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禎卿的簡介和代表作
暫無
明朝 詩人 徐禎卿的簡介 補充[1]
吳中詩冠徐禎卿,徐禎卿(1479-1511年),字昌谷,又字昌國,常熟梅李鎮人,後遷居吳縣(今蘇州),明代文學家,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煙月揚州樹樹花」之絕句而為人稱譽。
徐禎卿天性聰穎,少長文理,人稱「家不蓄一書,而無所不通」。16歲著《新倩集》,即知名於吳中。但早年屢試不第,讀《離騷》有感,作《歎歎集》;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作《江行記》;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與文征明合纂《太湖新錄》;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聞韃靼入侵,官兵抗戰不力而敗,又作長詩《榆台行》。同年中進士,後被授予大理寺左寺副。明正德五年(1510年)被貶為國子監博士。
徐禎卿在詩壇佔有特殊地位,詩作之多,號稱「文雄」。早期詩作近白居易、劉禹錫風格,及第後受李夢陽、何景明、迪貢等影響,倡言「文必秦漢、詩必盛唐」,參與文學復古運動,為「前七子」之一(其他六人為李夢陽、何景明、邊貢、康海、王九思、王廷相)。所作《談藝錄》,只論漢魏,六朝以後不屑一顧,闡述重在復古之論。其詩格調高雅,縱橫馳騁於漢唐之間,雖刻意復古,但仍不失吳中風流之情。
徐禎卿後期信仰道教,研習養生。明正德六年(1511年)卒於京師,年僅33歲,為四才子中最早過世和享壽最短的。徐禎卿的著述尚有《迪功集》、《翦勝野聞》、《異林》等。
後記:
「吳中四才子」中,唐寅、祝允明、文征明三人,以畫或書法蜚聲於世,獨徐禎卿以詩歌名滿士林。清人沈德潛編選《明詩別裁集》,四才子詩,只收錄徐禎卿和文征明兩人,文征明僅錄兩首,而徐禎卿詩竟輯錄二十三首之多。他為前七子之一,聲譽僅次於李(夢陽)、何(景明)。《明詩綜》在比較徐與李、何詩歌時曰:「李氣雄,何才逸,徐情深」,一語中的地指出徐禎卿詩歌的基本特徵——「情深」。他雖然與李夢陽同調,但中原習氣未深,江左流風猶存,吳中派清麗秀逸的風格仍有保留,較前七子其餘各家詩作更有自身特點。《明史》用「熔煉精警」四字概括其詩風格。他長於七言近體,絕句尤精,清詞逸格,情韻雋永。
徐禎卿所撰詩話《談藝錄》,頗多精闢警策見解,在明代詩話史乃至整個中國古代詩話史中都是屈指可數的精品。且不說前後七子及其追隨者們對此備加推崇,就連以反覆古自命的錢謙益,也對徐禎卿這篇詩論大加讚賞:「專門詩學,究訂體裁,上探騷雅,下括高岑,融會折衷,備茲文質,取充棟之草,刪百存一,至今海內,奉如圭璧」。現代文學大師錢鍾書先生甚至直接將「談藝錄」用作自己的著作之名。徐禎卿作為「吳中詩人之冠」(《明史》卷286),是當之無愧的。
徐禎卿名作之——《偶見》
深山曲路見桃花,
馬上匆匆日又斜。
可奈王鞭留不住,
又銜春恨到天涯。
徐禎卿名作之《在武昌作》
洞庭葉未下,瀟湘秋欲生。
高齋今夜雨,獨臥武昌城。
重以桑梓念,淒其江漢情。
不知天外雁,何事樂長征?
問明朝 詩人 徐禎卿的代表作 有哪些?
答明朝 詩人 徐禎卿的代表作 包括:
《擬蕭子顯春別曲(四首。以下迪功五集)》《隴頭流水歌三疊代內作》《江南樂八首代內作》《少年行》《江南樂八首代內作》《擬古宮詞(七首)》《王昭君》《唐生將卜築桃花塢謀家無貲貽書見讓寄此解嘲》《送范靜之遷威州(四首)》《遊俠篇(以下《迪功集》)》。
問徐禎卿是哪個朝代的人?
答徐禎卿 是 明朝 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