灘流斗落惟璠璵,雕欄照水光如濡。
層巒疊巘爭蟠紆,翠巖百尺蹲於菟。
何年巨人出歸墟,揭竿合負神鰲趨。
飄流人間峙蓬壺,至今猶為仙聖居。
飛軿往來誰與俱,下有馴雉隨雙鳧。
英風爽氣凌清虛,楣間新詩露珊瑚。
顧余老懶與世疏,欲往勾漏嗟無徒。
會須策轡追雲車,無使吃口嗤儒。
道逢泗轍一窮魚,氣息如絲沫尚濡。
未得相攜滄海去,蛙池共活諒中孚。
乃翁自是裡名儒,箴史遺言幼染濡。
設饌禮如初作婦,貤封誼不忍先姑。
色絲尤妙於前制,彤管從刪以後無。
一事可紓存沒恨,即今丹穴有雙雛。
又作凝香齋宿,未容燥吻得濡。
頗怪太湖龍伯,貝宮臥戲明珠。
死生契闊十年餘,欲話交情涕已濡。
夢裡偶同清夜宴,醉中猶攬故人須。
岸巾談笑今誰記,滿腹詩書只自愚。
我亦與公同此病,早收身世老江湖。
腥涎不滿殼,聊足以自濡。
升高不知回,竟作粘壁枯。
初秋積雨過,眾綠光如濡。
莎雞啼高樹,蟋蟀鳴階除。
時物已改故,芳年從此徂。
榮名非我願,守分敢求余。
登樓眺遠郊,肆目望天衢。
明月出雲中,照我華發疏。
還歸掩關臥,夢到園田居。¤
清漏滴彤壺,皇仁雨露濡。
遙瞻天一笑,同效岳三呼。
御醴傳觴速,宮花覆座敷。
欲知歸美意,歌頌在康衢。
天德冥應,仁澤載濡。
其甘如機,其凝若珠。
雲表潛結,顥英允敷。
降於竹柏,永昭瑞圖。
白頭身世歎羈孤,一念兒時淚已濡。
尚記爭先書鬱壘,豈知落後舉屠蘇。
杯盤草草思鄰舍,車馬紛紛厭九衢。
六十年非心自了,掛冠猶足補東隅。
墜幘長鬚丑,遺靴一足濡。
不須訶小鬼,爛醉要渠扶。
天德冥應,仁澤載濡。
其甘如機,其凝若珠。
雲表潛結,顥英允敷。
降於竹柏,永昭瑞圖。
道士清晨喜告余,昨朝膏露降濡濡。
夜來輿從留山觀,此瑞端呈邑大夫。
我聞之言半疑信,踏破曉光上孤峻。
巍然古殿漢天師,水繞丹爐葉明潤。
旁觀復折取以前,連日祥應詎偶然。
我亦嘗審甘如飴,是誰執此變化權。
益信人心自靈妙,莫執人神定名號。
此機不動萬象沈,此機一發靡不到。
此機不屬上下中,此機非西南北東。
此機無遠亦無近,此機至正而大公。
此機夫人之所有,何不自貴自善守。
寸善微萌天地知,小惡開元禍隨後。
皇天無親亦無常,願言孜孜兢兢悠久而無疆。
碧天寒已深,晚露樹沾濡。
鳴蟬訴夕陽,不道秋風急。
池上客熟無那,池中魚不自濡。
安得涼煙泛坐,綠荷盡日跳珠。
不但親朋吊,鄉人總涕濡。
那堪公塚婦,還是我諸姑。
龐叟留封坎,嵇孤哭反虞。
惟應不朽者,昭揭在龜趺。
天意分明應魯雩,高壇晨拜紫袍濡。
禽窺舊井寒泉長,魚泳新荷涸轍蘇。
敏政有餘閒利刃,清詩無纇擲靈珠。
夏畦蒙潤秋皋稔,顏巷銷憂卒歲娛。
漢字濡的含義
濡
古水名 [Ru River]
濡,濡水,出涿郡故安,東入淶。--《說文》
在河北省
尿 [urine]
病方今客腎濡,此所謂「腎痺」也。--《史記》
通「儒」。儒士,學者[scholar]
海內稱之曰濡術之宗。--《濟陰太守孟郁修堯廟碑》
少以濡術。--《尉衛卿衡方碑》
假借為「堧」。空地[riparian land]
自以城池道濡麥。--《魯相史晨饗孔廟後碑》
濡
沾濕 [immerse;soak;ret;dip]
不濡其翼。--《詩·曹風·候人》
春雨露既濡。--《禮記·祭義》
濡濯棄於坎。--《禮記·喪大記》
今客賢濡。--《史記·扁倉傳》
又如:濡墨
濡ru
⒈潮濕:~衣。
⒉浸,潤澤:~筆。
⒊沾染:耳~目染。
⒋停留,遲慢:~滯。~緩。
⒌柔軟,含忍:~木。~忍。
────────────────—
濡nuan 1.水名。今河北省灤河。
────────────────—
濡er 1.謂以汁調和烹煮。
────────────────—
濡rou 1.見"濡忍"﹑"濡軟"。
────────────────—
濡ruǎn 1.柔軟;柔弱。
────────────────—
濡nuo 1.水貌。見《集韻.去過》。 2.通"糯"。黏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