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世業本農夫,力作耕田供百需。
食無魚兮出無車,但守桑梓依枌榆。
中更兵火田園蕪,骨肉奔迸幾為奴。
飢腸雷轉寒侵膚,中夜窮鬼常揶揄。
自笑為生亦良劬,此身何由出泥塗。
始棄耒耜親詩書,一以經訓為菑畬。
弟兄相繼躡雲衢,吾鄉往往推諸吳。
我雖有志徒區區,顧慚小技非大巫。
向來聊出應時須,亦復接武丹陛趨。
退視才慳思且枯,敢意濫吹東郭竽。
自從得請歸田廬,萬事閉眼不問渠。
豈謂割分姑孰符,一時乏使偶見除。
此邦自昔稱膏腴,千里舊富稻與魚。
十年九潦田無租,今歲{左禾右罷}椏方滿圩。
邦人舉首爭歡呼,謂此豐登亙古無。
驟然一雨驚里閭,直疑平地浮江湖。
靈祠致禱才登輿,已見皎日昇東隅。
一方今既奠厥居,太守寧不欲自娛,
便可投紱歌歸歟。
說向丁男與小姑,各勤耕織了軍需。
莫教塞北同文軌,卻為江南減賦輸。
畇畇上田,粒養歲所需。
黽勉事朝夕,聊爾謀一盂。
歸來已十年,取足不願余。
澤澤稼事勞,念爾苦沾塗。
予也觀厥成,雰彼荷徒。
四體不常勤,而有此廩庾。
長日茅茨下,擊缶歌烏烏。
上以供粢盛,下以奉親娛。
以惠我周親,布德賙比閭。
三衣覆體,四事供需。
若也知慚知愧,是真釋子。
莫道曩劫修來,非從今日。
有客忽叩門,來送潤筆需。
乞我作墓誌,要我工為諛。
言政必龔黃,言學必程朱。
吾聊以為戲,如其意所需。
補綴成一篇,居然君子徒。
核諸其素行,十鈞無一銖。
其文倘傳後,誰復知賢愚?或且引為據,竟入史冊模
乃知青史上,大半亦屬誣。
他日草玄手,效官今武需。
端憂計豐歉,行邑問陰晴。
詩酒時陶冶,身名孰重輕。
猶能記駑蹇,拜賜得瓖纓。
官俸胥方給,山殽市可需。
雨多沙磧失,橋斷路程迂。
古樹聲何壯,秋萍跡已枯。
病身慚到此,有愧竹筇扶。
山暉丹氣紫,路隱翠林香。
野道依城社,山童執紀網。
田高秋斂薄,溪曲夜湍長。
誶語令人倦,蚍蜉肯自量。
詰晨親友至,筐榼攜所需。
各言平生歡,念子久離居。
綢繆語未畢,展席臨前除。
園榮亦已抽,況有盤中魚。
人情倦懷土,富貴豈常於。
無為泥形跡,所願恆相俱。¤
漢字需的含義
需
(會意。從雨而聲。「需」指遇雨,停在那裡等待。本義:等待)
同本義 [await]
需,須也。--《易·需》。傳:「需者,待也。」
聶許聞之需役。--《莊子·大宗師》
九江需次今幾年,去去淥水依紅蓮。--宋·樓鑰《送袁恭安赴江州節推》
略舉數端,以需善擇。--清·包世臣《文譜》
又如:需次(候補官員依照資歷補缺);需銓(等待銓選錄用)
需要 [need;demand;want]
零星需用亦在賬房內開銷。--《紅樓夢》
又如:按需分配;必需;需用(需要的用度)
索取 [ask for]
只為前日毛延壽,指寫丹青,遍需金帛。--明·陳玉陽《昭君出塞》
需
需xū
⒈要求,應該有,必須有:~要。~求。必~品。按~分配。
⒉必須要用的物資:軍~品。
────────────────—
需nuo 1.懦弱;畏怯。
────────────────—
需ruǎn 1.柔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