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惟四日。又轉黃鐘律。好景會生辰,是天降、真儒無敵。稱觴設席,香霧騰蔥鬱。霜天曉,笙歌徹,玉斝傾仙液。當年桂子,元是蓬萊客。任留宿蓬萊,道山試、玉堂翰墨。一封飛下,趣召入黃扉,台星照,壽星明,相映居南極。
恁麼不得總不得,脫卻布衫赤骨律。
劈頭一搭忽翻身,便見口開並眼白。
蜀都既平,將臣失律。
此眾悍驕,彼民危栗。
當塗叫呶,合萬為一。
匪懷則威,帝心是恤。
文卓始隋唐,進取歸一律。
安知鴻都事,竟用程人物。
變今嗟未能,於己空自咄。
流波亦已漫,高論常見屈。
故令俶儻士,往往棄堙郁。
皋陶敘九德,固有知人術。
聖世欲爾為,徐觀異人出。
今時使者中,所進非一律。
學術用其長,公獨名副實。
江左更江右,非為循更迭。
政以歲方艱,當遣德星出。
贛豈無傑才,少有中我律。
君以謁求交,相見便相入。
贛豈無傑觀,少有投我筆。
君以題求詩,相許便相及。
況加積業齋,亦入緣督集。
豈其夤緣深,姑以臭味密。
初知若久要,三歲如一日。
質穩不受浮,疑非自贛出。
辟雍諸偉人,大抵舊相識。
其高固天資,所揉亦氣習。
誰使地塊高,未放未馬逸。
今聽鹿鳴歌,催赴蘭省急。
行時梅欲華,到時梅欲實。
願言子如梅,華實俱蔚蔚。
筆頭驅六丁,榜首爭甲乙。
青衫拜白頭,人子願始畢。
越舞吳謳別幾春,御船坊下即迷律。
年來依舊多游賞,半是南人半北人。
輕風淅淅,正園林蕭索,未回暖律。嶺頭昨夜,寒梅初發,一枝消息。香苞漸拆。天不許、雪霜欺得。望東吳,驛使西來,為誰折贈春色。玉瑩冰清容質。迥不同、群花品格。如曉妝勻罷,壽陽香臉,徐妃粉額。好把瓊英摘。頻醉賞、舞筵歌席。休待聽,嗚咽臨風,數聲月下羌笛。
麥秋天氣,正玉杓斡暑,熏弦鳴律。浴佛生朝初過也,還數佳辰三日。筮水呈祥,夢熊葉慶,寶運符千一。太平朝野,異人端為時出。須信家世蟬聯,乃翁遺范在,子孫逢吉。霧隱巢雲聊寄傲,行矣飛英騰實。瀑布泉清,爐峰氣秀,光映霞觴溢。萱堂爭看,綵衣紅墮雙橘。
一雁飛吳天,羈人傷暮律。松江風裊裊,波上片帆疾。
木落姑蘇台,霜收洞庭橘。蕭條長洲外,唯見寒山出。
胡馬嘶秦雲,漢兵亂相失。關中因竊據,天下共憂栗。
南楚有瓊枝,相思怨瑤瑟。一身寄滄洲,萬里看白日。
赴敵甘負戈,論兵勇投筆。臨風但攘臂,擇木將委質。
不如歸遠山,雲臥飯松栗。
滿江紅舊調用仄韻,多不協律。如末句云「無心撲」三字,歌者將「心」字融入去聲,方協音律。予欲以平韻為之,久不能成。因泛巢湖,聞遠岸簫鼓聲,問之舟師,云「居人為此湖神姥壽也。」予因祝曰:「得一席風徑至居巢,當以平韻滿江紅為迎送神曲。」言訖,風與筆俱駛,頃刻而成。末句云「聞佩環」,則協律矣。書於綠箋,沉於白浪,辛亥正月晦也。是年六月,復過祠下,因刻之柱間。有客來自居巢云:「土人祠姥,輒能歌此詞。」按曹操至濡須口,孫權遺操書曰:「春水方生,公宜速去。」操曰:「孫權不欺孤」,乃撤軍還。濡須口與東關相近,江湖水之所出入。予意春水方生,必有司之者,故歸其功於姥雲。
仙姥來時,正一望、千頃翠瀾。
旌旗共亂雲俱下,依約前山。
命駕群龍金作軛,相從諸娣玉為冠。
躦夜深、風定悄無人,聞佩環。
神奇處,君試看。奠淮右,阻江南。
遣六丁雷電,別守東關。
卻笑英雄無好手,一篙春水走曹瞞。
又怎知、人在小紅樓,簾影間。
狂僧揮翰狂且逸,獨任天機摧格律。龍虎慚因點畫生,
雷霆卻避鋒芒疾。魚箋絹素豈不貴,只嫌侷促兒童戲。
粉壁長廊數十間,興來小豁胸襟氣。長幼集,賢豪至,
枕糟藉麴猶半醉。忽然絕叫三五聲,滿壁縱橫千萬字。
吳興張老爾莫顛,葉縣公孫我何謂。如熊如羆不足比,
如虺如蛇不足擬。涵物為動鬼神泣,狂風入林花亂起。
殊形怪狀不易說,就中驚燥尤枯絕。邊風殺氣同慘烈,
崩槎臥木爭摧折。塞草遙飛大漠霜,胡天亂下陰山雪。
偏看能事轉新奇,郡守王公同賦詩。枯籐勁鐵愧三捨,
驟雨寒猿驚一時。此生絕藝人莫測,假此常為護持力。
連城之璧不可量,五百年知草聖當。
拘士笑大方,俗吏縛文律。
當其擅私智,轍覆千里失。
鳥飛與魚潛,明哲善因物。
欣然領斯會,千百無十一。
蒯緱裝太阿,付騶斬芻秣。
風雨晦冥時,中夜鳴不歇。
張公下世久,安得歎埋沒。
齊王好吹竽,楚客善鼓瑟。
衛婦新上車,戒御無笞服。
教母滅灶突,徙薪始入室。
三言至丁寧,於理蓋已密。
主人皆笑之,乃在未適節。
莊生亦有言,外物不可必。
無地與揮斤,眷然思郢質。
始見迎秋氣,又復換玄律。
寒山何蕭蕭,飄風何弗弗。
雙丸遞隱見,百齡信超忽。
慨念同遊人,大半成異物。
吾年亦云衰,逾六已望七。
不唯齒發變,舊聞盡遺失。
死生無定據,萬事難固必。
且以永今朝,奚須計明日。
息影入山林,曾不厭深密。
賢哉龐德公,萬世稱隱逸。
漢字律的含義
律〈名〉
(形聲。從彳,聿聲。本義:法律;法令)
同本義 (多指具體的規則、條文) [law]
律,均布也。--《說文》
出以律。--《易師》
律,法也。--《爾雅·釋詁》
天下既定,令蕭何次律令。--《漢書·高帝紀》
兵大律在謹,論敵察眾,則勝負可知也。--《商君書·戰法》
以律非故殺。--清·方苞《獄中雜記》
又如:律則(律條);律貫(法律系統);律科(法令條文);律度(規矩,法度);律紀(紀律);律貫(指法律系統);律斬(依法斬決)
律管,古代用來校正樂音標準的管狀儀器。以管的長短來確定音階。從低音算起,成奇數的六個管叫律,成偶數的六個管
律lǜ
⒈規章,法則,法令:規~。定~。法~。
⒉約束:嚴以~己。
⒊一種詩體,有一定的格式、字數,有五~(五言~詩)、七~(七言~詩)兩種。
⒋〈古〉我國音樂中用來正音的一種竹管:~管。用~管定出的音也叫~。有十二律(~十有二,陽六為~,陰六為呂)。
⒌同樣,沒有例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