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摹之傳取奇古,彷彿硬黃疑此楮。
我從眼力別瑤{斌去文加王},安得庸奴字如許。
福唐太守天下才,好事求奇竭中楮。
有時勸我靜祛懷,到處尋幽閒笑侶。
一朝薏苡足人疑,萬里珠璣同夢睹。
樹墓休提孤劍錄,星垣忽見清弦古。
好物終難寂寞留,高門即是從容所。
幾年何地各分飛,此地當歌忽胥遇。
還記當頭灑淚人,同是從前舊承顧。
中郎一見厚難忘,柯亭有竹君知否。
漢字楮的含義
楮
(形聲。從木,者聲。本義:楮樹,葉似桑,皮可以造紙)
同本義 [paper mulberry]。可制紙
又如:楮葉(楮樹的葉);楮雞(楮樹上所寄生的木耳)
紙的代稱 [paper]
即連楮為巨幅,廣二丈,大書一「屈」字。--高啟《書博雞者事》
又如:楮知白(紙的別名);楮先生(紙的別名);楮墨(紙與墨。也是詩文和書畫的代稱);楮生(紙的別名)
紙錢 [paper money]。宋、金、元時發行的紙幣,多用楮皮紙製成,故名。如:楮帛(紙錢錫箔等焚化物);楮券(紙幣,鈔票)
楮chǔ即"榖樹",見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