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敕管桃源,其如骨未仙。
年荒醉者少,官小野人憐。
臘雪梅花在。溪春草夢圓。
新正有忙事,未訪洞霄泉。
拜昭文相辟翹材,封冠軍侯築將台。
得以先生新主判,兩為玉帝管蓬萊。
拜官將近親,不畏千里險。
泝流上贛水,石亂波驚颭。
舟人素已諳,曲折就回閃。
豈虞失便利,倚慣憂亦掩。
昔余從平流,悸夢尚成魘。
今逢子方去,青{左右乍}絲新染。
沙頭有堠吏,惴立板方斂。
鴻雁正來翔,競看朱服儼。
拜命辭台席,扶親道更光。
風流在東閣,優逸是南陽。
治篋排宸翰,行衣帶御香。
褲襦編戶暖,扇枕板輿涼。
鈴閣留僧飯,書齋著道裝。
遺蹤尋耿鄧,善政法龔黃。
潭淨秋收菊,郊平曉坐棠。
未應淹郡國,即是復巖廊。
一息同鵬鳥,重來浴鳳皇。
貳卿三十八,羞殺老馮唐。
拜辭初下九天來,乞得斑衣學老萊。
六月火雲烘去艇,三山風露隔飛埃。
多情送我詩盈軸,何意辭君酒一杯。
後夜相思江雨黑,短檠寒焰錦囊開。
拜掃無過骨肉親,一年唯此兩三辰。
塚頭莫種有花樹,春色不關泉下人。
拜首直城陰,樽開意不任。梅仙歸劇縣,阮巷奏離琴。
春草吳門綠,秋濤浙水深。十年曾旅寓,應愜宦游心。
拜官江上客,乘馬不乘船。
獨畏蛟龍浪,將歸風雨天。
葛花侵野徑,源水入腴田。
君住巴丘下,西山道路連。
拜新月,拜月出堂前,暗魄深籠桂,虛弓未引弦。
拜新月,拜月妝樓上,鸞鏡未安台,蛾眉已相向。
拜新月,拜月不勝情,庭前風露清,月臨人自老,
望月更長生。東家阿母亦拜月,一拜一悲聲斷絕。
昔年拜月逞容儀,如今拜月雙淚垂。回看眾女拜新月,
卻憶紅閨年少時。
拜墓標唐令,褒親漏漢恩。
永懷淒欲寄,忠訓藹如存。
宰樹錦城陌,農疇穎曲村。
異時裁敘傳,容或記皋門。
拜慶承天寵,朝來辭漢宮。玉杯分湛露,金勒借追風。
古驛秋山下,平蕪暮雨中。翩翩魏公子,人看渡關東。
拜賜明時散吏名,頭銜字字敵冰清。
讀書有味聊忘老,賦祿無多亦代耕。
笠澤蓴鱸秋向晚,緱山笙鶴月微明。
人間樂事今真得,莫恨摧頹白髮生。
拜新月,拜月顧月圓。
新月有圓詩,人別何時見。
拜況於郊,皇哉唐哉。
熙事休成,六騑鼎來。
天間以決,地垠以開。
隕祉發祥,如登春台。
拜疏歸田學老農,天高未肯聽衰翁。
逸民且舉邵康節,有子並稱程大中。
給札說書皆御墨,教忠錫爵勵群工。
老臣只代臣頤請,頤不祈恩何自通。
拜伏庭前又一番,天書雖捧未容看。
南陽久作蟠龍臥,應為蒼生起謝安。
拜陵初罷雪雲晴,使者南還荷聖靈。
馬上頓更新舊歷,風前重數短長亭。
逢人問俗諳傖語,到處尋源驗水經。
卻憶長干橋畔柳,歸時應待眼青青。
拜賜匆匆早上朝,公卿前列盡金貂。
日留愛景明雙闕,春逐恩輝下九霄。
靈沼輕澌猶覆水,上林微綠已縈條。
自慚羽翮非鸞鳳,亦預彤庭舞舜韶。
拜郎登省闥,奉使馳車乘。遙瞻使者星,便是郎官應。
台妙時相許,皇華德彌稱。二陝聽風謠,三秦望形勝。
此中暌益友,是日多詩興。寒盡歲陰催,春歸物華證。
拜官門外發輝光,宿衛陰符注幾行。
行處近天龍尾滑,獵時陪帝馬鬃香。
九城王氣生旗隊,萬里寒風入箭瘡。
從此浩然聲價歇,武中還有李襄陽。
漢字拜的含義
拜
(會意。從兩手,從下。《說文》古文上像兩手,丅為「下」的古體。《說文》引揚雄說:「拜從兩手下。」表示雙手作揖,或下拜。隸書將「丅」(下)併入右邊的「手」之下而成為「拜」,一直沿用至今。本義:古代表示敬意的一種禮節。兩手合於胸前,頭低到手)
同本義 [do obeisance]
拜手,稽手。--《書·召誥》。傳:「拜首,首至手。」
拜,服也。--《禮記·郊特性》
平衡曰拜。--《荀子·大略》
樂工等羅列上前,連拜且泣。--宋·王儻《唐語林·雅量》
拜送書於庭。--《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後世指下跪叩頭。兩腿跪地,兩手扶地,低
拜 bai
1授給官職:~亮為丞相。(《三國誌·蜀書·諸葛亮傳》)
2一種表示敬意的禮節:回~。
3見面行禮表示祝賀:~年。
4拜訪;拜會:新住進的王大爺~鄰里來了。
5恭敬地與對方結成某種關係:~師學藝。
6敬辭。用於人事往來:~讀大作。
7姓。
【拜辭】敬辭。告別。
【拜訪】敬辭。訪問。
【拜服】敬辭。十分佩服。
【拜會】拜訪會見(外交上的正式訪問):~總統。
【拜火教】見【祆教】。
【拜倫】(1788-1824)英國詩人。主要作品有長詩《恰爾德·哈洛爾德遊記》、長篇詩體小說《唐璜》。
【拜掃】掃墓;墓前祭奠。
【拜上帝會】見【拜上帝教】。
【拜上帝教】洪秀全領導的以宗教為名的農民鬥爭組織。1843年,由洪秀全、馮雲山等創立於廣東花縣。1851年1月11日,拜上帝教發動金田起義,掀起太平天國運動。又叫拜上帝會。
【拜望】敬辭。探望。
【拜物教】
1原始社會宗教信仰形式之一。原始人認為許多物體具有靈性,對之祈禱、祭獻,以求得庇護。
2比喻對某種事物的崇拜、迷信:商品~。
【拜洋】崇洋媚外。
【拜謁】拜見;會見。~瞻仰(陵墓、碑碣)。
【拜占庭帝國】羅馬帝國分裂後形成的國家之一。中國歷史上稱為大秦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東羅馬帝國定都於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爾),該城在希臘古城拜占庭的基礎上建成,故名。11世紀末,過渡到封建社會。1453年被奧斯曼土耳其人所滅。
【拜占庭鑲嵌藝術】中世紀東羅馬帝國的首都拜占庭普遍流行的一種藝術形式。採用大理石塊,配上金銀箔和寶石一起鑲嵌,組成富麗而有神秘感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