肅肅台的,雍雍陰教。
陰詖自防,警下是傚。
中章端委,列御硼告。
其國輔順,永翼帝孝。
吾聞陳後山,兩為彭城教。
先生新安人,歷歲董卿□。
□□晚穎州,日與坡老樂。
君今實似之,往食邵陽稍。
□□□□□,□□□□□。
吾聞徐孝節,教授家山陽。
其名聞於朝,其行高□□。
□□大書之,特褒宣德郎。
君今詎止此,即日鵷鷺行。
□□□□□,□□□□□。
戊午秋七月,予泛洞庭湖。
君山朝欲曙,武口日未□。
□□怒蛟龍,忠信堪支吾。
君胸有所挾,浮湘吊蒼梧。
□□□□□,□□□□□。
長沙十二縣,東西湘江夾。
君才岳麓高,君心洞庭□。
□□古邵州,青燈萃儒帢。
循循善誘人,不必劍□□。
君往隸邵學,近接濂翁州。
君居長徽學,晦翁之故丘。
顏曾思生魯,孟子生於鄒。
君其鄒魯人,天畀鄒魯游。
昨遇饑年,為甚累增勸教。怎奈向、人人忒*。越貪心,生狠妒,百端奸巧。計較。騁風流賣俏,也兀底。忽爾臨頭,卻被閻王來到。問罪過、諱無談矯。當時間,令小鬼,將業鏡前照。失尿。和骨骸軟了。也兀底
五采會章服,汝服以垂教。
虎蜼宗廟器,於以象其孝。
這番真個休休,夢中深謝仙翁教。浮生幻境,向來識破,那堪又老。苦我身心,順他眼耳,思量顛倒。許多時打哄,魚上竹,被人弄、知多少。解放微官繫縛,似籠檻、猿歸林草。雲山有約,兒孫無債,為誰煩惱。自古高賢,急流勇退,直須聞早。把憂煎換取,長伸腳睡,大開口笑。
通川得通儒,善類蒙善教。
如此老成人,真足重學校。
我昔客朱方,曾窺管中豹。
言容既篤厚,文字入玄奧。
交遊二十年,夷險同一操。
閒居虎林麓,倚窗聊寄傲。
忽承北斗敕,勇鼓來淮櫂。
華發映青袍,輕帆愜黃帽。
天晴宜征途,芹藻春色到。
皋比坐可暖,三載勤訓導。
惜哉龜手藥,至老方取效。
載酒游五山,何由共吟嘯。
肅肅台的,雍雍陰教。
陰詖自防,警下是傚。
中章端委,列御硼告。
其國輔順,永翼帝孝。
名賢奮虀鹽,約略出母教。
功烈滿青史,一燈食其報。
卓犖光河公,逸事寒榴照。
執卷機織旁,樞牖影廊廟。
孤鶴培毛翮,騰作九天嘯。
清文麗玉堂,高勳聳雲嶠。
輝光浴中外,籌策播入告。
歲月戀恩勤,夢暖螢點耀。
寫為宵課圖,依依兒時貌。
尚書恢前謨,諸孫並英妙。
傳家歷三世,篋衍珍圭瑁。
褰裳翔漢濱,毀室掠群盜。
輾轉烽火間,閶闔何由叫。
久之歸完璧,摩撫雜涕笑。
天意非偶然,留痕獎忠孝。
夙分通孔李,世亂余皂帽。
配命誦清芬,邪波莫能遙
海尾一繩床,寤歌伸所勞。
吾生少壯時,窮力在經教。
一心融萬境,頗亦能致效。
老來更脫略,山水隨所樂,
今成信手棋,勝不復校。
雨裡匆匆怨出郊,晴時不出卻誰教。
西湖北畔名園裡,無數桃花只見梢。
翊佐先朝,章明台教。
淑順謙勤,徽音在劭。
樹風不止,劬勞匪報。
黍稷令芳,嘏茲乃告。
擬服松花無處學,嵩陽道士忽相教。
今朝試上高枝采,不覺傾翻仙鶴巢。
漢字教的含義
教〈動〉
把知識和技能傳授給別人 [teach;instruct]
十三教汝織。--《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教其不知,而恤其不足。--《左傳》
又如:教課;教書;手把手教;教唱歌;教倌(教入塾);教老者(方言,教員);教率(教授引導);教書匠(對教師的謔稱)
使;令;讓 [let]
曲罷能教善才服。--唐·白居易《琵琶行》
教〈動〉
(會意。從從孝,孝亦聲。「」,篆體象以手持杖或執鞭。在奴隸社會,奴隸主要靠鞭杖來施行他們的教育、教化。本義:教育,指導)
同本義 [teach;instruct;give guidance]
上所施下所效也。--《說文》
以教國子弟。-
教jiāo傳授:~書育人。~技術。我~你。
────────────────—
教jiao
⒈指導,培育,培養:~導。~養。~誨。請~。因材施~。~學相長。
⒉使,令,叫:風可~船行。~高山低頭。
⒊宗教:佛~。道~。基督~。
⒋[教育]
1按一定的要求培養人才,主要指各級學校的工作:學校~育。
2泛指社會上一切有教育工作的活動:傳統~育。職工~育。家庭~育。業餘~育。
⒌[教條主義]是主觀主義的一種表現形式。理論脫離實際,不分析事物的變化、發展,不研究事物矛盾的特殊性,只是生搬硬套現成的原則、概念來處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