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侯兩鬢光如月,盡日看山常拄笏。
經營菽水才有餘,赴調地飯店況干謁。
少年習氣秋來發,羅藝文場肆猖獗。
楊沙風起晝昏冥,點漆歸來似泥淈。
我生正欠封侯骨,硯破編殘徒矻矻。
與君發願繡佛前,綺語機心回僕訥。
內觀靈府窮丹闕,虛室生明照毛髮。
卻將目力寫新詩,巖電千年不埋沒。
風響牙籤,雲寒古硯,芳銘猶在棠笏。秋床聽雨,妙謝庭、春早吟筆。城市喧鳴轍。清溪上、小山秀潔。便向此。搜松訪石,葺屋營花,紅塵遠避風月。瞿塘路,隨漢節。記羽扇綸巾,氣凌諸葛。青天萬里,料漫憶、蓴絲鱸雪。車馬從休歇。榮華事、醉歌耳熟。天與此翁,芳芷嘉名,紉蘭佩兮瓊玦。
漢字笏的含義
笏
(形聲。從竹,勿聲。本義:古代朝見時大臣所執的竹板,用以記事)
手板 [tablet]
笏板。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見時手中所拿的狹長板子,按品第分別用玉、象牙或竹製成,以為指畫及記事之用
笏,禮玉藻。笏天子以球王;諸侯以象,大夫以魚須文竹、士竹、本象可也。--《說文》
薦笏言於卿士。--唐·柳宗元《柳河東集》
曳笏卻立。
持一象笏互。--明·歸有光《項脊軒志》
又如:笏擊(用笏板撲擊);笏囊(盛笏板的袋子);笏帛(盛笏的袋);笏板(即笏,手板)
舊時戲班用來寫戲目供人點戲用的手板也稱「笏」
只見一個掌班拿著一本戲單,一個牙笏。
笏hu〈古〉大臣上朝時拿著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等製成,可以用於記事。
────────────────—
笏wěn 1.見"笢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