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章泉旁,生事苦不足。
惟餘數畝地,有竹森似束。
別束夢寐之,詩語見編錄。
況當萌茁時,熟杜樵采辱。
官居亦何有,有此數竿綠。
定應好事人,知我來此欲。
不然朝暮間,何計能醫俗。
尚嫌地形淺,筍夥當掘斸。
不能助幽深,何況增詰曲。
袖短舞艱長,吾俸五斗粟。
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
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
歸帆去棹斜陽裡,背西風,酒旗斜矗。
彩舟雲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
念往昔、繁華競逐,歎門外樓頭,悲恨相續。
千古憑高,對此漫嗟榮辱。
六朝舊事如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
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後庭》遺曲。
疏簾蝶粉,幽徑燕泥,花間小雨初足。又是禁城寒食,輕舟泛晴淥。尋芳地,來去熟。尚彷彿、大堤南北。望楊柳、一片陰陰,搖曳新綠。重訪艷歌人,聽取春聲,猶是杜郎曲。蕩漾去年春色,深深杏花屋。東風曾共宿。記小刻、近窗新竹。舊遊遠,沈醉歸來,滿院銀燭。
客路相逢難,為樂常不足。
臨行挽衫袖,更賞折殘菊。
佳人亦何念,淒斷陽關曲。
酒闌不忍去,共接一寸燭。
留君終無窮,歸駕不免促。
岱宗已在眼,一往繼前躅。
天門四十里,夜看扶桑裕
回頭望彭城,大海浮一粟。
故人在其下,塵土相豗蹴。
惟有黃樓詩,千古配淇澳。
(頓有詩記黃樓本末。
)
曉霽望嵩丘。
白雲半巖足。
氛氳涵翠微。
宛如嬴台曲。
故人昔所尚。
幽琴歌斷續。
變化竟無常。
人琴遂兩亡。
白雲失處所。
夢想曖容光。
疇昔疑緣業。
儒道兩相妨。
前期許幽報。
迨此尚茫茫。
晤言既已失。
感歎情何一。
始憶攜手期。
雲台與峨眉。
達兼濟天下。
窮獨善其時。
諸君推管樂。
之子慕巢夷。
奈何蒼生望。
卒為黃綬欺。
銘鼎功未立。
山林事亦微。
撫孤一流慟。
懷舊日暌違。
盧子尚高節。
終南臥松雪。
宋侯逢聖君。
驂馭游青雲。
而我獨蹭蹬。
語默道猶屯。
征戍在遼陽。
蹉跎草再黃。
丹丘恨不及。
白露已蒼蒼。
遠聞山陽賦。
感涕下沾裳。
三月安居,九旬禁足。
物外閒人,何拘何束。
青絹扇子足風涼,一任山青並水綠。
吳王厭得國,所玩終不足。一上姑蘇台,猶自嫌侷促。
艅艎六宮鬧,艨沖後軍肅。一陣水麝風,空中蕩平淥。
鳥困避錦帆,龍跧防鐵軸。流蘇惹煙浪,羽葆飄巖谷。
靈境太蹂踐,因茲塞林屋。空闊嫌太湖,崎嶇開練瀆。
三尋齾石齒,數里穿山腹。底靜似金膏,礫碎如丹粟。
波殿鄭妲醉,蟾閣西施宿。幾轉含煙舟,一唱來雲曲。
不知闌楯上,夜有越人鏃。君王掩面死,嬪御不敢哭。
艷魄逐波濤,荒宮養麋鹿。國破溝亦淺,代變草空綠。
白鳥都不知,朝眠還暮裕
妙手彈琴無向束,知之修煉五音足。
先辨浮沈有指歸,弦頭制度相催促。
左手抑揚禁淫邪,右手徘徊堪瞻矚。
法於天,像於地,
伏羲所造與心契。先明理世見其真,
六律含徽聲嘹唳。從茲化被先賢慕,
激濁揚清肖喜怒。太素仁風去住間,
元和之氣皆遍佈。飛鳳在天不可測,
大小龍吟不費力。響應聽時有自然,
舉措安詳能雅飾。南風思政民俗化,
順從平等無高下。淳樸相傳今復興,
逍遙道德後宗亞。指要直掌須反善,
拊安排齊似剪齲聲來往,
玄更玄,振兼文武情展轉。
古與今來千萬來弄,幾人通達能妙用。
廣陵散好足仙蹤,胡笳十八堪鄭重。
堪鄭重,何清切,
依憑伎倆能撥刺。輕佻重打善間鉤,
連蠲掄下輕微抹。伯牙彈時如何美,
汪汪洋洋似流水。類例研究剛柔,
壞陵秋思無比擬。敘志神和慢調{左車右爾},
修身治性藏幽隱。蒼龍鶴舞白雉飛,
防奢止欲皆相準。
歲華如轉輦,歎世路忙忙,何日知足。錐刀競蠻觸。這浮名浮利,少榮多辱。誰能寡慾。解恬淡、天之美祿。把塵緣一旦紛飛,回首退藏巖谷。清福。松間步月,石上眠雲,性如麋鹿。高歌一曲。閒吟罷,布棋局。聽猿啼鶴唳,水綠山青,籬外風敲瘦玉。這真歡,誇古騰今,幾人繼續。
十方大地是我一個身便能禁足,十方眾生是我一個漢方解護生。
禁足也步步不妄行,護生也心心不妄動。
平生酷愛雪,老我看不足。
安得走五台,六月漱寒玉。
無計巢雪山,與佛結幽獨。
方輿多奇觀,出門欠車轂。
天公副微願,連朝遣滕六。
寒林振琳琅,朔風扇瓊木。
樓台炯夜光,地靈驚玉局。
幻成銀世界,一旦飽雙目。
清泠天地氣,吸入空洞腹。
賸欲呼夜舟,飄然訪林麓。
桃李不如菊,露下花開意自足。
菊亦謝桃李,妖葩艷萼能入俗。
把菊比君君更清,愛菊肯教陶令獨。
君今漸作富貴家,平頭奴子紅腰束。
人誰敢號髯參軍,見者面柔辭氣曲。
唯有禪翁向晚秋,東籬細步想風流。
我本山水鄉,看山常不足。
自從到官來,塵事便拘束。
嘗聞此山寺,法宇深雲木。
無由一來過,夢想向巖谷。
按田趨鄰疆,跨馬涉平陸。
良友送我行,偶與賞心屬。
禪庭鳴白雞,祖席歌黃鵠。
野氣逼人寒,嵐光添酒綠。
言離非遠離,但愛交情篤。
重遊應有期,君亦行車促。
水滿方塘,三日雨、曉來方足。闌干外、錦初脫,新篁森玉。沃葉未乾鳩婦去,餘花時墜蜂兒逐。認去年、乳燕又雙雙,飛華屋。紅豆恨,歸誰促。青鸞夢,驚難續。想多情猶記,碧箋新曲。白髮欺人雖已老,短襟搵黛存餘馥。且如今、一笑總休論,杯行速。
破琴雖未修,中有琴意足。
誰雲十三弦,音節如佩玉。
新琴空高張,絲聲不附木。
宛然七弦箏,動與世好逐。
陋矣房次律,因循墮流俗。
懸知董庭蘭,不識無弦曲。
登臨送目,
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
千里澄江似練,
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殘陽裡,
背西風、酒旗斜矗。
彩舟雲淡,
星河鷺起,
畫圖難足。
念往昔、繁華競逐,
歎門外樓頭,
悲恨相緒。
千古憑高對此,
漫嗟榮辱。
六朝舊事隨流水,
但寒煙芳草凝綠。
至今商女,
時時猶唱,
後庭遺曲。
南軒前頭兩佳木,先生撫翫常不足。
尤愛薰風五月初,白銀花開光照屋。
三伏如湯釜,燻煮理亦足。
西風半夜雨,窗戶一清肅。
那能惜搖落,共喜過炎燠。
老人亦晨起,稍進杯中醁。
吾聞陰子春,數年一洗足。
又聞何佟之,一日十數裕
兩者倘相逢,微言逝難告。
鶴長非所斷,鳧短非所續。
道義即深明,啟發因流俗。
嗟哉極高言,至死藏心曲。¤
白髮蕭蕭老空谷,人歎厄窮心自足。
東郊曉射墮錦雉,北崦春耕叱黃犢。
區區世事何足論,未死斷知常閉門。
關河好在萬里路,理亂不至三家村。
夜分燈暗月入戶,賦詩肯道儒冠誤。
饑鷹勁翮高有聲,橫截陂湖正南去。
漢字足的含義
足
(會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方口象膝,下面的「止」即腳,合起來指整個腳。本義:腳)
(同本義。秦漢以前,「足」和』趾」都表示「腳」;「腳」表示小腿。魏晉以後,三者都表示腳,但在書面語中,多用「足」) [foot]
足,人之足也,在下,從止口。--《說文》。按,膝下至跖之總名也。從止,即趾字,從口,像膝形。
震為足。--《易·說卦》
足恭而口聖。--《大戴禮記》
手足胼胝,面目黧。--《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韓非子》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荀子·勸學》
折臂斷足。--清
足zu
⒈腳:~跡。手舞~蹈。
⒉滿,夠量,充分:滿~。~夠。充~。富~。
⒊補上:補~。以晝~夜。
⒋完全:此項工作一人~可完成。
⒌盡情地,盡量地:他們~玩了半天。
⒍值得:不~為奇。微不~道。
⒎夠得上:這本書~有八萬字。
⒏[足下]對朋友的敬稱。多用於書信。
────────────────—
足ju 1.(今讀zu)補足;湊滿。 2.擁,增益。參見"足本"。 3.過分。參見"足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