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結尾的詩詞,草字結尾古詩詞,結尾字是草字的古詩,最後1個字是草字的詩句

古詩詞結尾字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例如:想查詢字結尾的詩,請輸入漢字

查詢類型:    

繚牆深, 叢竹繞。 宴席臨清沼。 微呈纖履, 故隱烘簾自嬉笑。 粉香妝暈薄, 帶緊腰圍小。 看鴻驚鳳翥, 滿座歎輕妙。 酒醒時, 會散了。 回首城南道。 河陰高轉, 露腳斜飛夜將曉。 異鄉淹歲月, 醉眼迷登眺。 路迢迢, 恨滿千里
玉勒絲鞭, 彩旗紅索, 總向愁中休了。 偏憐景媚, 為甚愁濃, 都為雨多晴少。 桃杏開到梨花, 紅印香印, 綠平幽沼。 也無饒、紅藥殿春, 更作薄寒清峭。 塵夢裡、暗換年華, 東風能幾, 又把一番春老。 鶯花過眼, 蠶麥當頭, 朝日濃陰籠曉。 休恨煙林杜鵑, 只恨啼鳩, 呼雲聲杳。 到如今, 暖靄烘晴, 滿地綠陰芳
采玉采玉須水碧, 琢作步搖徒好色。 老夫饑寒龍為愁, 藍溪水氣無清白。 夜雨岡頭食蓁子, 杜鵑口血老夫淚。 藍溪之水厭生人, 身死千年恨溪水。 斜山柏風雨如嘯, 泉腳掛繩青裊裊。 村寒白屋念嬌嬰, 古台石磴懸腸
寶床香重春眠覺。 魫窗難曉。 新聲麗色千人, 歌後庭清妙。 青驄一騎來飛鳥。 靚妝難好。 至今落日寒蟾, 照台城秋
洞庭先生歸路長, 海雲望極春茫茫。 別來幾度向蓬島, 自傍瑤台折靈
輕紅蔓引絲多少。 剪青蘭葉巧。 人向月中歸, 留下星鈿, 彈破真珠小。 等閒不管春知道。 多著繡簾圍繞。 只恐被東風, 偷得餘香, 分付閒花
種花滿西園, 花發青樓道。 花下一禾生, 去之為惡
萬浪東不回, 昭王南征早。 龍舟沒何處, 獨樹江上老。 吾欲問水濱, 宮殿已生
日月無根天不老。 浮生總被消磨了。 陌上紅塵常擾擾。 昏復曉。 一場大夢誰先覺。 雒水東流山四繞。 路傍幾個新華表。 見說在時官職好。 爭信道。 冷煙寒雨埋荒
隔水呼舟, 采香何處追游好。 一年春事二分花, 猶有花多少。 容易繁華過了。 趁園林、飛紅未掃。 舊酲新醉, 幾日不來, 綠陰芳
牆下桑葉盡, 春蠶半未老。 城南路迢迢, 今日起更早。 四鄰無去伴, 醉臥青樓曉。 妾顏不如誰, 所貴守婦道。 一春常在樹, 自覺身如鳥。 歸來見小姑, 新妝弄百
金谷人歸, 綠楊低掃吹笙道。 數聲啼鳥。 也學相思調。 月落潮生, 掇送劉郎老。 淮南好。 甚時重到。 陌上生春
匹馬曉路歸, 悠悠渭川道。 晴山向孤城, 秋日滿白
向蓬萊雲渺。 姑射山深, 有春長好。 香滿枝南, 笑人間驚早。 試問寒柯, 鏤冰裁玉, 費化工多少。 東合詩成, 西湖夢覺, 幾番清曉。 好是羅幃, 麝溫屏暖, 卻恨煙村, 雨愁風惱。 一一清芬, 為東君傾倒。 待得明年, 翠陰青子, 蔭鳳皇池沼。 更把陽和, 從頭付與, 繁花芳
誰轉琵琶彈側調。 征塵萬里傷懷抱。 客散黃昏庭院悄。 燈相照。 春寒燕子歸來早。 可惜韶光虛過了。 多情人已非年少。 只恐鶯啼春又老。 知音少。 人間何處尋芳
武林鄉, 佔第一湖山, 詠畫爭巧。 鷲石飛來, 倚翠樓煙靄, 清猿啼曉。 況值禁垣師帥, 惠政流入歡謠。 朝暮萬景, 寒潮弄月, 亂峰回照。 天使尋春不早。 並行樂, 免有花愁花笑。 持酒更聽, 紅兒肉聲長調。 瀟湘故人未歸, 但目送游雲孤鳥。 際天杪。 離情盡寄芳
無利無名, 無榮無辱, 無煩無惱。 夜燈前、獨歌獨酌, 獨吟獨笑。 況值群山初雪滿, 又兼明月交光好。 便假饒百歲擬如何, 從他老。 知富貴, 誰能保。 知功業, 何時了。 算簟瓢金玉, 所爭多少。 一瞬光陰何足道, 但思行樂常不早。 待春來攜酒殢東風, 眠芳
梨花雲繞錦香亭, 胡蝶春融軟玉屏, 花外鳥啼三四聲。 夢初驚, 一半兒昏迷一半兒醒。 春困瑣窗人靜日初曛, 寶鼎香消火尚溫, 斜倚繡床深閉門。 眼昏昏, 一半兒微開一半兒盹。 春妝自將楊柳品題人, 笑捻花枝比較春, 輸與海棠三四分。 再偷勻, 一半兒胭脂一半兒粉。 春愁厭聽野鵲語雕簷, 怕見楊花撲繡簾, 拈起繡針還倒拈。 兩眉尖, 一半兒微舒一半兒斂。 春醉海棠紅暈潤初妍, 楊柳纖腰舞自偏, 笑倚玉奴嬌欲眠。 粉郎前, 一半兒支吾一半兒軟。 春繡綠窗時有唾茸粘, 銀甲頻將彩線ㄎ, 繡到鳳凰心自嫌。 按春纖, 一半兒端相一半兒掩。 春夜柳綿撲檻晚風輕, 花影橫窗淡月明, 翠被麝蘭薰夢醒。 最關情, 一半兒溫溫一半兒冷。 春情自調花露染霜毫, 一種春心無處托, 欲寫寫殘三四遭。 絮叨叨, 一半兒連真一半兒
水空流, 心不競, 門掩柳陰早。 芸暖書薌, 聲壓四簷悄。 斷塵飛遠清風, 人間醒醉, 任蝶夢、何時分曉。 古音少。 素琴久已無弦, 俗子未知道。 聽雨看雲, 依舊靜中好。 但教春氣融融, 一般意思, 小窗外、不除芳
畫斛黃花寒更好。 人愛花繁, 卻被花催老。 舊恨新愁誰醞造。 帶圍暗減知多少。 開眼萬般渾是惱。 只仗微醺, 假寐寬懷抱。 隔屋愁眉春思早。 數聲啼破池塘
草字的釋義

漢字草的含義及解釋

(形聲。從艸,早聲。小篆艸,像兩棵草形,是草的本字。今「草」字系假借字,原是「皂」的本字。《說文》:「草,草鬥,櫟實也」(櫟實:櫟樹的莢果,即皂角)。借為「草木」之「草」以後,則另造「皂」字來代替。本義:櫟實)

草本植物的總稱 [grass]

艸,百卉也。從二屮。會意。經傳皆以草為之。漢書多以屮為之。--《說文》

大草不生。--《呂氏春秋·任地》。註:「草,穢也。」

草食者羶。--《呂氏春秋·本味》

草苴比而不芳。--《楚辭·悲回風》。註:「生曰草。」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唐·劉禹錫《陋室銘》

茅簷低小,溪上青青

詩詞大全
經典詩集
詩集大全
各個朝代的詩
課本古詩詩辭
黃歷查詢
日曆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