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有汜,之子歸,不我以!
不我以,其後也悔。
江有渚,之子歸,不我與!
不我與,其後也處。
江有沱,之子歸,不我過!
不我過,其嘯也歌。
前者報君詩,妄說良有以。
昔予在京師,多為人所詆。
短章然無工,實未甘藝比。
因君有過褒,聊且發憤悱。
何言敢為師,乃是貴不韙。
平常遭口語,攢集猶毒矢。
此論苟一出,是非必蜂起。
偶爾道瘖聾,多疑已竊指。
雖恃不欺衷,恨未致速死。
安得二頃田,歸耕曷為恥。
誰能事州郡,雞狗徒聒耳。
舊前憂依述,最亨知休以。
祐然留希佛,背生推求比。
比屋皆良民,為盜豈無以。
富足義所生,貧窮盜之始。
凍餓家無儲,追呼官不已。
妖幻隨鼓之,安得不群起。
縱火資盜威,勢固自應爾。
可笑說者愚,輒欲效柳子。
赤文而白章,召禍豈其理。
東南瓦礫墟,所向輒千里。
如何好事者,逐此不逐彼。
士業讀書讀律恥,亦不屑至其有以。
男兒奪身自力耳,有足成功奚擇地。
誦德科條似流水,筆端端可判生死。
用之自責勿輕視,贈君飽霜毫錐子,
萬毫齊力鋒穎銳。庭陰未側可萬字,
十問俱通策勳易。即次風雷星斗位,
還取儒科濟世美。更贈一言君我記,
終身行之恕而已。
心傳忠恕,一以貫以。
爰述太學,萬世訓彝。
惠我光明,尊聞行知。
繼聖迪後,是享是宜。
我居本寬余,湫隘良有以。
子捨雖不多,聚族五百指。
月俸均薄少,晨炊共甘美。
憂責叢一身,冥行不知止。
高人必愛竹,寄興良有以。峻節可臨戎,虛心宜待士。
眾芳信妍媚,威鳳難棲止。遂於鼙鼓間,移植東南美。
封以梁國土,澆之浚泉水。得地色不移,凌空勢方起。
新青排故葉,餘紛籠疏理。猶復隔牆藩,何因出塵滓。
茲辰去前蔽,永日勞瞪視。槭槭林已成,熒熒玉相似。
規摹起心匠,洗滌在頤指。曲直既瞭然,孤高何卓爾。
垂梢覆內屏,迸筍侵前戺。妓席拂雲鬢,賓階蔭珠履。
抱琴恣閒玩,執卷堪斜倚。露下懸明璫,風來韻清徵。
堅貞貫四候,標格殊百卉。歲晚當自知,繁華豈雲比。
古詩無贈竹,高唱從此始。一聽清瑤音,崢然長在耳。
漢字以的含義
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像人。本義:用)
同本義。有一部分現已弱化成了介詞 [use]
以,用也。--《說文》
以,用也。--《小爾雅》
凡師能左右之曰以。--《左傳·僖公二十六年》
封疆社稷是以。--《左傳·定公十年》
純以形式。--蔡元培《圖畫》
如或知爾,則何以哉?--《論語》
又如:以手代足(爬行。表示甘願認錯受罰);以疏間親(關係疏遠的人離間關係親密的人);以耳為目(把聽到的當作親眼目睹的);以指測河(用手指測量河水的深淺。比喻達不到目的)
使,令 [take]
向欲以齊事王攻宋也。--《戰國策》
又如:以彰
以yǐ
⒈拿,把,用,將:~禮相待。~理服人。~儆傚尤。~退為進。~逸待勞。
⒉依,順,按照:~次進入。~此類推。
⒊因,因為:不~人廢言。不~失敗而灰心。
⒋在,於(指日、時):~1921年7月1日成立了中國共產黨。
⒌來,目的在於:學文化,~增長知識。遵守交通規則,~免發生車禍。
⒍連詞:~及。~至(一直到)。~致(因而)。所~。
⒎文言連詞。用法同"而":城高~厚。地廣~深。
⒏語氣詞。跟"可"、"得"、"足"、"能"、"堪"等連用:可~合作。得~觀賞。足~勝任。堪~媲美。
⒐放於位置詞前〈表〉時間、方位、數量等的界限:五天~內。長江~南。七尺~下。
⒑[以為]認為:~為不錯。~為好辦。
⒒〈古〉通"已"。已經:固~怪之矣。
⒓[以往]過去:水比~往清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