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乍透,香早暗偷傳《最高樓 詠梅》陳亮

古詩詞查詢

請輸入詩辭關鍵詞:

查詢範圍:    

《最高樓 詠梅》原文

最高樓 詠梅

【原文】

春乍透,香早暗偷傳。深院落,斗清妍。紫檀枝似流蘇帶,黃金須勝辟寒鈿。更朝朝,瓊樹好,笑當年。花不向沈香亭上看。樹不著唐昌宮裡玩。衣帶水,隔風煙。鉛華不御凌波處,蛾眉淡掃至尊前。管如今,渾似了,更堪憐。

最高樓 詠梅註釋

最高樓 詠梅》註釋

【註釋】:

宋人詠梅的詞不可勝數,並且大多把它寫得高不可攀,像要傲視一切,以寄托自己的塵世思想。在寫作手法上,像「壽陽」、「弄笛」之類的歷史典故,經常被採用。而這首詞卻能獨出心裁,把梅花寫得清新高潔,其他花難以望其項背,但在作者筆下,梅花並非傲視一切,這是詞人本身不甘沉淪,積極向上內心世界的真實表白。他在寫法上,不再像美人那樣頻頻使用歷史典故 ,為了襯托出梅花的與眾不同的形象,他先後用了三種不同的花來作反襯,又用了兩個人物形象加以渲染。這種寫法也是不多見的。他的詠梅詞前後共有九首之多,這是最有代表性的一首。

開頭兩句「春乍透,香早暗偷傳 」,起到了提綱挈領的作用。透,即濃的意思。黃庭堅《驀山溪》詞裡有「春未透,花枝瘦」的句子,可證「透」字之意。次句化用林逋詠梅名句「 暗香浮動月黃昏」,寫出了梅花的特色 :春色忽然轉濃,到了百花吐艷的時候,而梅花早在春尚未透之前,它的芳香已經暗暗傳播開來。作者另一首《漢宮春》詠早梅的詞說 :「群葩如繡,到那時爭愛春長。須知道、未通春信,是誰飽試風霜 。」可以和這兩句相參證 。「深院落,斗清妍。」「深」字表明了梅花所處的幽靜之地 ;「清」字表明它不同凡響,它們在幽靜的院落裡,以自己的清高絕俗的標格,鬥奇爭妍。到這裡,已經把梅花特有的氣質抒寫出來。下邊從外貌上加以描繪 :「紫檀枝似流蘇帶,黃金鬚勝辟寒鈿 。」它的紫檀色般的枝幹,下垂有如流蘇;它的金黃色的鬚蕊,勝過辟寒金做成的花鈿。這種外貌的描寫是為表現它的內在的美服務的。

大詩人屈原在《九章·涉江》裡對自己的服飾的描寫是 :「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帶長鋏之陸離兮,冠切雲之崔嵬 」,也就是這個意思。從梅花的外貌來看,它不僅具有清高絕俗的品格,且具有不加人工雕飾的天然的高貴儀態,兩者構成了梅花的完整的形象,足以獨佔花苑,壓倒眾芳 。「更朝朝,瓊樹好 ,笑當年。」陳後主(叔寶)愛艷曲,創新聲,他的《玉樹後庭花》曲裡有這樣的兩句:「璧月夜夜滿,瓊樹朝朝新」。在詞裡 ,瓊樹是作為反襯的形象來引用的,認為它雖華貴,卻只值得一笑,比不上高潔的梅花。

換頭「花不向沉香亭上看 」。唐人李濬的《松窗雜錄》上說,唐明皇在一個春天裡,帶著楊貴妃在沉香亭上看牡丹花,並曾召大詩人李白寫《清平調》三首,中有「名花傾國兩相歡」、「沉香亭北倚欄干」之句,為人們所熟知。在詞裡,牡丹也是作為反襯形象來引用的,認為它即使為帝王所觀賞,高潔的梅花也不願與之同流合污。「樹不著唐昌宮裡玩 」也是用典故。唐人康駢的《劇談錄》記載,長安安禁坊唐昌觀有玉蕊花,每春發花,若瑤林瓊樹。元和年間,當盛開時,乘車騎馬來游賞的摩肩接踵。在詞裡,這玉蕊花也是作為反襯形象來引用的,認為它即使是為萬千遊人所愛賞,高潔的梅花也不願與之並列。那麼,有沒有可以和它比並的形象呢?有的,可以和它比並的形象同它有「衣帶水」相連,只是隔著風煙。這就是「鉛華不御」的宓妃,還有就是「淡掃蛾眉」的虢國夫人。這裡是詞人自比,藉以抒發感慨。他家居婺州永康(今屬浙江),地居武義江上游,由水路可以到達杭州。歷史上的宓妃可以得到賢王的眄睞,虢國夫人可以得到唐明皇的「 聖眷」,當今皇帝所擢用的儘是「庸愚齷齪」之徒,而自己卻叩閽無路,頭白有期。

他這種懷才不遇的感情,在歇拍幾句裡表現得更為充分 :「管如今 ,渾似了,更堪憐。」空相似而遭遇不同,「堪憐」的不是梅花,而是自己雖懷絕代之才,而終將老於鄉土。

陳亮有積極向上,不甘平庸的用世思想。他曾在一篇上皇帝書中詳細陳述了要想恢復中原,重振國家,他提出朝廷不僅要在對金政策方面作重大調整之外,還須不拘一格重用人才。而當時的國家處境是:隆興和議之後,「徒使度外之士擯棄而不改聘,日月蹉跎,而老為至矣 。」他在上書時才29 歲,而一直等到50多歲,他這個「度外之士」仍未被朝廷重用,在家虛度光陰。他把他對身世的感慨,通過一些詠物詞表達出來,這首詞就是其中的一首。

最高樓 詠梅》相關問答

宋朝 古詩 最高樓 詠梅 的作者是誰?

宋朝 古詩 最高樓 詠梅 的作者是 陳亮

古詩 最高樓 詠梅 全詩共多少字?

古詩 最高樓 詠梅 全詩共82字。

春乍透下一句是什麼?

春乍透,香早暗偷傳

詩句 春乍透,香早暗偷傳 出自哪首詩?

春乍透,香早暗偷傳 出自 宋朝 的詩 《最高樓 詠梅》。

《最高樓 詠梅》相關
關於《最高樓 詠梅》
詩詞大全
經典詩集
詩集大全
各個朝代的詩
課本古詩詩辭
黃歷查詢
日曆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