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瓏四犯 被召賦荼》
【原文】
一架幽芳,自過了梅花,獨佔清絕。露葉檀心,香滿萬條晴雪。肌素淨冼鉛華,似弄玉、乍離瑤闕。看翠蛟、白鳳飛舞,不管暮煙啼鴂。酒中風格天然別。記唐宮、賜樽芳冽。玉蕤喚得餘春住,猶醉迷飛蝶。天氣乍雨乍晴,長是伴、牡丹時節。夜散瓊樓宴,金鋪深掩,一庭香月。
《玲瓏四犯 被召賦荼》註釋
【註釋】:
自從梅花開後,這一架幽潔芬芳的荼花,算最清雅脫俗了。那綴滿了白花的枝蔓,看上去如同千萬條冰雪,在陽光下閃閃發光,掛著露珠的葉片,檀紅色的花蕊,散發出濃郁的香味。也許,她就是仙女弄玉的化身 ?剛剛告別天宮的瓊樓玉宇,來到了人間,她白皙的肌膚,不施粉黛,更顯得天生麗質。夕陽西下,暮色茫茫,是鳥鴂在哀叫,可是她卻像沒聽見似的 ,素花綠葉依然在晚風中擺動,好像是翠蛟白鳳,翩翩飛舞⋯⋯荼花是花中的珍品,和她同名的酴醾酒也是別具高格的佳釀,清涼、芳香。唐代的帝王經常要用它來賞賜宰相大臣。酴醾酒可以醉人,荼花又讓他常使人心醉神往。蝴蝶經常也被她吸引得如醉如癡,留住了最後的一片春光。在晴雨不定的日子裡,只有她一直陪伴著花魁牡丹,共同分享人們的愛憐。夜深了,玉樓上的盛筵已盡歡而散,緊閉著的鎖住了滿庭月色和花香⋯⋯短短百許字,詞人卻生動逼真地向人們描繪了晨露朝暉中的荼、晚風暮靄中的荼、夜色月光中的荼,脈絡分別分明,筆墨周至,是一篇優美的《荼賦》!
這首詞的一個顯明特點就是 「烘托」和「比喻」兩種藝術手法的使用。「一架幽芳,自過了梅花,獨佔清絕」三句,以梅花為烘托天氣乍雨乍晴,長是伴,牡丹時節。以牡丹為烘托。梅花傲雪凌霜,香飄天外,一直是花中之高士;牡丹復瓣濃薰,艷絕人寰,儼然花中之後。將荼與她們相提並論,這就顯示了荼的地位。「酒中」二句,以酴醾為烘托。蘇東坡有詩詠荼云:「分無素手簪羅髻,且折芳蕤浸玉醅。」黃山谷也有詩詠荼云:「名字因壺酒,風流付枕幃。看唐無名氏《輦下歲時記》中「賜宰臣以下酴醾酒」、《新唐書》中憲宗皇帝為嘉獎宰相李絳直言極諫而「遣使者賜酴醾酒」之類的記載,便知此酒的名貴。用它來作陪襯,花的聲價也會抬高 。「夜散瓊樓宴,金鋪深掩,一庭香月」三句以明月為烘托。汗漫太虛,月華如水,不愧是天地間清澈之物;而荼之香乃能溶溶然與月波共漾於一庭之中 ,那麼純淨的花氣 ,又何以復加焉?⋯⋯如果說「烘托」成功地起到了側面渲染的效果,那麼正面刻畫的任務卻主要是由「比喻」來擔當的。「香滿」六字,以雪為喻也。用雪比擬素花,本屬常見,但冠一「晴」字,便覺花光耀眼,神彩雖然與眾不同。「肌素」十三字,以美人為喻也。這原也是熟套,且「弄玉」亦為經常出現在作者筆下的神話人物,惟用在這裡卻很別具一格。蓋舊題漢劉向撰《列仙傳》只說她是春秋時秦穆公的愛女,好吹簫,嫁給善於吹簫的簫史,夫婦雙雙仙去而已,至於她是否有閉花羞月之貌、沉魚落雁之容,並沒有提及,故詠花詞中的旦角,一般不讓她扮演。可是詞人竟獨具慧眼,相中了她芳名裡的那個「玉」字,由此生發出許多奇想,想像她必居住在「瑤闕」,一定是膚如凝脂、於是構造出一幕玉人降仙的場景來,將皎潔的荼花寫得栩栩如生。看翠蛟百鳳飛舞七字,以龍鳳為喻。孤立地看這一句,不免顯得思致平弱。但辭曰飛蛟舞鳳,筆勢實亦如之,遠觀「晴雪」,是以動掣靜;近挽佳人,是以剛濟柔;下映「啼鴂」,是以樂祛悲:與前後文對比,妙趣橫生。⋯⋯當然,詞中運用入妙的藝術手法並不限於以上列舉兩端 。如下闋「玉蕤喚得餘春住」為「擬人」,荼春末開花、花在春在等更富蘊味。此等好處顯而易見,就毋庸極致了。
上所述,此詞詠花,可以說達到了贅述的藝術境地。然而,她太粘著於物象了,即使工到極處,華畢竟缺少寄托和情感,所以很難能振撼人心。這是一首專供帝王后妃們對酒賞花時付諸歌伶當筵演唱,聊佳清歡的應別之詞,只能適合封建統治者形式上的審美情趣,而不能表達作者個人的情感,然而此詞之所以有一定的觀賞價值,在於它還有某種美的成功,因此仍可供讀者欣賞。
問宋朝 古詩 玲瓏四犯 被召賦荼 的作者是誰?
答宋朝 古詩 玲瓏四犯 被召賦荼 的作者是 曹邍。
問古詩 玲瓏四犯 被召賦荼 全詩共多少字?
答古詩 玲瓏四犯 被召賦荼 全詩共101字。
問一架幽芳下一句是什麼?
答一架幽芳,自過了梅花
問詩句 一架幽芳,自過了梅花 出自哪首詩?
答一架幽芳,自過了梅花 出自 宋朝 的詩 《玲瓏四犯 被召賦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