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落殘紅倍黯然,雙垂別淚越江邊《別舍弟宗一》柳宗元

古詩詞查詢

請輸入詩辭關鍵詞:

查詢範圍:    

《別舍弟宗一》原文

別舍弟宗一

【原文】

零落殘紅倍黯然,

雙垂別淚越江邊。

一身去國六千里,

萬死投荒十二年。

桂嶺瘴來雲似墨,

洞庭春盡水如天。

欲知此後相思夢,

長在荊門郢樹煙。

別舍弟宗一註釋

別舍弟宗一》註釋

【註釋】:

越江,即粵江,此處指柳江。

【簡析】:

元和十一年(816)春,柳宗元的堂弟宗一從柳州(今廣西柳州)到江陵(今湖北江陵縣)去,柳宗元寫了這首詩送別。全詩蒼茫勁健,雄渾闊遠,感慨深沉,感情濃烈,抒發了詩人政治上生活上鬱鬱不得志的悲憤之情。

詩的一、三、四聯著重表現的是兄弟之間的骨肉情誼。一聯開篇點題,點明別離,描敘兄弟惜別之情。「越江」,即粵江,這裡是指柳江。兩句意思是說:自己的心靈因長期貶謫生活的折磨,已經成了「零落殘魂」;而這殘魂又遭逢離別,更是加倍黯然神傷。在送兄弟到越江邊時,雙雙落淚,依依不捨。

第三聯是景語,也是情語,是用比興手法把彼此境遇加以渲染和對照。「桂嶺」,在今廣西賀縣東北,這裡泛指柳州附近的山嶺。「桂嶺瘴來雲似墨」,寫柳州地區山林瘴氣瀰漫,天空烏雲密佈,象徵自己處境險惡。「洞庭春盡水如天」,遙想行人所去之地,春盡洞庭,水闊天長,山川阻隔,相見很難了。

詩的最後一聯,說自己處境不好,兄弟又遠在他方,今後只能寄以相思之夢,在夢中經常夢見「郢」(今湖北江陵西北)一帶的煙樹。「煙」字頗能傳出夢境之神。詩人說此後的「相思夢」在「郢樹煙」,情誼深切,意境迷離,具有濃郁的詩味。宋代周紫芝曾在《竹坡詩話》中提出非議說:「夢中安能見郢樹煙?『煙』字只當用『邊』字。」清代馬位則認為:「既雲夢中,則夢境迷離,何所不可到?甚言相思之情耳。一改『邊』字,膚淺無味。」(《秋窗隨筆》)近人高步瀛也說:「『郢樹邊』太平凡,即不與上復,恐非子厚所用,轉不如『煙』字神遠。」(《唐宋詩舉要》)後二說有理。「煙」字確實狀出了夢境相思的迷離惝惚之態,顯得情深意濃,十分真切感人。

這首詩所抒發的並不單純是兄弟之間的骨肉之情,同時還抒發了詩人因參加「永貞革新」而被貶竄南荒的憤懣愁苦之情。詩的第二聯,正是集中地表現他長期鬱結於心的憤懣與愁苦。從字面上看,「一身去國六千里,萬死報荒十二年」,似乎只是對他的政治遭遇的客觀實寫,因為他被貶謫的地區離京城確有五、六千里,時間確有十二年之久。實際上,在「萬死」、「投荒」、「六千里」、「十二年」這些詞語裡,就已經包藏著詩人的抑鬱不平之氣,怨憤淒厲之情,只不過是意在言外,不露痕跡,讓人「思而得之」罷了。我們知道,柳宗元被貶的十二年,死的機會確實不少,在永州就曾四次遭火災,差一點被燒死。詩人用「萬死」這樣的誇張詞語,無非是要渲染自己的處境,表明他一心為國,卻被長期流放到如此偏僻的「蠻荒」之地,這該是多麼不公平、多麼令人憤慨呵!

南宋嚴羽在《滄浪詩話》中說:「唐人好詩,多是征戌、遷謫、行旅、別離之作,往往能感動激發人意。」柳宗元的這首詩既敘「別離」之意,又抒「遷謫」之情。兩種情意上下貫通,和諧自然地熔於一爐,確是一首難得的抒情佳作。

(賈文昭)

別舍弟宗一》相關問答

唐朝 古詩 別舍弟宗一 的作者是誰?

唐朝 古詩 別舍弟宗一 的作者是 柳宗元

古詩 別舍弟宗一 全詩共多少字?

古詩 別舍弟宗一 全詩共56字。

零落殘紅倍黯然下一句是什麼?

零落殘紅倍黯然,雙垂別淚越江邊

詩句 零落殘紅倍黯然,雙垂別淚越江邊 出自哪首詩?

零落殘紅倍黯然,雙垂別淚越江邊 出自 唐朝 的詩 《別舍弟宗一》。

《別舍弟宗一》相關
關於《別舍弟宗一》
詩詞大全
經典詩集
詩集大全
各個朝代的詩
課本古詩詩辭
黃歷查詢
日曆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