笙鶴孤雲宿子圍,寫詩阿買已能詩。
舊時先友今誰貴,紅葉花開有牧之。
笙磬分均上下堂,(舊說堂上之樂,皆受笙均;堂下之樂,皆受磬均。
)游魚舞獸自奔忙。
朱弦初識孤桐韻,(舊樂金石聲高而絲聲微,今樂金石與絲聲皆著。
)玉琯猶聞秬黍香。
(舊法以尺生律,今以黍定律,以律生尺。
)萬事今方咨伯始,一斑我亦愧真長。
此生會見三雍就,無復寥寥歎未央。
笙磬聞何處,淒鏘宛在東。激揚音自徹,高下曲宜同。
歷歷俱盈耳,泠泠遞散空。獸因繁奏舞,人感至和通。
詎間洪纖韻,能齊搏拊功。四懸今盡美,一聽辨移風。
笙簧聲合隘春風,春在江梅第一叢。
月旦姓名光上國,日邊步武便南宮。
看花自是長安客,對客當如橫浦翁。
杯酒慇勤相屬處,崢嶸頭角已爭雄。
笙鏞間玉宇,文物昭清輝。晬影臨芳奠,休光下太微。
孝思期有感,明絜庶無違。
笙歌無處不繁華,春在鶯鶯燕燕家。
誰看少年騎馬過,嬌紅微露隔簾花。
笙歌喜慶爭催曉。篆煙舞、龍鸞縹緲。香羅上、不盡壽仙人,獻一段、長生壽草。一心一意同歡笑。兩心事、卒難得了。教傳語、天上太白星,剩借娶幾千年好。
笙肅紛如,陟彼廟庭。
鏘鏘佩玉,懷茲先靈。
神保聿止,音容杳冥。
繁禧是介,萬年惟寧。
笙簫婉孌落人間,目極靈芝宮不還。
猶喜遺音吾獨識,且教明月住空山。
笙歌罷曲辭賓侶,庭竹移陰就小齋。愁不解顏徒滿酌,
病非傷肺為憂懷。恥矜學步貽身患,豈慕醒狂躡禍階。
從此別離長酩酊,洛陽狂狷任椎埋。
笙管聲沉綵鳳飛,朝陽出海散晴暉。
一時文物推延祐,五夜丹光起太微。
歲月無情詩卷在,山川如故昔人非。
只應湖上梅花月,照見荒台獨鶴歸。
笙歌喜慶爭催曉。篆煙舞、龍鸞縹緲。香羅上、不畫壽仙人,獻一段、長生壽草。一心一意同歡笑。兩心事、卒難得了。教傳語、天上太白星,剩借娶幾千年好。
笙簧繚繞,書鼓聲喧,佳人對舞繡簾前。高卷鋪襯,廣列華筵。人人獻香祝壽,捧流霞,永慶高年。名香爇,睹重重華蓋,金獸噴煙。一願皇恩頻降,松柏對龜鶴,彭祖齊肩。二願子子孫孫,盡貢三元。石崇富貴也休誇,陸地神仙。更三願,願年年佳慶,永保團圓。
笙流觶揚,少長位辨。
已事而竣,不誡用勸。
笙歌淒咽離亭晚,回首高城半掩門。
疊疊遠山橫翠靄,娟娟新月耿黃昏。
未嫌雙櫓妨欹枕,自是孤舟易斷魂。
遙想柯橋落帆處,隔江微火認漁村。
笙歌蘇小樓前路,楊柳尚青青。畫船來往,總相宜處,濃淡陰晴。杖藜閒暇,孤墳梅影,半嶺松聲。老猿留坐,白雲洞口,紅葉山亭。
笙歌宛轉。台上吳王宴。宮女如花倚春殿。舞綻縷金衣線。酒闌畫燭低迷。彩鴛驚起雙棲。月底三千繡戶,雲間十二瓊梯。
笙鏞休樂,繭粟陳姓。
乃迎芳俎,以度高明。
笙歌只解鬧花天,誰是敲冰掉小船。
為覓瀟湘幽隱處,夜深載月聽鳴泉。
笙歌放散人歸去,
獨宿紅樓。
月上雲收,
一半珠簾掛玉鉤。
起來點檢經由地
處處新愁。
憑仗東流,
將取離心過橘洲。
漢字笙的含義
笙
(形聲。從竹,生聲。本義:簧管樂器) 同本義 [sheng a reed pipe wind instrument]
笙,十三簧象鳳之身也。笙,正月之音,物生故謂之笙。--《說文》
大笙謂之巢,小者謂之和。--《爾雅》
笙長四尺。--《風俗通》
三人吹笙,一人吹和。蓋小者。--《儀禮·鄉射禮記》注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詩·小雅·鹿鳴》
又如:笙弄(弄笙);笙簧(簧管樂器);笙咽(笙的音質失調);笙竽(笙和竽);笙匏(笙和匏);笙築(笙和築);笙暖(對笙簧加熱,使音質清亮);笙籟(笙和籟。古管樂器);笙鏞(亦作「笙庸」。古樂器名)
笙shēng簧管樂器。通常用長短不同的若干(十三至十九)個竹管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