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秉周禮,投老奉龍旗。
斥逐遇不死,歸來敢恨遲。
門闌走賓客,行李飭妻兒。
又踏長安道,多慚鬢有絲。
一笑行拋漢水湄,野梅殘雪照旌旗。
啼鶯未與春先去,歸騎猶呼雨自隨。
干祿且優垂老姊,窮經自有起家兒。
後人覓得松岩石,先刻寒生送別詩。
暖日融融靜鼓鼙,條風拂拂動旌旗。
柳間飲馬春泉細,花裡聞鶯晝漏遲。
近苑獵回猶賜饌,行宮朝罷更題詩。
晚來獨向都城望,雲擁蓬萊五色垂。
莫說尋芳已後時,春蔬解甲茗搴旗。
松風石銚晴雲碗,不是吾曹未必奇。
平時開黃閣,茲辰奠素旗。
留侯嘗辟穀,巖說遂騎箕。
天迥哀笳咽,林長道翣遲。
行人此墮淚,何必峴亭碑。
山形南去疾如馳,高處展開三丈旗。
山下行人爭指似,龍蛇影動夕陽時。
忍歷通莊出,東風舞酒旗。
百花無看處,三月到殘時。
游塞聞兵起,還吳值歲饑。
定唯荒寺裡,坐與噪蟬期。
泰階煌煌色已齊,祥飆為掃蚩尤旗。
幅員浩蕩春台熙,不遺桴鼓驚鋤犁。
羽林宿衛環三陲,居安節慮忘戰危。
整暇自許忘其機,司馬八法律以規。
蒐苗獮狩凜弗違,碧油有幢儼軍師。
手持虎節談魚麗,閩關不以山與溪。
歌舞七德宣皇威,有來視師省檄飛。
將軍名已草木知,干戈俎豆睢陽時。
已分勾當江南歸,流芳奕葉今孫枝,
此行且賦從軍詩,時清未用歌采薇,
天子有道守四夷。
楚江寒食橘花時,野渡臨風駐彩旗。
草色連雲人去住,水紋如縠燕差池。
兵滿天山雪滿衣,漢家都護擁旌旗。
銜枚一夜襲疏勒,度隴生兵盡潛出。
不得戎王誓不歸,歸時楊柳正依依。
正依依,占春色,
與君同醉花陰側。
飄飄映車幕。
出沒望連旗。
度雲還翊陣。
回風即送師。
峽路沙如月。
山峰石似眉。
村桃拂紅粉。
岸柳被青絲。
錦城遙可望。
回鞍念此時。
清曉新晴物物熙,小風淡日暖歸旗。
不堪回首南華路,去歲梅花細雨時。
使節東來炯繡衣,蒙泉景色動旌旗。
官曹傳檄清風肅,老稚隨車淑氣移。
趙日可能兼畏愛,蘇夫那復間公私。
鴒原更遇蓬瀛客,好駐幨帷十日期。
共樂昇平道泰時,相逢終不展鑰旗。
隨宜淡飯清茶外,困臥閒行幾個知。
秋草黃雲塞馬肥,漢家驃騎擁旌旗。
可能衛霍年年出,不及燕然一片碑。
帳前斫案決大議,赤壁火船燒戰旗。
若使曹瞞忠漢室,周郎焉敢破王師。
朝會儼威備,司常建九旗。
舞容分綴兆,文物淞威蕤。
運格桃林牧,祥開洛水龜。
帝軾潛日用,化俗自登熙。
白馬津頭春日遲,沙州歸雁拂旌旗。
柳營唯有軍中戲,不似江南三月時。
城郭名王據兩陲,軍前一日送降旗。
羌兵自此無傳箭,漢甲如今不解累。
幕府上功聯舊伐,朝廷稱慶具新儀。
周家道泰西戎喙,還見詩人詠串夷。
雙鞬錦領出西山。戎幕護旌旗。橫槊春風百詠,臨淮夜月千卮。風流樽俎,瓊花破艷,紅藥攢枝。賞盡竹西歌吹,珠簾十里香迷。
漢字旗的含義
旗〈名〉
同本義 [bear-figured flag]
旗,熊旗五游,以象罰星,士卒以為期。--《說文》
熊虎曰旗。--《廣雅》
師都建旗。--《周禮·春官》
熊虎為旗及國之大閱。--《周禮·司常》
望其旗靡。--《曹劌論戰》
泛指各種旗幟 [flag;banner]
斬木為兵,揭竿為旗。--賈誼《過秦論》
以為旗章。--《禮記·月令》
旗所以立兵也,所以利兵也,所以偃兵也。--《管子·兵法》
又如:旗纛(古代軍隊和儀仗隊用的大旗);旗牌(擔任傳遞號令等的武吏);旗鼓(指槍棒等武藝的架式、門戶);旗頭(旗手);旗麾(將旗)
表識,標誌 [pennant]。如:旗亭(
旗qi
⒈用布、綢、紙等做成的標幟,多為長方形或方形:~子。軍~。國~。升~。
⒉清代初期將滿族軍隊和成員編為八旗。後又增編蒙古八旗、漢軍八旗。凡在旗籍的人統稱"旗人"。又特指滿族的:~袍。~裝。
⒊內蒙古自治區行政區劃的一級,相當於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