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上玉笙吹徹。白露冷、飛瓊佩*。黛淺含顰,香殘棲夢,子規啼月。揚州往事荒涼,有多少、愁縈思結。燕語空梁,鷗盟寒渚,畫闌飄雪。
聞君夢慈親,手把青玉珮。
循環念歸期,月已九弦晦。
既寤心悁悁,面垢不暇頮。
屈指必春還,忽焉朱火代。
夢兆且差池,決去河可能。
昨來理恩典,佐州令近塞。
雁門適有乏,求往苦言礙。
曰惟都督雄,豈付小邦倅。
乃知仕宦難,分寸肯少貸。
遂乞回洛陽,拜省慰憂愛。
除補不應欺,聖時公道在。
倖存舊郭園,重種滿畦菜。
上為北堂歡,間與良士對。
此實賢者為,贈行因以載。
峨峨進賢冠,耿耿水蒼佩。服章豈不好,不與德相對。
顧影聽其聲,赬顏汗漸背。進乏犬雞效,又不勇自退。
坐食取其肥,無堪等聾瞶。長風吹天墟,秋日萬里曬。
抵暮但昏眠,不成歌慷慨。
芄蘭之支,童子佩□[1]。雖則佩□[1],能不我知?
容兮遂兮,垂帶悸兮。
芄蘭之葉,童子佩韘[2]。雖則佩韘,能不我甲?
容兮遂兮,垂帶悸兮。
帝遣司花女。炯瓊琚瑤佩,新來滿空飛舞。飛到水晶宮闕處,還被六丁迎祝喚月娣、天孫說與。道是雲溪新洞府,粲玉虹、擁出神仙宇。齊星漢,切雲霧。朝來細把虹梁舉。命日兄、催上金鴉,高高騰翥。雲母捲簾三萬數,不礙風斤月斧。真個是、去天尺五。恰則紫皇香案近,那磚花、院柳宜年少。雙鬢綠,朝天去。
方春不種蘭,終歲無自佩。
良田弗加芟,徒稚亦無歲。
空令雨露恩,日夕被蒿艾。
安坐饑怨天,此理果誰在。
清曉開庭,茱萸初佩。
放浪形骸外,憔悴山澤。倒冠落佩,此心不待白髭鬚。聊復脫身鵷鷺,未暇先尋水竹,矯首漢庭疏。長夏啖丹荔,兩紀傲閒居。忽風飄,連雨打,向西湖。藕花深處,尚能同載曲生無。聽子談天舌本,澆我書空胸次,醉臥踏冰壺。畢竟凌煙像,何似輞川圖。
謝娘梔子,賈妃萸佩。
西子相思切。委蕭蕭、風裳水佩,照人清越。山染蛾眉波曼睩,聊可與之娛悅。便莫賦、湘妃羅襪。怕見綠荷相倚恨,恨白鷗、佔了涼波闊。揀涼處,放船歇。道人不是塵埃物。縱狂吟魂魄,吹亂一巾涼發。不覺引杯澆肺渴,正要清歌駭發。更坐上、其人冰雪。截取斷虹堪作釣,待玉奩、今夜來時節。也勝釣,石城月。
漢字佩的含義
佩
(會意。從人凡巾。本義:繫在衣帶上的裝飾品)
同本義 [ornament worn as a pendant at the waist in ancient China]
佩,大帶佩也。--《說文》
青青子佩。--《詩·鄭風·子衿》
共王之服玉珮玉。--《周禮·王府》。註:「王之所帶者。」
遺余佩兮澧浦。--《楚辭·湘君》
又如:佩玖(作佩飾用的淺黑色美石);佩玦(有缺口的環形佩玉);佩珂(用黃黑色玉石製成的佩飾);佩衽(佩玉和衣襟)
姓
佩 〈動〉
佩帶,把徽章、符號、手槍等戴在或掛在胸前、臂上、肩上或腰間 [wear]
佩之金玦。--《左傳·閔公二年》
古代君子,必佩玉。
佩pei
⒈〈古〉繫在衣帶上的裝飾品,又特指此裝飾品上的玉:~帶。解~欲西去。
⒉掛,戴:~劍。腰間~著手槍。~戴紀念章。
⒊敬服:~服。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