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齋歸自涴花裡,訪我弄泉惠山趾。
隨身萬里只孤舟,一簪不曾著行李。
忽拈遠物出袖中,乃是孔明廟前古柏閬州松。
徑從平地便起立,上穿屋瓦到青穹。
老蛟脫鱗乾見骨,厥孫碧絲作鬚髮。
石間霜皮二千尺,石似孤根根似石。
硬根瘦干未要論,葉間猶帶漢唐春。
歲久亦無苔蘚痕,只有雪山之雪玉壘雲。
卻收松柏半天裡,兒上捲來一張紙。
泉從九江來,發自廬山趾。
不啻如渭清,時出到旴不。
淵淵媚如珠,甘飲足千里。
何妨遇山下,一時險而止。
不礙以亨行,果行險自弭。
真利用禦寇,上下順而理。
方當執熱中,以濯豁有喜。
且當正渴時,得飲快如洗。
旴人望膏潤,戀戀正未已。
雇如歲大旱,用汝甘霖比。
不容麼一方,宇內並傾企。
盈科放四海,有本如是耳。
安得長流旴,混混以終紿。
河南已治平,河內難留矣。
好將世俗污,盡洗入清泚。
溥博澤周流,功成大如此。
卻歸山泉間,育德德孰擬。
作聖以為期,善養功更偉。
妙齡通籍金閨裡,三媺垂輝分鼎趾。
君恩至重論報難,炯炯臣心罄歸美。
太山深根蟠厚地,嵩華連鰲隆國址。
黃河一曲一千里,初自崑崙薦繁祉。
龍馬負出卜世圖,王敷萬葉春有餘。
走問南箕天永久,莫計後天難老壽。
中和賡入頌聲中,明堂布政知無窮。
當時五章寄天保,而今三祝增華封。
虞山綆西城,尚湖繞其趾。
青屏照玉鏡,屈摺十八里。
傅聞漢真人,丹成飛入水。
到今水不腥,魚鱉長而美。
往年山中人,夜半忽驚起。
神鋒閃烈電,爍爍光不已。
平明斸山骨,石函半鑱毀。
土花蝕蒼龍,歲月不可紀。
玄靈啟幽秘,結構此經始。
雲香染衣佩,嵐翠襲巾履。
道人方晏坐,秋葉打窗紙。
西風送詩句,吹入千巖裹。
收拾費工夫,遠來將舉似。
見叟欲忘言,爐煙生棐幾。
徐雲乘興出,興盡行當止。
山中有緣事,比欲相料理。
白鶴數日饑,吾今且歸耳。
大徑山高寺山巔,小徑山深寺山趾。
辛夷花開數點雨,艾納香空半泓水。
新新故故自樓閣,下下高高各窗幾。
二三各公詩一束,八十老衲畫幾紙。
雲岑滅沒野屋浮,草樹離列渡舟檥。
露橫斷浦月已高,日落平沙風欲起。
直疑著我江湖間,安得伴君巖壑裹。
魚肥尚恨絲蓴晚,酒酣苦愛葅筍美。
參寥有句墮杳靄,更上迎暉亭徒倚。
龜蒙連天五百里,流賊薄人據山趾。
白日公行誰復何,寡人之妻孤人子。
數道分兵屢合圍,崛強衝突心甘死。
綠衣繡夾紅裹頭,手劍鋒銛來佌佌。
賊勢陸梁金鼓微,軍聲震喊旌旗靡。
早北已敗揚將軍,兄弟二人化血水。
青州鹽徒與賊通,千金賣卻今如此。
青草茫茫白骨寒,可憐爾命如蟲蟻。
諸軍奔散似雲崩,解鎧揮戈無寸矢。
天昏地黑少人聲,尚有歸魂哭戰壘。
懸壁萬仞餘,江流繞其趾。
仰視不見天,森秀拔地起。
中洞既深豁,旁竇皆奇詭。
惜哉題識多,蒼玉半鑱毀。
安得巨靈鑿,永削崖谷恥。
緬懷兩伏波,往事可追紀。
銅柱戌浪泊,樓船下湟水。
時異非一朝,地去亦萬里。
山頭博德廟,今為文淵矣。
謂予詩弗信,君請訂諸史。
江發岷山陽,河出崑崙趾。
淵源既洪深,浩浩並眾水。
東流至渤澥,曲折萬餘裡。
經山無重數,過郡不知幾。
海邊有小溪,近出海山裹。
未能數里間,已接潮波起。
到海雖則同,難與江河比。
拙者竊鉤輒斬趾。
拙者竊鉤輒斬趾。
漢字趾的含義
趾
(形聲。從足,止聲。古所謂趾,指足,不指腳趾。腳指叫做指,趾是「止」的後起字。本義:腳)
同本義 [foot]
三之日於耜,四之日舉趾。--《詩·豳風·七月》
賁其趾。--《易·賁卦》
屨校滅趾。--《易·噬嗑卦》
麟之趾。--《詩·周南·麟之趾》
今君若步玉趾。--《左傳·昭公七年》
足趾之所不蹈。--左思《吳都賦》。王力註:「足趾是同義詞連用,『趾』不是足指。」
又如:趾股(腿腳);趾踵(腳);趾踵相接(形容人數之多);趾爪(腳爪)
腳指頭 [toe]
右手攀右趾若嘯呼狀。--明·魏學洢《核舟記》
又如:腳趾(腳前端的分支);
趾zhǐ
⒈腳:~高氣揚(形容驕傲自大,得意忘形)。
⒉腳指頭:腳~。鵝、鴨、龜等~間有蹼。
⒊〈古〉通"址"。地基:遺~。亭亭(高大)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