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店青辟戶,春船綠漲篙。
湖面寬千頃,湖流淺半篙。
遠帆如不動,原樹競相高。
歲已佔秋旱,民猶望雨膏。
涸鱗如可活,吾敢畏波濤?
洛田荒二頃,楚浪漲三篙。
小雨暗兩岸,孤舟撐一篙。
清同寒鷺迥,愁與暝雲高。
已判亂波色,時饒點鬢毛。
三農有重賦,為汝喜如膏。
兩字清忠帝袞褒,都緣穩把濟川篙。
後來諸老多成敗,何似先生勇退高。
兩公精意與神交,平地能令水滿篙。
雲氣遠收明嶂合,雨聲偏傍夜床高。
轆轤未暇分甘井,舴艋應知避怒濤。
願受一廛須及早,秋成猶得飽兒曹。
山頭喬木長山高,山下泉深沒榜篙。
春牛畢耕已閒瑕,春馬還有人游遨。
田中青旗署沽酒,道上雙孫扶白毛。
子有歸資好來比,我方飄泊可嗟勞。
師今游醉李,自刺釣舡篙。
地說三吳勝,人誇二陸豪。
草黃工女績,波白課丁熬。
近海寒應早,霜毛怯剃刀。
繡地紅千點,平橋綠一篙。
楝花來石首,轂雨熟櫻桃。
笑我生塵甑,慚君有意袍。
故人能少駐,門徑久蓬蒿。
國清竊得殘羹飯,也學人前弄竹篙。
欲寫斷崖無活句,心如秋月待如何。
天垂疊巘翠相交,風展文漪碧半篙。
勝日難逢宜樂此,好山多買不為饕。
了無歎息同登峴,忽有會心如有濠。
更看溪光山色裡,紅霞蒸起萬株桃。
澀灘鳴嘈嘈,兩山足猿猱。白波若卷雪,側足不容舠。
漁子與舟人,撐折萬張篙。
落月掛林高,溪行屢著篙。
不令驚水宿,頻覺送雞號。
此趨今成熟,吾生毋乃勞。
何能永謝去,自學小舟操。
漢字篙的含義
篙
(形聲。從竹,高聲。從「竹」,表示與竹有關。本義:撐船的竿) 同本義 [punt-pole]
嘗發所在竹篙,有一官長連根取之,仍當足,乃超兩階用之。--《世說新語·政事》
自憶東吳榜舟日,蓼花溝水半篙強。--李郢《山行》
大家跳下船,雙喜拔前篙,阿發拔後篙。--《社戲》
又如:篙眼(篙痕。篙在岸上留下的孔穴);篙楫(篙槳等行船的工具);杉篙(杉木撐船篙);篙櫓(撐船搖船的工具);篙痕(篙撐船時留下的痕跡)
篙 〈動〉
用篙撐船 [push with a punt-pole and cause a ship to move]。如:篙手(掌篙的船工);篙律(撐船的方法)
篙gāo撐船的器具,用竹竿或杉木等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