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鷓鴣天 寄李之問》
【原文】
玉慘花愁出鳳城。
蓮花樓下柳青青。
尊前一唱陽關後,
別個人人第五程。
尋好夢,夢難成。
況誰知我此時情?
枕前淚共簾前雨,
隔個窗兒滴到明。
《鷓鴣天 寄李之問》
【賞析】
【註釋】
1玉慘花愁:形容女子愁眉苦臉。
2鳳城:指北宋都城汴京。
3蓮花樓:餞飲之處。
4陽關曲:古人送別時唱此曲。
5人人:那個人,指所愛的人。
6程:里程,古人稱一站為一程。
【評解】
這首詞是作者在長安送別李之問時所作。上片寫送別情景。出城相送,玉慘花愁,
蓮花樓下,柳色青青。一曲陽關,離人遠去,留下了綿綿相思與懷念。下片寫別後淒傷。
欲尋好夢,夢又難成。淚濕枕衾,輾轉達旦。雨聲和淚,滴到天明。相思之情,令人心
碎。
據《詞林紀事》載:之問得此詞,藏於篋間,抵家為其妻所得。因問之,具以實告。
妻善其語句清健,遂出妝奩資尖取歸。
-----------------------
這是一首根據在離別時的所感所受而做的詞。《青泥蓮花記》載:「李之問儀曹解長安幕,詣京師改秩。
都下聶勝瓊,名倡也,質性慧黠,公見而喜之。李將行,勝瓊送別,餞欽於蓮花樓,唱一詞,末句曰:『無計留春住,奈何無計隨君去。』李復留經月,為細君督歸甚切,遂飲別。不旬日,聶作一詞以寄李云云,蓋寓調《鷓鴣天》也。之問在中路得之,藏於篋間,抵家為其妻所得。因問之,具以實告。妻喜其語句清健,遂出妝奩資夫取歸。瓊至,即棄冠櫛,損其妝飾,委曲以事主母,終身和悅,無少間焉。」這一段記載,敘述了聶勝瓊創作這首詞的全過程。聶勝瓊雖然是京師名妓,見到人非常多,但感情卻是何等真誠和專一。
詞的上闋寫離別,下闋既寫臨別之情,又寫別後思念之情,實與虛寫結合,現實與想像融合為一。
起句以送別入題,「玉慘花愁出鳳城」,「玉」與「花」喻自己,「慘」與「愁」表現送別的愁苦,顯示她淒涼的內心世界。鳳城指京都,她送別李之問時,情意綿綿,愁思滿懷,顯示了她不忍分別的真摯情感。
蓮花樓是送別的地方,樓下青青的柳色,正與離別宴會上迴盪的《陽關》曲相應:「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眼前的青青柳色與悲哀的離別之曲一起顫動著離人的心弦。何況「一唱《陽關》後」,心中的人兒馬上就要起程了。「別個人人」意謂送別那個人,「人人」指李之問,「第五句」極言路程之遠。在唱完一曲《陽關》之後,就一程又一程地遠遠離開了她。離別是痛苦的,但別後更苦;詞的下闋,敘寫別後思念的心情。
相見時難,別也難,但別後希望在夢裡依稀可見自己的心上人,更令人悲哀的,是難以成夢。「尋好夢,夢難成」句,寫相戀之深,思念之切。詞人把客觀環境和主觀感情相結合,以大自然的夜雨寄托了離人淒苦,「況誰知我此時情」一句,道出了詞人在雨夜之中那種強烈的孤獨感與痛苦的相思之情。接下去,「枕前淚共簾前雨,隔個窗兒滴到明」兩句,畫面感人而意境淒靜深沉,顯示了詞人獨特的個性,也突現了詞的獨特的美。「簾前雨」與「枕前淚」相襯,以無情的雨聲烘染相思的淚滴,窗內窗外,共同滴到天明。
好像大自然也被她的感情所感動,溫庭筠《更漏子》一詞的下闋,曾這樣描寫過雨聲:「梧桐樹,三更下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
而萬俟詠的《長相思·雨》也寫到:「一聲聲,一更更。窗外芭蕉窗裡燈,此時無限情。夢難成,恨難平。
不道愁人不喜聽,空階滴到明。」跟溫庭筠詞相類似,都寫雨聲對內心情感的觸動。然相比之下,聶勝瓊這首詞對夜雨中情景交融的描繪,更顯得深刻細膩。它把人的主體活動與雨夜的客體環境緊密結合在一起,以「枕前淚」與「簾前雨」這兩幅畫面相聯相疊,而「隔個窗兒」更見新穎,突出了詞人的獨特之處,也更深化了離別之苦,因為這裡所刻畫的「滴到明」,不僅是「簾前雨」,而且也是「枕前淚」。難怪李之問的妻子讀到這首詞時,「喜其語句清獎。她欣賞作者的藝術才華,被作品中的真摯感情所感染,因而作了毅然的決定,「出妝奩資夫取歸」,讓聶勝瓊能遂所願。
宋時的歌妓得以從良成為士人的小妾,已是相當美滿的歸宿了。能得到這樣結果的人並不是很多的。聶勝瓊這位「名倡」注重自己的前途。這首詞和它的故事,與樂婉同施酒監唱和的《卜算子》詞所反映的感情來看,結局的喜劇和悲劇性質雖然不同,但對於理解當時歌妓的命運和她們的心理,具有樣的價值。
問宋朝 古詩 《鷓鴣天 寄李之問》 的作者是誰?
答宋朝 古詩 鷓鴣天 寄李之問 的作者是 聶勝瓊。
問玉慘花愁出鳳城下一句是什麼?
答玉慘花愁出鳳城,蓮花樓下柳青青。
問聶勝瓊 的 鷓鴣天 寄李之問 是什麼朝代的詩詞?
答聶勝瓊 的 《鷓鴣天 寄李之問》 是 宋朝 的詩詞 。
問詩句 玉慘花愁出鳳城,蓮花樓下柳青青 出自哪首詩?
答玉慘花愁出鳳城,蓮花樓下柳青青 出自 宋朝 的詩 《鷓鴣天 寄李之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