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詞二首》
【原文】
妾有羅衣裳,秦王在時作。
為舞春風多,秋來不堪著。
樓頭桃李疏,池上芙蓉落。
織錦猶未成,跫聲入羅幕。
《怨詞二首》
【賞析】
樓頭:一作樓前。
此詩寫的是宮怨,通篇作一個宮女睹舊物而生哀怨的語氣,很像戲劇的獨白。它能使人想像到比詩句本身更多的情景:女主人公大約剛剛翻檢過衣箱,發現一件敝舊的羅衣,牽惹起對往事的回憶,不禁黯然神傷,開始了詩中所寫的感歎。封建宮廷的宮女因歌舞博得君王一晌歡心,常獲賜衣物。第一句中的「羅衣裳」,既暗示了主人公宮女的身份,又寓有她青春歲月的一段經歷。第二句說衣裳是「秦王在時」所作,這意味著「秦王」已故,又可見衣物非新。唐詩中常以「漢宮」泛指宮廷,這裡的「秦王」也是泛指帝王。後兩句緊承前兩句之意作感慨。第三句說羅衣曾伴隨過宮女青春時光,幾多歌舞;第四句語意陡然一轉,說眼前秋涼,羅衣再不能穿,久被冷落。兩句對比鮮明,構成唱歎語調。「不堪」二字,語意沉痛。表面看來是歎「衣不如新」,但對於宮中舞女,一件春衣又算得了什麼呢?不向來是「汗沾粉污不再著,曳土踏泥無惜心」(白居易《繚綾》)麼?可見這裡有許多潛台詞的。劉禹錫的《秋扇詞》,可以作為這兩句詩的最好註腳:「莫道恩情無重來,人間榮謝遞相催。當時初入君懷袖,豈念寒爐有死灰1可見《怨詞》中對羅衣的悼惜,句句是宮女的自傷。「春」、「秋」不止指季候,又分明暗示年華的變換。「為舞春風多」包含著宮女對青春歲月的回憶;「秋來不堪著」,則暗示其後來的淒涼。「為」字下得十分巧妙,意謂正因為有昨日寵召的頻繁,久而生厭,才有今朝的冷遇。初看這二者並無因果關係,細味其中卻含有「以色事他人,能得幾時好」(李白《妾薄命》)之意,「為」字便寫出宮女如此遭遇的必然性。
此詩句句惜衣,而旨在惜人,運用的是比興手法。衣和人之間是「隱喻」關係。這是此詩的藝術特點。羅衣與人,本是不相同的兩種事物,《怨詞》的作者卻抓住羅衣「秋來不堪著」,與宮女見棄這種好景不長、朝不保夕的遭遇的類似之處,構成確切的比喻。以物喻人,揭示了封建制度下宮女喪失了作人權利這一極不合理的現象,這就觸及到問題的本質。
唐人作宮怨詩,固然以直接反映宮女的不幸這一社會現實為多。但有時詩人也借寫宮怨以寄托諷刺,或感歎個人身世。清劉大櫆說此詩是「刺先朝舊臣見棄」。按崔國輔系開元進士,官至禮部員外郎,天寶間被貶,劉說可備一說。
(周嘯天)
問唐朝 古詩 《怨詞二首》 的作者是誰?
答唐朝 古詩 怨詞二首 的作者是 崔國輔。
問妾有羅衣裳下一句是什麼?
答妾有羅衣裳,秦王在時作。
問唐朝 詩歌 怨詞二首 的出處
答怨詞二首 的出處:
全唐詩:卷119_15
問崔國輔 的 怨詞二首 是什麼朝代的詩詞?
答崔國輔 的 《怨詞二首》 是 唐朝 的詩詞 。
問詩句 妾有羅衣裳,秦王在時作 出自哪首詩?
答妾有羅衣裳,秦王在時作 出自 唐朝 的詩 《怨詞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