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向蓬萊宮裡行,北軒闌檻最留情。孤高堪弄桓伊笛,
縹緲宜聞子晉笙。天接海門秋水色,煙籠隋苑暮鐘聲。
他年會著荷衣去,不向山僧說姓名。
曾入皇家大網羅,樊籠久困奈愁何。
長於禁苑隨花柳,無復郊原伴黍禾。
秋暮每驚歸夢遠,春深空送好音多。
主恩未遂啣環報,羽翮年來漸折磨。
曾與山公醉不歸,李園水竹尚依希
鈿車疾取春鶯唱,鐵笛潛驚宿鳥飛。
昔把蟹螯同酒盞,今持馬策叩城扉。
溪頭一片無情月,偏照愁人淚滿衣。
曾共君侯歷聘來。去年今日踏莓苔。旌揚宅裡疏疏磬。掛屩楓前草草杯。呼煮酒,摘青梅。今年官事莫徘徊。移家徑入藍田縣,急急船頭打鼓催。
曾送飛龍白日翔,未應中路許還鄉。
鶴歸仍有當年伴,松老知經幾度霜。
城下寶坊聊寄榻,朝中振鷺舊成行。
相逢出處何須問,五嶺清平十月涼。
曾跨江西使者鞍,直言才上便休官。
三茅得夢全清瘦,頭髮鬅鬙布銥懟?/p>
曾與徑山為小師,千年僧行眾人知。
夜深月色當禪處,齋後鐘聲到講時。
經雨綠苔侵古畫,過秋紅葉落新詩。
勸君莫厭江城客,雖在風塵別有期。
曾攜佳句使淮隅,離合差池二紀餘。
旋見豸冠三院貴,晚陪丹地一台居。
涪城又領銅魚契,錦裡先馳駟馬車。
況是論年俱老矣,送君因復動歸與。
曾憑水柵誓長江,報國全軀事不雙。
力屈已嗟關羽死,勢孤猶笑李陵降。
宿墳古劍龍腥匣,壞壁靈旗獸纏扛。
神理高高人意近,楮錢祈福暗塵窗。
曾與東山約。為鯈魚、從容分得,清泉一勺。堪笑高人讀書處,多少松窗竹閣。甚長被、遊人占卻。萬卷何言達時用,士方窮、早與人同樂。新種得,幾花藥。山頭怪石蹲秋鶚。俯人間、塵埃野馬,孤撐高攫。拄杖危亭扶未到,已覺雲生兩腳。更換卻、朝來毛髮。此地千年曾物化,莫呼猿、且自多招鶴。吾亦有,一丘壑。
曾向名山識異人,心如木石氣如春。
坐禪霜葉秋埋膝,行道天花日繞身。
有缽相傳元是幻,無錐可著本非貧。
惟余潭底中秋月,對寫龍峰面目真。
曾侍鵷行步赤墀,入山正為怕人知。
自慚不直百金伎,空有囊中藥不龜。
曾佐徐陵向北遊,剖陳疑事動名流。
卻歸掌選清何甚,一匹花綀不肯收。
曾歌出塞愁,又遣使西州。
去國星辰動,還家歲月流。
褒斜新路晚,鄠杜故園秋。
歸對延和殿,從容問講求。
曾上青泥蜀道難,架空成路入雲寒。
如何卻向巴東去,三十六盤天外盤。
曾見春箋小韻清,曲中傳道最多情。
西江大有多情客,不得江東一步行。
曾趁東風看幾巡,冒霜開喚滿城人。
殘脂剩粉憐猶在,欲向彌陀借小春。
曾同山友過江湄,何處清游晚未歸。
沽酒□羊來好語,開籠放鶴在何時。
雲方卷葉收春雨,柳未吹花點客衣。
京洛相逢宜少駐,東風杖屨好追隨。
曾向長干寺裡來,高情逸興愧君才。
夜壇得句驚山鬼,秋壁穿雲破徑苔。
明月聽簫緱氏嶺,芳春對雨越王台。
重來往事如流水,笑指山桃五度開。
曾聽道公語,先師愛此梅。
但知傅說老,不記若年栽。
半樹枯仍發,疏花晚自開。
方兄頭又白,常喜故人來。
漢字曾的含義
曾
(形聲。從八,從曰。本義未明。副詞。用來加強語氣)
過去發生過--表示有過某些行為或情況 [once]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唐·白居易《憶江南》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宋·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又如:曾不(不曾);幾年前我曾見過他一面;我曾去過杜坪鄉
已經 [already]--表示動作行為已經進行。如:似曾相識
竟,竟然;尚 [go so far as to;unexpectedly;actually;still;yet]
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列子·湯問》
曾
通「層」。重疊 [overlapped]
有虞之王,燒曾藪,斬
曾 ceng曾經(表示從前有過某種行為或情況):他~來過。又見zēng。
────────────────—
曾zēng
⒈重,指中間隔著兩代的親屬:~祖。~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