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文物草連空,天淡雲閒今古同《題宣州開元寺水閣,閣下宛溪,夾溪居人》杜牧

古詩詞查詢

請輸入詩辭關鍵詞:

查詢範圍:    

《題宣州開元寺水閣,閣下宛溪,夾溪居人》原文

題宣州開元寺水閣,閣下宛溪,夾溪居人

【原文】

六朝文物草連空,天淡雲閒今古同。

鳥去鳥來山色裡,人歌人哭水聲中。

深秋簾幕千家雨,落日樓台一笛風。

惆悵無日見范蠡,參差煙樹五湖東。

題宣州開元寺水閣,閣下宛溪,夾溪居人註釋

題宣州開元寺水閣,閣下宛溪,夾溪居人》註釋

【註釋】:

這首七律寫於唐文宗開成年間。當時杜牧任宣州(今安徽宣城)團練判官。宣城城東有宛溪流過,城東北有秀麗的敬亭山,風景優美。南朝詩人謝朓曾在這裡做過太守,杜牧在另一首詩裡稱為「詩人小謝城」。城中開元寺(本名永樂寺),建於東晉時代,是名勝之一。杜牧在宣城期間經常來開元寺游賞賦詩。這首詩抒寫了詩人在寺院水閣上,俯瞰宛溪,眺望敬亭時的古今之慨。

詩一開始寫登臨覽景,勾起古今聯想,造成一種籠罩全篇的氣氛:六朝的繁華已成陳跡,放眼望去,只見草色連空,那天淡雲閒的景象,倒是自古至今,未發生什麼變化。這種感慨固然由登臨引起,但聯繫詩人的經歷看,還有更深刻的內在因素。詩人此次來宣州已經是第二回了。八年前,沈傳師任宣歙觀察使(治宣州)的時候,他曾在沈的幕下供職。這兩次的變化,如他自己所說:「我初到此未三十,頭腦釤利筋骨輕。」「重遊鬢白事皆改,唯見東流春水平。」(《自宣州赴官入京,路逢裴坦判官歸宣州,因題贈》)這自然要加深他那種人世變易之感。這種心情滲透在三、四兩句的景色描寫中:敬亭山像一面巨大的翠色屏風,展開在宣城的近旁,飛鳥來去出沒都在山色的掩映之中。宛溪兩岸,百姓臨河夾居,人歌人哭,摻合著水聲,隨著歲月一起流逝。這兩句似乎是寫眼前景象,寫「今」,但同時又和「古」相溝通。飛鳥在山色裡出沒,固然是向來如此,而人歌人哭,也並非某一片刻的景象。「歌哭」語出《禮記·檀弓》:「晉獻文子成室,張老曰:『美哉輪焉!美哉奐焉!歌於斯,哭於斯,聚國族於斯。』」「歌哭」言喜慶喪吊,代表了人由生到死的過程。「人歌人哭水聲中」,宛溪兩岸的人們就是這樣世世代代聚居在水邊。這些都不是詩人一時所見,而是平時積下的印象,在登覽時被觸發了。接下去兩句,展現了時間上並不連續卻又每每使人難忘的景象:一是深秋時節的密雨,像給上千戶人家掛上了層層的雨簾;一是落日時分,夕陽掩映著的樓台,在晚風中送出悠揚的笛聲。兩種景象:一陰一晴;一朦朧,一明麗。在現實中是難以同時出現的。但當詩人面對著開元寺水閣下這片天地時,這種雖非同時,然而卻是屬於同一地方獲得的印象,彙集復合起來了,從而融合成一個對宣城、對宛溪的綜合而長久性的印象。這片天地,在時間的長河裡,就是長期保持著這副面貌吧?這樣,與「六朝文物草連空」相映照,那種文物不見、風景依舊的感慨,自然就愈來愈強烈了。客觀世界是持久的,歌哭相迭的一代代人生卻是有限的。這使詩人沉吟和低回不已,於是,詩人的心頭浮動著對范蠡的懷念,無由相會,只見五湖方向,一片參差煙樹而已。五湖指太湖及與其相屬的四個小湖,因而也可視作太湖的別名。從方位上看,它們是在宣城之東。春秋時范蠡曾輔助越王勾踐打敗吳王夫差,功成之後,為了避免越王的猜忌,乘扁舟歸隱於五湖。

他徜徉在大自然的山水中,為後人所艷羨。詩中把宣城風物,描繪得很美,很值得流連,而又慨歎六朝文物已成過眼雲煙,大有無法讓人生永駐的感慨。這樣,游於五湖享受著山水風物之美的范蠡,自然就成了詩人懷戀的對象了。

詩人的情緒並不高,但把客觀風物寫得很美,並在其中織入「鳥去鳥來山色裡」、「落日樓台一笛風」這樣一些明麗的景象,詩的節奏和語調輕快流走,給人爽利的感覺。明朗、健爽的因素與低回惆悵交互作用,在這首詩裡體現出了杜牧詩歌的所謂拗峭的特色。

(余恕誠)

題宣州開元寺水閣,閣下宛溪,夾溪居人》相關問答

唐朝 古詩 題宣州開元寺水閣,閣下宛溪,夾溪居人 的作者是誰?

唐朝 古詩 題宣州開元寺水閣,閣下宛溪,夾溪居人 的作者是 杜牧

古詩 題宣州開元寺水閣,閣下宛溪,夾溪居人 全詩共多少字?

古詩 題宣州開元寺水閣,閣下宛溪,夾溪居人 全詩共56字。

六朝文物草連空下一句是什麼?

六朝文物草連空,天淡雲閒今古同

詩句 六朝文物草連空,天淡雲閒今古同 出自哪首詩?

六朝文物草連空,天淡雲閒今古同 出自 唐朝 的詩 《題宣州開元寺水閣,閣下宛溪,夾溪居人》。

《題宣州開元寺水閣,閣下宛溪,夾溪居人》相關
關於《題宣州開元寺水閣,閣下宛溪,夾溪居人》
詩詞大全
經典詩集
詩集大全
各個朝代的詩
課本古詩詩辭
黃歷查詢
日曆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