芃芃秋草閉門深,世事年來口欲喑。
文欠官銜誰著眼,命無時彩自勞心。
收書只原兒能讀,得酒惟須客其斟。
幸有無絃琴掛壁,不容聲處是知音。
寒入疏蓬夜雪深,是非難辯口如喑。
一官不幸有奇禍,萬事但求無愧心。
想像騎牛開畫卷,丁寧回雁寄來音。
傳家一首冰壺賦,未信橫舟竟陸沉。
姬周史統太銷沈,況復炎劉古學喑。
崛起有人扶左氏,千秋功罪總劉歆。
靜極孤鴻響,寒疑萬籟喑。
眼花燈下字,髭斷雪中吟。
頗似償前債,非關惜寸陰。
可憐蝴蝶夢,翩作蠹書蟫。
漢字喑的含義
喑
(形聲。從口,音聲。本義:小兒哭泣不止)
同本義 [cry ceaselessly]
喑,宋齊謂兒泣不止曰喑。--《說文》
恚怒聲。相當於「嗯」 [anger]
徐郎見言,大怒:「喑,我教你去捉太公,主將倒來取救兵!」--《武王伐紂平話》
又如:瘖啞叱吒(發怒喝叫聲);喑嗚叱(呵叱怒喝)
緘默不語 [keep silent]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清·龔自珍《己亥雜詩》
又如:喑氣(不吭聲;不說話);喑畏(畏懼不敢出言)
因悲傷過度而哽咽,哭不出聲來 [chock with sobs]。如:喑嗚(悲咽);喑咽(悲傷哽咽)
喑
嗓子啞,不能出聲;失音 [mute]
遂稱風
喑yīn
⒈啞,不能說話:~不能言。
⒉默不作聲:萬馬齊~。
⒊[喑鳴]怒喝聲。
────────────────—
喑yin 1.聲音相應和。 2.感歎詞。 3.見"喑惡"。
────────────────—
喑yǐn 1.見"喑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