕飯一盤,萬鍾何加焉。
周孔有遺書,學士有遺言。
吟詠荒園裡,聊以終歲年。¤
段韶谷剎千金鑄,彭樂丁公七寶裝。
虎子得來成底事,何如抱犢臥雲崗。
段氏推忠武,論兵特造微。
歷朝功並建,諸將令鹹依。
重位無矜色,高門有德輝。
當時動貴族,孰不仰家肥。
段家池館已灰煙,更說江家六百年。
但有小橋通綠水,不妨高閣看青天。
鍾山月到東城有,淮口潮來上閘邊。
兩行紅旗射西日,明朝漢使點樓船。
段公曾此讀群書,讀破應須萬卷餘。
家禮一傳為雜俎,稗官收拾附虞初。
段橋牽紙鷂,兒戲亦關心。
風快應難挽,雲高徑欲侵。
人誇無限力,身直不多金。
說與須知道,明朝不似今。
漢字段的含義
段
(形聲。從殳,耑聲。「殳」,是古代的一種兵器,這裡用作意符,表示與手持器械的動作有關。金文字形,會意,字形象手持物在山崖中敲棰石之形。本義:錘擊)
同本義 [forge]
段,椎物也…其藉以椎物之石曰碫。--《說文》
又如:段氏(鍛工。古代金工六種之一。主要從事農具製作)
分段;截斷 [cut off]
段,分段也。--《廣韻》
後人…以段為分段字,讀徒亂切。分段字自應作斷,蓋古今字之不同如此。--《說文》段玉裁注
古時在石上用棒打乾肉(並施加姜、桂皮等) [beat with a stick]。如:段脩(經捶搗並加姜桂的乾肉)
段
某些部門的基
段 duan
1長條東西分成的若幹部分;整體事物的一部分;距離的一部分:一~路、一~時間、幾~文章。
2工礦企業中的行政單位:機務~。
3姓。
【段落】文章的自然段。表示作者思路發展中的停頓和間歇,代表文章表達的一個步驟,具有換行的明顯標誌。分段的目的是使文章眉目清楚,層次分明,易於理解,還可以起到強調、轉折、過渡以及表達某種感情色彩的作用。
【段祺瑞】(1865-1936) 北洋皖系軍閥首領。原名啟瑞,字芝泉。安徽合肥人。1889年畢業於北洋武備學堂,後一直追隨袁世凱。袁死後,在日本帝國主義支持下,以國務總理名義把持北洋軍閥政府。1924年被張作霖和馮玉祥推為北京臨時政府執政。1926年,屠殺北京愛國群眾,造成。同年4月,被馮玉祥驅逐下台。1936年病死於上海。
【段位】圍棋棋手的等級。視棋力高低,敘定的位次。設初段至九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