氋氃非妍舞,警露亦微郤。
自顧豈有宜,雲羅枉纏系。
遠勢止牆陰,高足限台砌。
日暮不逢人,徹天數聲唳。
為君耳目玩,風雨凋翎毳。
乘軒寵既希,華表事難逮。
時來循污池,引吭啄蟲蚋。
顧影尚昂藏,擽衷久危脆。
舊侶游三天,往往壽千歲。
願垂支公心,投身死君惠。
漢字郤的含義
郤
(形聲。從邑,谷聲。本義:晉國大夫叔虎的封地。在今山西沁水下游一帶)
同本義 [Xi,a fief]
郤,晉大夫叔虎邑也。--《說文》
郤鄉在河內。--《聲類》
又如:郤詵丹桂(亦作「郤桂」、「郤詵枝」。晉郤詵舉賢良對策為天下第一,自視為「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王。後喻科舉及第)
假借為「隙」。空隙;裂縫 [crack]
若白駒之過郤。--《莊子》
相見於郤地曰會。--《禮記·曲禮》
又如:郤穴(孔穴);郤地(兩國交界之地。即國境線)
隔閡 [rift]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郤。--《史記·項羽本紀》
與紅陽侯有郤。--《漢書·孫
卻qie姓。
────────────────—
卻ji 1.疲勞。
────────────────—
卻xi 1.古地名。在今山西省沁水下游。 2.通"隙"。孔隙,縫隙。 3.通"隙"。嫌隙。 4.通"隙"。開始,初始。參見"卻始"。 5.姓。春秋楚有卻宛。見《左傳.昭公二十七年》。《谷梁傳》作"卻宛"。
────────────────—
卻que 1.後退;退卻。 2.副詞。表示轉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