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詩人 王禹偁簡介
王禹偁(954-1001) 字元之,巨野(今屬山東)人。家世務農,出身清寒。九歲能文。太宗太平興國八年(983)進士。端拱初,召試,擢右拾遺。二年,拜左司諫,知制誥。在朝敢於直言諷諫,因此屢受貶謫。真宗即位,召還,復知制誥。後貶知黃州,又遷蘄州病死。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先驅。其詩文多反映社會現實,風格清新平易,詞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積極用世的政治抱負,格調清新曠遠。著有《小畜集》。
宋代詩人 王禹偁介紹
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巨野(今屬山東)人。晚貶知黃州,世稱王黃州。太宗太平興國八年(983)登進士第,授成武主簿,遷大理評事,移知長洲。端拱初,擢右拾遺,直史館。後拜左司諫、知制誥。淳化二年(991),貶商州團練副使。至道元年(995),任翰林學士,坐訕謗,以工部郎中出知滁州,改知揚州。真宗即位,復知制誥,上書提出「謹邊防」,「減冗兵,並冗吏」等事。與修《太祖實錄》,以直書史事,再貶出京,知黃州,徙蘄州。
鹹平四年卒,年四十八。《宋史》與《東都事略》有傳。禹偁性剛直,遇事敢言,以直躬行道為己任,曾三次遭貶黜。著有《小畜集》。蘇軾所撰《王元之畫像贊並序》,稱他「以雄文直道獨立當世」,「耿然如秋霜夏日,不可狎玩」,反對宋初浮靡文風,提倡平易樸素,其詩文清麗可愛,頗受後人推重。
宋代詩人 王禹偁資料
王禹偁(chēng),字元之,濟州鉅野(今山東菏澤市巨野縣)人,北宋白體詩人、散文家、史學家。出身清寒,家庭世代務農。從小發憤求學,五歲能詩。太平興國八年(公元983年)中進士,最初擔任成武縣主簿。他對仕途充滿抱負,曾在《吾志》詩中表白:「吾生非不辰,吾志復不卑,致君望堯舜,學業根孔姬」。端拱元年(公元988年),他被召見入京,擔任右拾遺、直史館。他旋即進諫,以《端拱箴》來批評皇宮的奢侈生活。後來歷任左司諫、知制誥、翰林學士。為人剛直,敢直言進諫,誓言要「兼磨斷佞劍,擬樹直言旗」。曾三次被貶職:淳化二年(公元991年),一貶商州(今陝西商縣);至道元年(公元995年),二貶滁州(今安徽滁州);鹹平元年(公元998年),三貶黃州(今湖北黃岡)。故有「王黃州」之稱。鹹平四年(公元1001年)徙蘄州,未逾月而卒,年四十八。王禹偁為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先驅,文學韓愈、柳宗元,詩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會現實。著有《小畜集》、《小畜集外集》。其詩風樸素,散文平易。代表作有文《黃州新建小竹樓記》、《唐河店嫗傳》,詩《對雪》、《村行》等。 歐陽修十分仰慕王禹偁,在滁州時瞻仰其畫像,又作《書王元之畫像側》。蘇軾所撰《王元之畫像贊並序》,稱他以「以雄風直道獨立當世」,「耿然如秋霜夏日,不可狎玩」。問宋代 詩人 王禹偁的代表作 有哪些?
答宋代 詩人 王禹偁的代表作 包括:
《《春居雜興》二首》《清明》《春居雜興·兩株桃杏映籬斜》《寒食·今年寒食在》《點絳唇·感興》《前賦〈春居雜興〉詩二首,間半歲,不復省視》《村行》《清明日獨酌》。
問王禹偁是哪個朝代的人?
答王禹偁 是 宋代 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