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觀二宋文,字字照縑素。
淵源皆有考,奇險或難句。
後來邈無繼,嗣子其殆庶。
胡為尚流落,用捨真有數。
當時苟悅可,慎勿笑杕杜。
AA10窗誰赴救,袖手良優裕。
山城辱吾繼,缺短煩遮護。
昔年謬陳詩,無人聊瓦注。
於今賡絕唱,外重中已懼。
何當附家集,擊壤追鹹AA18。
君子既執迷,無由達情素。明月海山上,秋風獨歸去。
何處春風歸路。金屋空藏樊素。零亂海棠花,愁夢欲隨春去。情緒。情緒。粉濺兩行冰箸。
和袖把金鞭,腰如束素。騎介驢兒過門去。禁街人靜,一陣香風滿路。鳳鞋宮樣小,彎彎露。驀地被他,回眸一顧。便是令人斷腸處。願隨鞭鐙,又被名韁勒祝恨身不做個,閒男女。
水風清暑,記平湖十里,寒生紈素。羅襪塵輕雲冉冉,彷彿凌波仙女。雪艷明秋瓊肌沁露,香滿西陵浦。蘭舟一葉,月明曾到深處。誰念玉珮飄零,翠房淒冷,幾度相思苦。異地相看渾是夢,忍把荷觴深注。碧藕多絲,翠莖有刺,脈脈愁煙雨。江雲撩亂,倚闌終日凝佇。
鵲報寒枝,魚傳尺素。晴香暗與風微度。故人還寄隴頭梅,憑誰為作梅花賦。柳外朱橋,竹邊深塢。何時卻向君家去。便須倩月與徘徊,無人留得花常祝
秦川雄帝宅,函谷壯皇居。綺殿千尋起,離宮百雉余。
連薨遙接漢,飛觀迥凌虛。雲日隱層闕,風煙出綺疏。
巖廊罷機務,崇文聊駐輦。玉匣啟龍圖,金繩披鳳篆。
韋編斷仍續,縹帙舒還卷。對此乃淹留,欹案觀墳典。
移步出詞林,停輿欣武宴。雕弓寫明月,駿馬疑流電。
驚雁落虛弦,啼猿悲急箭。閱賞誠多美,於茲乃忘倦。
鳴笳臨樂館,眺聽歡芳節。急管韻朱弦,清歌凝白雪。
綵鳳肅來儀,玄鶴紛成列。去茲鄭衛聲,雅音方可悅。
芳辰追逸趣,禁苑信多奇。橋形通漢上,峰勢接雲危。
煙霞交隱映,花鳥自參差。何如肆轍跡,萬里賞瑤池。
飛蓋去芳園,蘭橈游翠渚。萍間日彩亂,荷處香風舉。
桂楫滿中川,絃歌振長嶼。豈必汾河曲,方為歡宴所。
落日雙闕昏,回輿九重暮。長煙散初碧,皎月澄輕素。
搴幌玩琴書,開軒引雲霧。斜漢耿層閣,清風搖玉樹。
歡樂難再逢,芳辰良可惜。玉酒泛雲罍,蘭殽陳綺席。
千鍾合堯禹,百獸諧金石。得志重寸陰,忘懷輕尺璧。
建章歡賞夕,二八盡妖妍。羅綺昭陽殿,芬芳玳瑁筵。
佩移星正動,扇掩月初圓。無勞上懸圃,即此對神仙。
以茲遊觀極,悠然獨長想。披卷覽前蹤,撫躬尋既往。
望古茅茨約,瞻今蘭殿廣。人道惡高危,虛心戒盈蕩。
奉天竭誠敬,臨民思惠養。納善察忠諫,明科慎刑賞。
六五誠難繼,四三非易仰。廣待淳化敷,方嗣雲亭響。
捨俗修行,超塵歸素。安恬寂淡忘思慮。顛狂猿馬鎖空房,靈源一點常教祝莫覓金翁,休搜龍虎。清清閒暇逍遙做。慧風吹散嶺頭雲,一輪
魯客事楚王。
懷金襲丹素。
既荷主人恩。
又蒙令尹顧。
日晏罷朝歸。
輿馬塞衢路。
宗黨生光輝。
賓僕遠傾慕。
富貴人所欲。
道得亦何懼。
南國有儒生。
迷方獨淪誤。
伐木清江湄。
設罝守毚兔。
乍遘冥景臨,已驚玄發素。
豈伊蒲柳姿,猶忝金門步。
紫殿慚華纓,淒風灑官樹。
遂嬰采薪憂,具臣曠天務。
自省玄尚白,還嗟時漸暮。
初旭偃荊扉,山樊淡輕霧。
行藥循方池,寒波欲成沍。
感茲日月流,苦為簪組誤。
墟菊挺殘英,庭松悅零露。
負喧有深懷,飲冰非前懼。
棲遲此中園,彌賤紛華暮。
水楓葉下,乍湖光清淺。涼生商素。西帝宸遊羅翠蓋,擁出三千宮女。絳采嬌春,鉛華掩晝,占斷鴛鴦浦。歌聲搖曳,浣沙人在何處。別岸孤裊一枝,廣寒宮殿,冷落棲愁苦。雪艷冰肌羞淡泊,偷把胭脂勻注。媚臉籠霞,芳心泣露,不肯為雲雨。金波影裡,為誰長恁凝佇。
向秀甘淡薄,深心托毫素。
探道好淵玄,觀書鄙章句。
交呂既鴻軒,攀嵇亦鳳舉。
流連河裡游,惻愴出陽賦。
廬山天下奇,良遊遂平素。
江帆渺何之,連峰散晴霧。
雲端五老人,粲然風骨露。
青衣或來迎,木客時相遇。
夜坐松底石,天燈知幾處。
忽聞巖際鐘,忘卻東林路。
孤雁東飛來,寄我紋與素。紋足經三象,素當綜群務。
遠見故人心,一言重千金。答之彩毛翰,繼以瑤華音。
歲寒眾木改,松柏心常在。
應事如應敵,收功端有素。
詩乃隨景遷,預計幾膠柱。
鼓吹月明秋,當時亦佳句。
見卵求時夜,竟為陰雲妒。
想像蘄為工,故智那用據。
向來東遊意,夢境騷人賦。
出郭帶月行,過山沖雪去。
風力馬欲卻,寒氣鳥不度。
舊擬忽新偶,自笑邯鄲步。
與世甘數奇,失意資一悟。
覆卻從萬方,悠然隨所遇。
吟情形前影,塵事風外絮。
郊原二月天,節物屬丹素。
山風欻雪花,野屋欲冰柱。
破除酒邊興,截斷口前句。
誰將萬玉妃,一一事嬌妒。
東皇不無情,退縮自失據。
史君文章家,客子舊能賦。
茲游豈偶然,擬作袖手去。
江梅孤舊約,桃花悵前度。
漂忽幾何時,林影映沙步。
層雲放曒日,瑩澈等僧悟。
一笑百慮余,如世有晚遇。
預知詩及門,新語謝鹽絮。
祥煙瑞氣常敷布。便覺心歸素。世人為處我無為,更無思無慮。絳房奼女嬰兒聚。慧目看烏兔。斡旋離坎兩交宮。這些兒誰悟。
衣裝紙襖並麻布。固亙初元素。風前月下撫心琴,並無些塵慮。雲朋霞友常相聚。看飛烏走兔。玉中養就紫金丹,這些兒誰悟。
羲農至舜禹,所尚惟樸素。
迨及三代衰,君臣皆不度。
其源既已開,展轉若塗附。
秦漢距陳隋,相沿少知悟。
傷財而害民,多不能永祚。
乃知縱奢淫,天人所同惡。
金玉不可衣,錦繡不可茹。
所貴在農桑,工巧皆民蠹。
白蘋影裡,向何人可話,平生心素。月魄冰魂凝結就,猶薄湘妃洛女。吳沼芙蓉,陳陂菡萏,散入玄珠浦。採花蜂蝶,霧深都忘歸去。堪笑並蒂霞冠,雙頭酡臉,只為多情苦。空遣隔江遊冶子,撩亂心飛目注。同出泥塗,獨標玉質,不是曼陀雨。風清露冷,有人長自遲佇。
昂昂青田姿,杳杳在輕素。
一身萬里意,雙目九霄顧。
釤釤羽翮利,竦竦骨節露。
君初本誰學,我恐必神悟。
得於想像外,看在絕筆處。
稷筌如復生,相與較獨步。
漢字素的含義
素
(會意。小篆字形。上是「垂」,下是糸。糸,絲。織物光潤則易於下垂。本義:沒有染色的絲綢)
同本義 [white silk]
素,白致繒也。--《說文》
純以素。--《禮記·雜記》
素服哭於庫門之外。--《禮記·檀弓》
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若士必奴,伏屍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戰國策·魏策》
又如:素幭(古代蓋在車前橫木上的白綢);素服縞冠(喪服,素、縞,指白繪)
用作寫字的絲綢或紙張 [silk or paper for writing]
英骨秀氣,灑落毫素。--唐·李白《化城寺大鐘銘》
又指用
素su
⒈沒有染色的絲綢:~絲。〈引〉白的,沒有染色的:~衣。
⒉顏色單純,不鮮艷:~淨。
⒊本來的,不加修飾或做作的:~質。樸~。
⒋事物的基本成分:元~。色~。毒~。因~。
⒌植物類的食品:~菜。吃~。
⒍向來,一向:~知。平~。~不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