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字結尾的詩句,冠結尾古詩,結尾是冠的古詩詞,最後一個字是冠的詩詞

古詩詞結尾字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例如:想查詢字結尾的詩,請輸入漢字

查詢類型:    

初酒醒,乍衣單。褪著裙兒側著。門外小橋寒食夜,月明人去杏花殘。

生來還姓孔,何不戴儒

詩好逢人誦,琴清只自彈。

訪師行郡遠,愛竹透庵寒。

見說丹爐內,黃金化不難。

口伐奇謀讋可汗,歸來猶著侍臣

燧林草色供詩思,鳳沼春波灩筆端。

誰謂玉堂真學士,暫臨桂管小長安。

元戎十乘無遄邁,上閣宣麻句已團。

雄雞斗不解,血濺頭上

強顏配二妙,並樹棲梟鸞。

絳侯資少文,禮樂責所難。

物生宇宙內,故自安其安。

城頭傳鼓角,燈下整衣

夜鏡藏須白,秋泉漱齒寒。

欲將閒送老,須著病辭官。

更待年終後,支持歸計看。

秦皇焚舊典,漢祖溺儒

萬民在塗炭,四老方宴安。

白雲且高臥,紫芝非素餐。

南山正優遊,東朝忽艱難。

高步揖萬乘,拂衣歸重巒。

飛源自冥冥,束帛徒戔戔。

古廟對山開,清風向人寒。

更無隱遁士,空有賓客官。

況我謫宦來,塵跡污祠壇。

朝衣慚蕙帶,佩玉愧紉蘭。

或依階下樹,陶暑解馬鞍。

或借廟前水,乘秋把魚竿。

吾道多齟齬,吾生利盤桓。

登山殊未倦,飲水聊盡驩。

精靈莫相笑,此意樂且盤。

清晨琳闕聳漓岏,弭節齋坊暫整

玉案拜時香裊裊,畫廊行處佩珊珊。

壇場夜雨蒼苔古,樓殿春風碧瓦寒。

我是蓬萊宮學士,朝真便合列仙官。

久拋朝幘嬾重彈,華發蕭然二寸

不恨淒涼侵晚境,猶能語笑向春盤。

銀杯酒色家家綠,篛笠煙波處處寬。

一片梅花無復在,卻嫌新暖換余寒。

吾家泰山徂徠間,濃嵐潑翠粘衣

君來訪我茅屋下,正值山色含春寒。

終日把酒對山坐,幾片山色落酒盤。

峰頭雲好望無倦,篘裹酒多傾不乾。

臨行再拜慇勤別,請我一言披心肝,

吾貧無錢以贈君,門前峨峨橫兩山。

願君節似兩山高,眼看富貴如鴻毛。

暮雲收盡紫霄寬。灝氣襲衣。清泉白石長為伍,松頭露、冷滴方壇。此際千林影斷,於時萬籟聲乾。道人星下禮蒲團。寶鼎*沈檀。風吹霞袂飄飄舉,想芳名、已注仙班。東訪麻姑跨鳳,西邀金母乘鸞。

工為楚辭賦,更著魯衣。歲儉山田薄,秋深晨服寒。

武人榮燕頷,志士戀漁竿。會被公車薦,知君久晦難。

太華天下特,故作四岳

深深括神秀,眠到不忍換。

卷命付鐵鎖,墜魄化白汗。

險極豈不知,其奈癖未斷。

會心難措辭,靜處自把玩。

厚哉丘丈德,遺此青玉案。

我若圖報之,豈可錦繡段。

拾遺老關陝,祇得平地看。

乃知希世緣,不在計與算。

古今多少慕,往往交臂散。

吾緣獨何深,乃願在一日。

歸鄉五千里,日夕方寸亂。

嵯峨仙掌巖,縹緲雲台觀。

會訪扶搖公,與我分一半。

翠篠輕佻綠酒,紫芝閒對黃

半醉風迴鐵笛,中宵冷露瑤壇。

我老不復仕,行將掛衣

兩子俱貳令,官職恰一般。

剡川且書考,上虞亦之官。

人言易捧檄,歸奉重親歡。

我意正不爾,期汝政可觀。

食焉怠其事,古訓戒捨鏝。

汝職去民親,簿書當細看。

一邑無不問,正爾良獨難。

江海匝三垂,長堤捍驚湍。

埭高幾如山,潮至不留殘。

宣和有遺跡,能使潮浸灘。

陂湖謹蓄洩,可以救旱乾。

長溝濟漕運,浚治令通寬。

此皆丞所職,勿憚心力殫。

江頭有東山,永懷謝家安。

邑有李與豐,況復居二潘。

尚友更從游,問學加研鑽。

平時固知汝,廉謹無欺茫

涉世終未深,送汝能忘言。

故鄉去帝鄉,舟馭多往還。

失己固不可,待人亦多端。

罔求違道譽,善遣非意干。

窮達自有時,此理真如丹。

聚散不足較,豈得長團欒。

閑靜我所便,汝其自加餐。

有時或乘興,往來二子間。

踏雨送汝行,浮家當游般。

走筆如家書,誰能苦雕剜。

滄洲不復戀魚竿,白髮那堪戴鐵

客路向南何處是,蘆花千里雪漫漫。

北上郊原一據鞭,華林清集綴儒

方塘春先淥,密竹娟娟午更寒。

流渚酒浮金鑿落,照庭花並玉闌干。

君恩倍覺丘山重,長日從容笑語歡。

一榜科名萃此門,當時盛事詫衣

文章爾雅向歆上,標緻風流晉流間。

淚灑銅駝已荊棘,眼看華屋又邱山。

貞元朝士今誰在,些罷招魂淚雨漫。

幽州胡馬客,綠眼虎皮。笑拂兩隻箭,萬人不可幹。

彎弓若轉月,白雁落雲端。雙雙掉鞭行,遊獵向樓蘭。

出門不顧後,報國死何難。天驕五單于,狼戾好凶殘。

牛馬散北海,割鮮若虎餐。雖居燕支山,不道朔雪寒。

婦女馬上笑,顏如赬玉盤。翻飛射鳥獸,花月醉雕鞍。

旄頭四光芒,爭戰若蜂攢。白刃灑赤血,流沙為之丹。

名將古誰是,疲兵良可歎。何時天狼滅,父子得閒安。

第一百六十四卷

殷士皆周裸,南音獨楚

寢車人更怒,負俎我何安。

義合雍容就,名應久遠看。

梅花真鐵石,耐得許多寒。

何敢笑人干祿,自知無分彈。只將貧賤博清閒。留取書遮老眼。世上風波任險,門前路徑須寬。心無妄想夢魂安。萬事鶴長鳧短。

冠字解釋及釋義

漢字冠的含義

冠〈名〉

(會意。從「」(用布帛蒙覆。從「元」(人頭),從「寸」(手)。意思是:手拿布帛之類的製品加在人的頭上,即「冠」。本義:帽子)

同本義 [hat]

冠,弁冕之總名也。--《說文》

冠至尊也。--《禮記·問喪》

緇布冠。--《儀禮·士冠禮》。註:「今小吏冠。」

凡甸冠弁服。--《周禮·司服》

怒發上衝冠。--《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新沐者必彈冠。--《楚辭·漁父》

冠蓋相望,乘堅策肥。--漢·晁錯《論貴粟疏》

小民罷市,喪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夾岸。--《明史·海瑞傳》

峨大冠,拖長紳者,昂昂乎廟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

冠guan

⒈〈古〉一種禮儀。男子二十歲舉行冠禮,〈表〉已經成人,因稱二十歲左右的男子為"弱冠"(弱指少年)。

⒉位居第一,超群出眾:~軍。產值~全國。

⒊戴帽子:~儒冠者。

⒋用於前面,有"加上"的意思:~以作家桂冠。

────────────────—

冠guān

⒈帽子:衣~整潔。怒發沖~。

⒉形狀像帽子或在頂上高起的東西:雞~。花~子。

詩詞大全
經典詩集
詩集大全
各個朝代的詩
課本古詩詩辭
黃歷查詢
日曆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