黥布稱兵孰敢當,薛公三計為斟量。
上中良策知非用,南取長沙是死鄉。
黥面奴,花作骨,錦作腸,行年十四善文章。
君臣賦詩及妃後,黥奴代詩毫捷走。
狎臣奪爵知幾籌?黥奴兼才誇八斗。
桑陰既引武家郎,小崔更入中書堂。
春宮節愍痛至骨,一劍肯貸臨淄王?嗚呼,巨神秤,稱天下,黥奴手,那可把?誰向朱屠借鐵錘,錘殺司衡巨神者!
漢字黥的含義
黥
(會意。從黑,京聲。刻其面以墨窒之。字亦作「黥」。本義:古代一種肉刑,墨刑的異稱)
刺字 [tattoo;punishment of branding a criminal]
黥,墨刑在面也。--《說文》
放黥者馬竿人面也。--《書·刑德》
又如:黥首刖足(刻額染墨,截斷雙腳);黥布(英布,漢高祖的大將、功臣。因犯罪被黥面);黥首(漢代刑法之一。其法在罪人額上刻字染墨);黥面(在臉上刺字塗墨);黥徒(受黥刑的犯人。引申泛指囚徒,罪犯)
鐫刻 [carve]
聲明走百靈,結構黥幽谷。--清·魏源《白岳東崖》
黥 〈名〉
受過黥刑的人 [tattooed person]
自唐失其政,天下乘
黥(黥)qing
⒈〈古〉在犯人面額刺刻塗墨的酷刑,又叫"墨刑"。
⒉在人身上刺成帶顏色的花紋、圖形或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