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橋春水浸紅霞,煙柳風絲拂岸斜《天津橋望春》雍陶

古詩詞查詢

請輸入詩辭關鍵詞:

查詢範圍:    

《天津橋望春》原文

天津橋望春

【原文】

津橋春水浸紅霞,煙柳風絲拂岸斜。

翠輦不來金殿閉,宮鶯銜出上陽花。

天津橋望春註釋

天津橋望春》註釋

【註釋】:

唐代的東都洛陽,是僅次於京都長安的大城市。它前當伊闕,後據邙山,洛水穿城而過,有「天漢之象」。城南洛水上的天津橋即據此而得名。天津橋一帶,高樓四起,垂柳成陰,景色宜人。唐朝帝王為了享樂,皆頻幸東都。高宗一生先後到洛陽七次。上元年間,他下令於天津橋北,跨洛水興建上陽宮,雕甍繡闥,金碧輝煌。武則天更改東都為神都。終其一朝,除回長安住過兩年外,均在此度過。她營造明堂,擴建宮苑,將上陽宮修葺得更加豪華富麗,作為自己的寢宮。開元年間,玄宗也曾五次來洛陽,每次至少住一年左右,可以說,洛陽城繁華熱鬧之際,正是唐帝國全盛之時。安史之亂,洛陽兩遭兵燹,破壞嚴重,而唐朝也自此一蹶不振。天寶以後,帝王不復東幸,舊日宮苑,遂日漸荒廢了。所以,洛陽城的興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王朝的盛衰。

雍陶生活在晚唐。此時,唐王朝國勢日衰,社會危機日益嚴重。詩人來到天津橋畔,目睹宮闕殘破的景象,撫今思昔,不無盛衰興亡之感,於是,揮筆寫下了這首七絕。

天津橋下,春水溶溶,絢爛的雲霞倒映在水中;天津橋畔,翠柳如煙,枝枝柔條斜拂水面,縷縷游絲隨風飄揚。這自然界的美好春光,不減當年,令人心醉。然而,山河依舊,人事已非。透過茂密的樹叢向北望去,儘管昔日高大威嚴的宮殿至今猶存,可是,那千官扈從、群臣迎駕的盛大場面,已不能再見到了。宮殿重門緊閉,畫棟雕樑也失去了燦爛的色澤。當年曾經是日夜歡歌的上陽宮,而今一片寂寥,只有宮鶯銜著一片殘花飛出牆垣。面對著這番情景,詩人怎能不心潮起伏,感慨萬千!

這首詩通篇寫景,不言史事,不發議論,靜觀默察,態度似乎很悠然。然而,正是在這種看似冷靜的描寫中,蘊藏著作者弔古傷今的沉鬱的感情。詩的一、二兩句,作者先繪出一幅津橋春日圖,明媚綺麗,引人入勝;三、四句轉寫金殿閉鎖、宮苑寂寥,前後映襯,對照鮮明。人們從這種強烈的對比中,很自然地感受到自然界的春天歲歲重來,而大唐帝國的盛世卻一去不復返了。這正是以樂景寫哀,因而「倍增其哀」的手法,較之直抒胸臆,具有更強烈的藝術效果。全詩處處切合一「望」字。「金殿閉」是詩人「望」中所見,但苑內的荒涼之狀,畢竟是「望」不到的,於是第四句以宮鶯不堪寂寞,飛出牆外尋覓春光,從側面烘托出上陽宮裡淒涼冷落的景象。這一細節,是詩人「望」中所見,因而落筆極為自然,但又曲折地表達了作者難以訴說的深沉感慨,含而不露,淡而有韻,堪稱全詩最精彩的一筆。

(徐定祥)

天津橋望春》相關問答

唐朝 古詩 天津橋望春 的作者是誰?

唐朝 古詩 天津橋望春 的作者是 雍陶

古詩 天津橋望春 全詩共多少字?

古詩 天津橋望春 全詩共28字。

津橋春水浸紅霞下一句是什麼?

津橋春水浸紅霞,煙柳風絲拂岸斜

詩句 津橋春水浸紅霞,煙柳風絲拂岸斜 出自哪首詩?

津橋春水浸紅霞,煙柳風絲拂岸斜 出自 唐朝 的詩 《天津橋望春》。

《天津橋望春》相關
關於《天津橋望春》
詩詞大全
經典詩集
詩集大全
各個朝代的詩
課本古詩詩辭
黃歷查詢
日曆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