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一走七,橫三豎四。
大方量人,全身擔負。
普化鈴鐸,楊岐驢子。
玉梅沖臘傳香,瑞蓂秀莢開三四。蓮花沉漏,熊羆占應,洛陽名裔。歲比甘羅,便疏同隊,累棋觀志。向修文寓直,仙樓侍宴,梁王寶、真難儷。多少襟懷未試,暫超然、壺中遊戲。行看獻策,歸瞻旒藻,常勳斿記。歌畔巫雲,舞回鄒管,金釵扶醉。有陰功不乞,丹砂十紀,壽祺全畀。
居千卿者三,至九卿者四。
不博牛背眠,鹹酸信殊嗜。
位極人臣,壽六十四。
好笑山翁年紀。不覺七十有四。生日近元宵,占早燒燈歡會。歡會。歡會。坐上人人千歲。
獨抱歲寒心,不知時有四。
赤日行炎天,林下自秋至。
五朝壽俊,算生平佔得、淳熙四四。三萬六千三萬了,剩有一千饒底。三百年間,和風麗日,幾個能銷此。約山山笑,先生不負山矣。今歲甲子重陽,待重數,五百十三甲子。吟萬首詩更自和,歲歲壽詩自喜。若比潞公,如今年紀,猶是平章事。先生撫掌,問他閒日能幾。
有一即有二,有三即有四。
一二三四五,有亦何妨事。
如火能燒手,要須方便智。
若未解傳薪,何須學鑽燧。
胡張三,黑李四。
不會禪,不識字。
驀然相見鬧籃頭,話盡平生各歸去。
十日雨,五日風,
謳歌鼓舞樂無窮。
予於是帖,有感者四。
館職在外,於學士不系細銜,
於帶職者皆曰同院,意親情洽,
所以見前輩之篤風誼也。內賜金魚,
蓋出新寵,帶職者乃從學士轉致,
又雜以他寄焉,所以見上恩交情俱無內外也。
謝學士以啟,而用楷法,
寄同院同年以詩,而用行書,
又以見待人處己,雖小節皆有體也。
承平幕府,得一佳帖,
相聚以觀,又以見時清事得,
雖邊圉亦得惟從容於文藝也。於虖,
詩文之傳,幾人於茲,
獨於此書,有感有思。
流風之存,妙墨之遺。
什襲是宜,維以詩之。
去一得三,添六成四。
有口無舌,有眼無鼻。
寫得十成,以何為是。
掛在大目溪頭,恰似守橋土寺。
斯人近雲亡,華算八十四。
登堂拜畫像,衣冠昂古制。
有子身不死,科名今九世。
焉知三家村,乃見萬乘器。
我初養柏兒,年紀三十四。
穎季得梅老,歲數適我類。
而梅生不凡,頭骨甚磽異。
見之懷抱中,宛有成人器。
漆光眼目動,玉雪皮肉細。
愛之甚於柏,稍長望其貴。
每出偏問歸,祝父好看視。
猶嫌礙關鑰,莫伴柏嬉戲。
固嘗約而父,築室更鄰位。
請師共教授,兒侄精六藝。
中年不如意,藉此期自慰。
庶幾和仲老,他日遠虎侍。
梅胡不佳實,飄謝許危脆。
更醫再而三,歷齒一十二。
留之苦不可,去我何乃易。
而父真斷腸,汝伯重垂涕。
爾梅竟何往,小槥但遺蛻。
登槃莫薦子,登隴休折寄。
云然我所傷,畏是爾名字。
梅兮早歸來,尚作梅花弟。
贅疣在予手,累久至三四。
初視君外物,於意不能置。
居閒或灸灼,已沒出復繼。
贅出與贅沒,曾莫生死異。
天地贅一氣,萬物贅天地。
贅復贅於人,小大而已矣。
人之於為贅,作為有大盭。
至理本無事,破真以為偽。
善惡亂大性,賞罰亂大治。
宮徵亂大聲,青黃亂大賁。
寸尺亂大刑,酸鹹亂大味。
大樸如瘡疽,空虛無完理。
天地不爾仇,爾獨贅之計。
恥指不若人,孟子其有謂。
志小略其大,殆非達者意。
棄火復投艾,兩忘吾贅贅。
清風林下寺,愛三友聯翩,世無能四。凌波仙子香魂散,此地是誰招此。萬紅千紫,惟*弟梅兄二子。堪共領歲晚高寒,來成花部新史。佳人玉潔冰清,縱彷彿肌膚,異香難似。醉吟無次。花應笑,彼此消融渣滓。春空雁字。不帶到、江南情思。還自笑,今日相看,袁家有姊。
玉皇重賜瑤池宴,瓊筵第二十四。萬象澄秋,群裾曳玉,清澈冰壺人世。鰲峰對起。許分得鈞天,鳳絲龍吹。翠羽飛來,舞鸞曾賦曼桃字。鶴胎曾夢電繞,桂根看驟長,玉干金蕊。少海波新,芳茅露滴,涼入堂階彩戲。香霖乍洗。擁蓮媛三千,羽裳風佩。聖姥朝元,煉顏銀漢水。
掖庭頒官,於位有四。
嘒彼小星,撫以德惠。
熙焉如春,育焉如地。
慶禮聿成,靡弗鹹喜。
薄丈丈。薄丈丈。八旬有四,因甚發心修養。看重陽、文集全真,得知些味況。勿言老,休壽相。外貌蒼蒼,內容侗儻。氣不斷、亦可修持,
昔在井田日,一民本非四。
農隙或工商,其艉秘稱士。
是知桑禾間,可以寄書史。
時非長桀耦,時得伊傅事。
卒歲優遊哉,吾道甚簡易。
玉梅含臘傳香,瑞萱秀茁開三四。蓮花沈漏,熊罷占應,洛陽名世。歲比甘羅,□□□□,累棋觀志。向修文寓直,仙樓侍宴,梁王寶,真難儷。多少襟懷未試,暫超然、壺中遊戲。試看獻策,歸瞻旒□,太常勳紀。歌遇巫雲,舞回鄒莞,金釵扶醉。有陰功仙賜,丹砂十紀,壽祺全畀。
漢字四的含義
四
(指事。甲骨文字形,象鼻子喘息呼氣之形。本義:數目。三加一所得) 同本義 [four]
四,陰數也。四分之。--《說文》
陰數次三也。--《玉篇》
路下四亞之。--《儀禮·覲禮》。註:「謂乘馬也。」
光被四表。--《書·堯典》
閏月定四時成歲。
良馬四之--《詩·鄘風·干旄》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劉邦《大風歌》
又如:四垂(四邊);四梢(城鎮四方邊緣地方);四隅頭(四方街口,四處);四柱(指人出生的年、月、日、時);四不拗六(少數拗不過多數);四趁(相稱,各處都合適);四門(四方之門);四鼓(四更);四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四
四si數目字:三~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