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朝二月二十,又是清明寒食。
靈雲不見桃華,爭信曲中有直。
是典耶,是真耶,
多虛不如少實。
我本丘壑姿,脫巾為謀食。
隨牒幾推遷,銅章領巖邑。
初期竊餘閒,焚香弄書冊。
文法何苦多,日力不暇給。
訟紙秋葉翻,使符星火急。
自憐拙追科,難復濟繁劇。
秋毫殊未試,直道聊抆拭。
白眼已紛紛,丹心猶汲汲。
要令四萬家,實惠涓塵及。
怒罵奚足雲,此意天應識。
西齋靚且深,於焉少游息。
幽獨誰相對,古壁蒼崖立。
高人喜過從,玄論揮八極。
世情一笑休,欲語不如默。
嗟久客。又見他鄉寒食。流水斷橋春寂寂。孤村煙火息。白去紅飛無跡。千樹總成新碧。醉裡傷春愁似織。東風欺酒力。
酒以成禮,樂以侑食。
露湛朝陽,星環紫極。
淑慎爾容,既飽以德。
進退周旋,威儀抑抑。
猛虎出林行,咆哮取人食。
居人慮虎至,荊棘掛牆壁。
虎乃愛其身,驚遁不近側。
人兮不如虎,甘心墮荊棘。
神既貺施,嗜我飲食。
申以累獻,以承靈億。
神方常羊,鹹畢我觴。
於再於三,於誠之將。
楚人喻薌草,可佩復可食。
靈均楚同姓,放逐去其國。
皎皎忠良心,惕惕懼讒賊。
扁舟下滄浪,魂迷招不得。
至今芳洲上,寂寞少春色。
我公異於是,聲譽超八極。
挽公青霞裾,接武紫鸞翼。
直契慕湘累,論心不淪跡。
我是眾薌林,澡身而浴德。
同心等崇蘭,直節逾蒼柏。
登善味芝朮,去惡鋤枳棘。
荀令十里香,揚雄一區宅。
君臣相唯諾,品題來藻飾。
日光萬丈長,眾薌馥芳澤,
況了大因緣,功名皆戲劇。
手擊妙喜國,心湛水精域。
諸天眾薌雲,旃檀雜簷卜。
登門三十年,歲晚仍作客。
誦公薌林詩,心境為澄澈。
雖非歌商頌,聲亦出金石。
群居崖谷間,不食人間食。
春風百花場,來往無虛日。
採花釀為糧,倉廩自充實。
欻罹割裂殃,操戈窮入室。
何異誤國人,腹劍而口蜜。
芳草碧色,萋萋遍南陌。暖絮亂紅,也知人、春愁無力。憶得盈盈拾翠侶,共攜賞、鳳城寒食。到今來,海角逢春,天涯為客。愁旋釋。還似織。淚暗拭。又偷滴。謾佇立、遍倚危闌,盡黃昏,也只是、暮雲凝碧。拼則而已今拼了,忘則怎生便忘得。又還問鱗鴻,試重尋消息。
肇降生民,有不粒食。
維時神農,迺為先檣。
爾末爾耩,雲誰之因。
酌以汙尊,我思古人。
皇天降豐年,本憂貧土食。
貧士無良疇,安能得稼穡。
工傭輸富家,日落長歎息。
為供豪者糧,役盡匹夫力。
天地莫施恩,施恩強有得。
重門翠鎖,笑侯鯖斷絕,又逢寒食。社甕初開春浩蕩,薺蕨漫山誰摘。榆火傳新,柳綿吹老,愁緒空千憶。百花過了,遊蜂將次成蜜。追思共醉西湖,詩朋餘幾,俯仰成悲惻。月射波心光萬丈,猶想當時顏色。黃鵠翩翩,白駒皎皎,莫待山靈勒。金貂箬笠,問渠還肯相易。
徐郎陋巷四立壁,乘間亦戒賓友食。
慈親衰鬢不供剪,定賣春衣典書冊。
念君治具良騷騷,與渠侵早來得得。
小樓十客不餘地,猶勝陶翁劣容膝。
江西米{上臨下米}絲作窩,吳國香粳玉為粒。
嗣宗阿戎各好士,笑頡羹鄙仍婦德。
老子旅寓得此飽,勃郁詩情喙三尺。
出門未妨雨墊巾,萬屐聲中緩歸策。
西湖不放長竿入,群魚空作淘河食。
漁人攘臂下前汀,蕩漾清波浮兩腋。
藕梢菱蔓不容網,箔作長圍徒手得。
逡巡小舟十斛重,踴躍長魚一夫力。
柳條穿頰洗黃金,鱠縷堆盤雪花積。
燒薤香橙巧相與,白飯青蔬甘莫逆。
食罷相攜堤上步,將散重煎葉家白。
人生此事最便身,金印垂腰定何益。
春深陌上桑,群蠶賴以食。
鞠蠶妾之事,採桑妾之職。
桑老蠶繭成,幸而筥筐實。
繰之復紡之,妾復躬紝維。
織成一端練,於以蔽袒裼。
使君一問桑,下車輒思惑。
妾固願相從,妾夫不足惜。
安得以婦人,而滅使君德。
使君勿內熱,妾心堅如石。
攻玉為方盤,可據以飲食。
又可安文枰,兩仙相對奕。
簿書應接罷,胥不留蹤跡。
散步到其間,如臨蒼山壁。
下有清冷波,灩灩欲侵席。
坐兼仁智樂,豈獨煩襟釋。
長沙春正妍,樽酒會嘉客。
好事清河翁,題名刻之石。
空佇立。又是冷煙寒食。開盡荼都一色。東風吹更白。我是綸竿倦客。道上行人不識。著取蓑衣拈短笛。沙鷗應認得。
誰家野菜飯炊香,正是江南寒食。試問春光今幾許,猶有三分之一。枝上花稀,柳間鶯老,是處春狼藉。新來燕子,尚傳晉苑消息。應記往日西湖,萬家羅綺,見滿城爭出。急管繁弦嘈雜處,寶馬香車如織。猛省狂游,恍如昨夢,何日重尋覓。杜鵑聲裡,桂輪掛上空碧。
西郊歲種十畝麥,自笑不耕惟坐食。
吾人一飽已天幸,此外何心更求得。
我田長熟無旱潦,玉粒收來堅且好。
豈同豪右執券契,虐取多求急於盜。
我家治生無奇功,累世守此慈儉風。
倉囷不滿非所恤,冒暑一曬安敢慵。
長空不見纖雲起,沽酒烹雞會鄰里。
炎飆不厭塵滿身,冷餅行看冰上齒。
閒居捨此一事無,徇時干祿姑捨諸。
信知為農自足樂,秦相未必賢牽盧。
投老未歸,太倉粟、尚教蠶食。家山夢、秋江漁唱,晚風牛笛。別墅流風慚莫繼,新亭老淚空成滴。笑當年、君作主人翁,同為客。紫燕泊,猶如昔。青鬢改,難重覓。記攜手、同游此處,恍如前日。且更開懷窮樂事,可憐過眼成陳跡。把憂邊、憂國許多愁,權拋擲。
漢字食的含義
食
(會意。從皂,聲。本義:飯,飯食)
同本義 [cooked cereals,especially rice;food]
食,米也。--《說文》。按,六谷之飯曰食。
掌王之食飲。--《周禮·膳夫》。註:「飯也。」
治其糧與其食。--《周禮·廩人》。註:「止居曰食。」
共王及後之六食。--《周禮·饌人》。註:「六谷之飯。」
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左傳·隱公元年》
甘其食,美其服。--《老子》
孟嘗君使人給其食用,無使乏。--《戰國策·齊策》
食非多品,器皿非滿案,不敢會賓友。--宋·司馬光《訓儉示康》
又如:食次(酒菜和點心之類;食品)
食si
⒈供養,拿東西給人吃:~親(親:父母)盡孝。
────────────────—
食shi
⒈吃:~菜。~魚。廢寢忘~。
⒉吃的東西:糧~。肉~。~糖。~鹽。強兵足~。
⒊日月虧缺或完全看不到,也作"蝕":日~。月~。全~。
⒋[食言]失信,說了話不算數:~言而肥。
⒌[食指]
1手的第二指。
2〈喻〉家庭中依靠供應的人口:~指浩繁。
────────────────—
食yi 1.人名用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