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塋相望一牛鳴,來掃新松百感生。
季札旋封丘哭墓,晉人謬謂聖忘情。
松柏異眾木,歲寒陵嚴霜。
蘭茞異眾草,林深發幽香。
須知君子道,不為窮困傷。
須知君子言,唯為仁義彰。
夫君真儒者,言行何優長。
文宗軻兼雄,志嫉墨與楊。
攘袂叱浮偽,百感生剛腸。
峨冠事禮容,群小畏矜莊。
去年游霅溪,相逢秋氣涼。
傾蓋既如舊,寄宿林間房。
開懷黜二霸,議道歸三王。
月席屢更僕,風軒時飄霜。
相遇分既洽,相別情彌傷。
今年住孤山,夫君又來杭。
泛舟頻相尋,道叟皆夕陽。
君惟儒家流,才術況洋。
終期正禮樂,勿事和塵光。
青雲即奮飛,庶見儒風揚。
盜賊羌胡逐隊行,幾家避難到荒城。
也知明日當長至,便望今年可太平。
京國笙歌無寂寞,將軍旗鼓耐縱橫。
鈍庵居士全非鈍,先我驅車百感生。
涼桐葉葉按秋聲,搔首危樓百感生。
天欲盡頭煙水闊,雁拖殘日下蕪城。
粟花時節雨脩脩,莫道如秋即是秋。
客路幾千成大夢,年華一半落東流。
眼存將聖生前筆,心得騷人格外愁。
微物若教無所失,塵埃猶願補嵩丘。
邇來三五年,處處罹過兵。
誰能宴龍山,無復游彭城。
今茲九日至,正爾百感生。
仰天破帽落,失笑還自驚。
前日衣上露,今日衣上霜。
我母魂何之,膏火麋我腸。
隔棺三寸地,如在萬里鄉。
嚎呼不聞聲,飲食空置傍。
昔時憂我寒,縫衣初線長。
線長必絮厚,要與風霜當。
又每恐我饑,羹臛自調嘗。
此身內外間,莫得頃刻忘。
舉衣不忍著,舉籌不下吭。
一念百感生,欲問天蒼蒼。
一出江城百感生,論交誰可並汪倫?
多情不若堤邊柳,猶是依依遠送人。
節序關何事,徒令百感生。
升沉當世事,存歿故人情。
寒在微陽氣,風疏緩漏聲。
他年說今夜,聽雨宿南城。
多病多愁客,新秋百感生。
異鄉違土性,孤宦見人情。
案厭留燈讀,田思帶雨耕。
不堪臨曉鏡,潘鬢二毛成。
不寐成孤坐,悠悠百感生。
燈明將續晝,鼓急欲移更。
藥熟知僮倦,杯殘任鼠爭。
羈懷忘未得,時作下階行。
一飲瓊漿百感生,玄霜搗盡見雲英。
藍橋便是神仙窟,何必崎嶇上玉清。
潯陽江上看明月,月落孤眠百感生。
十二年前如昨日,竹齋曾醉鳳簫聲。
西風關外雪初晴,懷古思鄉百感生。
玉帳枕戈人萬里,鐵衣傳箭夜三更。
夢迴絕域烏桓地,戰罷空山敕勒營。
烽火微茫天去遠,月中鴻雁送秋聲。
露下菰蒲有雁聲,曉驂初發宿寒輕。
新知乍別孤吟倦,舊國重來百感生。
黃葉閉門逢野寺,白波侵郭見江城。
家林暫別堪惆悵,翻憶浮丘海上行。
跌蕩當年賦兩京,晚拋筆硯事春耕。
達空函啟已心懶,讀夾注書猶眼明。
金匱舊聞虛論次,香奩少作悔流行。
而今老病都休也,起聽秋聲百感生。
西風葉滿庭,欹枕聽鳴雨。
淒然百感生,愁緒未易數。
思昔詠干旌,良馬素絲組。
今為白屋夫,低頭拜官府。
猶喜七十公,可免差科苦。
高屋集飛雨,蕭條生早寒。
我來復幾時,明月缺已團。
浮雲蔽青天,山川杳漫漫。
狐狸嘯悲風,鯨鯢噴重瀾。
孤雁號南飛,音聲淒以酸。
顧瞻望桑梓,慷慨起長歎。
願欲凌風翔,惜哉無羽翰。
中夜百感生,展轉不遑安。
枯荷響西池,槁葉鳴林端。
寥寥天宇空,冉冉時節闌。
舉俗愛文身,誰識章甫冠。
河流未到海,平陸皆驚湍。
旗幟滿山澤,嗚呼行路難。
才入新秋百感生,就中蟬噪最堪驚。能催時節凋雙鬢,
愁到江山聽一聲。不傍管弦拘醉態,偏依楊柳撓離情。
故園聞處猶惆悵,況是經年萬里行。
撫古論今百感生,興亡異世實同情。
鬼神能告廣陵散,才智無如大廈傾。
天御日躔歸故國,江潮淮浦謾新城。
論都不及百世事,誰為君王致太平。