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餘已失長淮闊,空聽潺潺清穎咽《木蘭花令 次歐公西湖韻》蘇軾

古詩詞查詢

請輸入詩辭關鍵詞:

查詢範圍:    

《木蘭花令 次歐公西湖韻》原文

木蘭花令 次歐公西湖韻

【原文】

霜餘已失長淮闊。空聽潺潺清穎咽。佳人猶唱醉翁詞,四十三年如電抹。草頭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還二八。與余同是識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木蘭花令 次歐公西湖韻註釋

木蘭花令 次歐公西湖韻》註釋

【註釋】:

這首詞是蘇軾五十六歲時為懷念恩師歐陽修而作。

全詞景中生情,情中含景,情景交融,意境幽深,意緒淒婉 ,抒發了作者由悲秋而懷人傷逝的深沉思緒,讀來令人一詠三歎,感慨不已。

上片寫自己泛舟穎河時觸景生情。作者於當年八月下旬到達穎州,時已深秋,故稱「霜余 」。深秋是枯木季節,加上那年江淮久旱,淮河也就失去盛水季節那種宏闊的氣勢,這是寫實。第二句「空聽潺潺清穎咽」的「清穎 」寫的也是實情。「咽」字寫出了水淺聲低的情景。水漲水落,水流有聲,這本是自然現象,但詞人卻說水聲潺潺是穎河在幽咽悲切,這是由於他當時沉浸在懷念恩師歐陽修的思緒中。此句移情於景,使穎河人格化了。

接下來一句「佳人猶唱醉翁詞,」「醉翁詞」是指陽修在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知穎州到晚年退休居穎時所作詞如組詞《採桑子》等,當時以其疏雋雅麗的獨特風格盛傳於世。而數十年之後,歌女們仍在傳唱,足見「穎人思公 」。這不光是思其文采風流,更重要的是思其為政「寬簡而不擾民 」。歐陽修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革新而被貶到滁州 、揚州、穎州等地,但他能興利除弊 ,務農節用,曾奏免黃河伕役萬人,用以疏浚穎州境內河道和西湖 ,使「 焦陂下與長淮通」,西湖遂「擅東穎之佳名」。因此人民至今仍在懷念他,傳唱他的詞和立祠祭祀,就是最好的說明。蘇軾推算,他這次來穎州,上距歐公知穎州已四十三年了 ,歲月流逝,真如電光一閃而過 ,因此下一句說「四十三年如電抹」。

詞的下片寫月出波心而生的感慨和思念之情。過片言人生如「草頭秋露 」,明澈圓潤,流轉似珠,卻倏忽而逝。下面的「三五盈盈還二八」是借用謝靈運《怨曉月賦》「昨三五兮既滿,今二八兮將缺」,意思是十五的月亮晶瑩圓滿,而到了二八即十六,月輪就要缺一分了 ,可見生命短促 ,人生無常。最後兩句「與余同是識翁人,唯有西湖波底月 」,結合自己與歐陽修的交情,以及歐陽修與穎州西湖的淵源,抒發對思師的緬懷之情,寫得情真意切、深沉哀婉。句意承露消月缺而下,言自歐公守穎以後四十三年,不特歐公早逝,即使當年識翁之人,今存者亦已無多,眼前在者,只有自己,以及西湖波底之月而已。寫自己「識翁 」,融合了早年知遇之恩、師生之誼、政見之相投、詩酒之歡會,尤其是對歐公政事道德文章之欽服種種情事。而西湖明月之「識翁 」,則是由於歐公居穎時常夜遊西湖,波底明月對他特別熟悉。

這首詞,委婉深沉,清麗淒惻,情深意長,空靈飄逸,語出淒婉,幽深的秋景與心境渾然一體。結尾寫波底之月,以景結情,傳達出因月光之清冷孤寂而生的悲涼傷感。全詞在一派淡泊、淒清的秋水月色中化出淡淡的思念和歎惋,因景而生懷人之情,悲歎人生無常,令人感慨萬千,悵然若失。它像一支充溢淡淡憂傷的的小夜曲,裊裊地流進了讀者的心田。

木蘭花令 次歐公西湖韻》相關問答

宋朝 古詩 木蘭花令 次歐公西湖韻 的作者是誰?

宋朝 古詩 木蘭花令 次歐公西湖韻 的作者是 蘇軾

古詩 木蘭花令 次歐公西湖韻 全詩共多少字?

古詩 木蘭花令 次歐公西湖韻 全詩共56字。

霜餘已失長淮闊下一句是什麼?

霜餘已失長淮闊,空聽潺潺清穎咽

詩句 霜餘已失長淮闊,空聽潺潺清穎咽 出自哪首詩?

霜餘已失長淮闊,空聽潺潺清穎咽 出自 宋朝 的詩 《木蘭花令 次歐公西湖韻》。

《木蘭花令 次歐公西湖韻》相關
關於《木蘭花令 次歐公西湖韻》
詩詞大全
經典詩集
詩集大全
各個朝代的詩
課本古詩詩辭
黃歷查詢
日曆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