嘗提十萬師,為國扞羌寇。
嚴兵坐大府,諸將無與右。
旌纛儼成列,鐘鼓振前後。
曰賞固自我,有誅孰敢救。
勝勢前已次,威聲日西走。
功名未及建,得此山城守。
捧詔顧東路,怡然引車就。
窮秋過舊許,整駕一來覯。
高談不知疲,輒用火繼晝。
卒無慍黜端,少以顏色漏。
乃知君子心,得喪不自囿。
悔非自取之,於道有不受。
徒然頌德美,洪量詎窺究。
孤城俯清汝,山勢遠相鬥。
公庭日無事,燕坐陰華構。
林寒山雪飛,地靜玉泉漱。
於茲樂天理,足使道牙茂。
時寄新詩章,窮閭慰衰疚。
真隱道骨堅,能御陰陽寇。
不藉盧扁術,自得喬松壽。
香馥東籬菊,樽余北海酒,
裁詩千百篇,年年登袞繡。
畏事如畏虎,避人如避寇。
結廬三家村,百事喜寒陋。
身閒自為貴,飯足豈非富。
素心憎狐妖,老愈惡銅臭,視之若寒氣,可使客膚腠。
即今知免矣,終歲塞門竇。
始知松倒壑,殊勝雲出岫。
聊持不動心,更養未盡壽。
夜讀南華篇,欣然發吾覆。
四鼓孤眠內守。謹謹小心防寇。慧照破邪魔,自是金精無漏。無漏。無漏。一點靈光結就。
漢字寇的含義
寇
(會意。從,表示與室家房屋有關,從元(人),從,表示持械擊打。意思是手持器械的人,侵犯到房子裡來打人。本義:入侵;侵犯)
同本義 [invade;plunder]
寇,暴也。與敗賊 同義(朋侵)。--《說文》
寇賊奸宄。--《書·舜典》。傳:「群行攻劫曰寇。」鄭註:「強取為寇。」
凡兵作於內為亂,於外為寇。--《左傳·文公七年》
大兵不寇。--《呂氏春秋·貴公》
匈奴背叛不臣,數為寇暴於邊鄙。--《鹽鐵論·本議》
吐蕃發十萬兵寇西川。--《資治通鑒》
又如:寇戎(來犯的敵軍);寇虐(侵掠殘害之行)寇鈔(攻劫掠奪);寇剽(搶劫);寇鈔(亦
寇kou
⒈盜匪,侵略者:防~。海~。敵~。
⒉騷擾,侵犯:~邊。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