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許閒人作好嬉,遨頭偏值雨澌澌。
已藏日月仍朝夜,也辨春秋有悅淒。
棄絕自天如覆水,綿連到地只生泥。
世間難得虛堂睡,更與堯章續舊題。
駝褐輕裝,狨韉小隊,冰河夜渡流澌。朔雪平沙,飛花亂拂蛾眉。琵琶已是淒涼調,更賦情、不比當時。想如今,人在龍庭,初勸金卮。一枝芳信應難寄,向山邊水際,獨抱相思。江雁孤回,天涯人自歸遲。歸來依舊秦淮碧,問此愁、還有誰知。對東風,空似垂楊,零亂千絲。
黃河岸柳衰,城下渡流澌。
年長從公懶,天寒入府遲。
家山望幾遍,魏闕赴何時。
懷古心誰識,應多謁舜祠。
微春已動陳根綠,晴日初流大澤澌。
客路苦寒惟飲酒,老年便暖屢添衣。
霜林背日梅遲拆,冰渚知春雁早飛。
江上三年陳跡在,年年穿竹折梅時。
城郭初瞻北斗移,春回冰壑已流澌。
石林背日垂寒旆,江藻舒風引細絲。
物色徐看催歲換,形容先擬駐年衰。
天涯草木雖無賴,亦復欣欣及聖時。
南國餘寒有素期,年年隆臘吸浮澌。
還人春色九十日,紅紫從它少後時。
窮陰結長寒,木介河生澌。
曠野獨獸號,異鄉孤臣悲。
薜衣帶胡繩,三年限朝儀。
豈徒無炊火,顧有麻斬齊。
身倖免污辱,言之淚交頤。
脫急藉朱家,弔古懷要離。
溯風酒三酹,老氣吞畎夷。
誓刳梟獍肉,用塞烏鳥饑。
漢酬張良志,吳乞伍員師。
行歌《獨碌》篇,以繼《從軍》詩。
漢字澌的含義
澌
(形聲。從水,斯聲。本義:水盡)
同本義 [dry up]
澌,水索也。--《說文》。徐鍇系傳:「索,盡也。」
引申為凡物竭盡之稱。消亡 [totally disappear]
使舉國之少年而亦為老大也,則吾中國為過去之國,其澌亡可翹足而待也。--清·梁啟超《飲冰室合集·文集》
又如:澌滅(消滅乾淨);澌流(流淌,流水);澌亡(滅絕消亡);澌泯(消失);澌渙(消散);澌靜(消失而歸於平靜)
澌
解凍時河中流動的冰塊 [ice floating on a river during the spring thaw]
候吏還白,河水流澌,無船,不可濟。--《後漢書·王霸傳》
死屍 [corpse]
出見負豕於
澌sī
⒈盡:~滅。
⒉冰塊:河水流~。
⒊像聲詞。下雨、下雪等的聲音:隔樹~ ~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