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字木蘭花》
【原文】
淮山隱隱。千里雲峰千里恨。淮水悠悠。萬頃煙波萬頃愁。山長水遠。遮住行人東望眼。恨舊愁新。有淚無言對晚春。
《減字木蘭花》註釋
【註釋】
1悠悠:遙遠。
【評解】
公元1220年左右,金兵繼續南侵,趙宋將首都南遷到開封。在金兵屢次進犯及狼狽
退卻之際,多少人民遭受殺害擄掠,淮上女就是其中的之一。詞寫淮上女被掠途中,對
故鄉山水的依戀。那雲霧繚繞的山峰和煙波浩渺的淮水,似乎都充滿了愁恨。在漫長的
旅途中,她不斷回頭望故鄉,淚眼模糊地對著暮春的晚景,多少新仇舊恨一起湧上了心
頭。抒情哀婉真摯,反映了社會的動亂與人民的苦難。
-------------------------
這是一首遭擄掠的女子題於客舍上的詞。它表現了南宋末年遭金人擄掠的女子那種欲哭無淚的悲憤心情。
南宋寧宗嘉定末,金遣四都尉南犯,擄大批淮上良家女北歸。有女題此詞於泗州(治所在臨淮,今江蘇泗洪東南,盱眙對岸,原城池已沒入洪澤湖)。
詞的上片,寫她被擄北去,不得不離別故鄉山河時的沉痛心情,遠望淮山高聳,綿延千里;淮水浩渺,煙靄迷芒。「雲峰」、「煙波」,既寫山高水闊,又寫出春天雨多雲多的景象,再加上作者心傷情苦,淚眼朦朧,因此山河呈現出一片迷茫的景象。
「雲峰」前冠以「千里 」,「煙波 」前冠以「萬頃」,寫出了祖國的河山壯麗,暗示作者對它的深情。但如今卻滿目瘡痍 ,河山破碎,大批人民被擄北去,不能安居故土 ,這萬千愁恨怎能不一齊迸發!「千里恨 」、「萬頃愁 」極好地表現了作者的深仇大恨。同時,她移情於物,移情於淮河山水,使山河也充滿了愁恨,因為它們是這場患難的最好見證。千里,從縱的角度形容愁恨 ;萬頃 ,從橫的方面予以誇張,這樣的表現手法就將愁緒這種無形的情感有形化了。具體化了 ,它與以往的某些表現手法有所差異:李煜:「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虞美人》)歐陽修:「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踏莎行 》)胡楚:「若將此恨同芳草,猶恐青青有盡時。」(《寄人》)他們著重表現的是愁恨之無窮。應該說這些寫愁之作都各自有其藝術的獨創性。但這個淮上良家女的這兩句詞卻在讀者心理上造成一種泰山壓頂、窒息心胸之感。
上片,取眼前景,喻胸中情,隨意貼切,不假雕飾。一、三兩句摹山范水較為一般,二、四兩句傾注作者沸騰的感情,使山河為之變色,極具感人力量。過片兩句既是對上片的總結,又是作者眷戀山河的進一步具體描寫:「山長水遠,遮斷行人東望眼。」她離開家鄉越來越遠,眷戀的感情也越來越重。她一步一回頭地看著自己的家鄉,直至山水完全遮斷了她的視線。天涯淪落,何時能回到故鄉的懷抱?這一切使她感到茫然。這一去,也許是永無歸日了,這怎不令她回首東望,直至「遮斷」為止呢?「東望眼」三字,真實地寫出了被擄者逼迫而不得已,朝西北方向行進而不斷回望故鄉的情景,極形象地表現了她不忍離去的痛苦。
面對著這一切,「恨舊愁新,有淚無言對晚春。」這恨,是指對金人南犯之恨,對南宋統治者屈辱求和、無恥南逃之恨;這愁,是為鄉土遭受蹂躪而愁,為被擄後的屈辱生活和顛沛流離而愁。舊恨加新愁,讓一個弱女子如何經受得了!末句刻畫了一個哀怨至極而又沉默無語的形象。「有淚無言」,是她的一腔悲憤無處、也無人可以傾訴,只有和著淚水忍聲吞下這時代加給她的深重災難,這實際上也是對南宋投降派君臣的一種無聲的譴責 。下片著重通過人物細節的描寫:「東望眼 」、「 有淚無言」來表現被擄女子的深沉悲憤,極富感染力。
問宋朝 古詩 減字木蘭花 的作者是誰?
答宋朝 古詩 減字木蘭花 的作者是 淮上女。
問古詩 減字木蘭花 全詩共多少字?
答古詩 減字木蘭花 全詩共44字。
問淮山隱隱下一句是什麼?
答淮山隱隱,千里雲峰千里恨
問詩句 淮山隱隱,千里雲峰千里恨 出自哪首詩?
答淮山隱隱,千里雲峰千里恨 出自 宋朝 的詩 《減字木蘭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