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方贛水赴除書,百舵橫江信所扶。
他日雁山新雁到,問先曾這赤城無。
問宿花村喜有餘,已拚花下倩人扶。
牧童不見枝頭杏,空向青簾問有無。
國步多艱棘,忠誠誓翼扶。
據鞍方矍鑠,罵賊已含糊。
義在光惇史,人亡失壯圖。
因公感家世,憤氣欲吞胡。
一筇明到崔嵬上,有底勳勞得給扶。
想得經行與客俱,身強寧復要人扶。
晚來山色應難盡,十里青蒼看有無。
擊碎珊瑚小作珠,鑄成金彈蜜相扶。
羅襦襟解春蔥手,風露氣涼冰玉膚。
並世身名揚氏子,舊家門戶北村盧。
知音未必能知味,曾遣青前淚濕無。
酒盡知難折簡呼,出門仍苦要人扶。
殘梅委地香誰惜,歸雁穿雲遠欲無。
日落牛羊猶被野,農閒畚鍤正開湖。
還家寂寞西窗晚,旋燎枯枝擁地爐。
漢江南北何縈紆,千山萬山肩相扶。
中間偉然一丈夫,峴山之楚鹿門蘇。
我行一捨到蘇嶺,憶與許子同奔趨。
楚山只在城南隅,一月不到何其迂。
遠求白傅近捨湜,人情未怪瑟與竽。
梯飆自到絕徑處,命名君定是昌黎徒。
相當伐山開道時,野鳥驚去窮猿呼。
獨攜千古兩耆舊,臥龍鳳雛與之俱。
下看海內無所見,淚落漢水心長吁。
我雖不得從公輿,誦公之詩讀公書。
掛之高堂心目舒,便是居士遊山圖。
疏梅月下歌金縷,憶共文君語。
更誰情淺似春風,
—夜滿枝新綠、替殘紅。
蘋香已有蓮開信,兩槳佳期近。
採蓮時節定來無,
醉後滿身花影、倩人扶。
房湢齋庖間翠鋪,環山環水綠雲扶。
不知幾許中人產,支慧居前後阿樞。
世亂王孫泣路隅,時平野老醉相扶。
種榿正可三年大,愛竹何曾一日無。
細路迢迢上雲雨,輕舟渺渺入菰蒲。
暮歸剩欲談幽勝,安得丹青為作圖。
至人視有一如無。見義處,便相扶。三顧出茅廬。莫不是、先生有圖。拯危當世,覺民斯道,佩玉已心枯。遺恨失吞吳。真個是、男兒丈夫。
雙竹軒窗聽讀書,垂天雲翼要搏扶。
與君只作三年別,射策東來過石湖。
新莖未遍半猶枯,高架支離倒復扶。
若欲滿盤堆馬乳,莫辭添竹引龍鬚。
直道年來冷似菰,西山去後有人扶。
王郎此段真奇特,又喜三山出介夫。
鶯喚屏山驚睡起,嬌多須要郎扶。荼蘼斗帳罷熏爐。翠穿珠落索,香泛玉流蘇。長記枕痕銷醉色,日高猶倦妝梳。一枝春瘦想如初。夢迷芳草路,望斷素鱗書。
弄日微陰駕筍輿,柴桑五子共攜扶。
雲門鐘鼓先朝賜,丞相門庭近日殊。
綠樹兩行溪貫串,青巒百摺路縈紆。
惟余守塚鷹窠在,采捕令嚴無牧芻。
離合悲歡酒一壺。白頭紅頰醉相扶。見說德星今又聚。何處。范家亭上會周吳。造物有情留此老。人道。洛西清燕百年無。六客不爭前與後。好□。龍眠老筆畫新圖。擬六客君顯、淄川李德之、用東坡體。
東籬秋色照疏蕪,挽結高花不用扶。
淨洗西風塵土面,來看金碧萬浮圖。
簾押低垂月影疏。梅枝和雪玉相扶。兒家春信入來無。半墜寶釵慵覽鏡,任偏羅髻卻拈書。琴心誰與問相如。
漢字扶的含義
扶〈動〉
(形聲。從手,夫聲。從「手」,表示與手的動作有關。本義:攙扶)
同本義 [support with the hand]
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論語·季氏》
車至門扶。--《戰國策·衛策》。註:「扶,謂下車。」
遂扶以下。--《左傳·宣公二年》
扶杖望硃砂庵而登。--《徐霞客遊記·游黃山記》
又如:扶綽(攙扶,扶托);扶策(扶助,攙扶);扶掖(攙扶;扶助);扶挈(以手攙扶);扶將(攙扶)
扶持;護持 [support;shield and sustain]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荀子·勸學》
又如:扶樹(扶持培植);扶舁(扶持;攙扶);扶舁(護持扛抬);扶傾(扶
扶 fu
⒈攙,用手支住、按著或把持著使不倒:~老攜幼。~牆。~攔桿。
⒉幫助,援助,培植:~弱抑強。救死~傷。~植新生事物。
⒊
【扶手】手可以握著當倚靠的東西,如枴杖、樓梯旁的欄杆、公共汽車上的把手等。
────────────────—
扶fū 1.古代長度計算單位。並四指的寬度為一扶。
────────────────—
扶pu 1.見"扶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